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小架不小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陈家沟,由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及导引、吐纳术,并综合百家拳术之长而创立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小架不小。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小架不小

  陈氏小架拳长期习练醺染,很多东西成为记忆细胞的一部分。任何一件事,可以做得好,都是很了不起,不管你练什么。其实最终底线是,愿意付出多少,坚持下去。放弃多少其他的冲突欲望。最终你会有所成就。很多弊病都是 体不松而用招;招不熟而言劲;劲不懂而炼气;气不感通筋骨。拳架不是练招式,而是练身体结构。框架好了,才能进阶。

  一般人在遇到攻击的时候,都是本能的“格挡”防守。实际上,格挡法是外家拳的用法,小架拳面对攻击,是不用格挡的,而是用顺应对方来势的“立圆”来化解。

  实际上,熟练的内家拳手,基本上都是在诱使对方露出关键部位的时候才从容攻击要害,不会如普通的拳击格斗一样,无论是否有把握都不断出招。小架拳的要领,是“招不空出,亦不空回”,这也是“不动则已,动则必中”的原则,打人如搂草,太极拳智慧在拳术中的应用。所以小架拳的实战格斗并不“精彩”,基本上是连当事人都没有看明白,就结束战斗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遇到对方攻击的时候,假设对方是一条直线压向自己,必须让自己变成一个球体,而且是重心可以不断移动的,体积忽大忽小的球体,让对方的拳落在身上的时候,像是击在水上漂浮的球面一样毫无着力之处。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明白太极拳的练拳心要:用弧不用横,守中用中!

  拳手自己的“中”重心和要害部位,是绝对要保护好的,不能让对方有机会攻击到位。为什么练拳让你守规矩,不忘动,就是为了守中。但是对方的“中”,就是我们专门攻击的目标。太极守中,形意直中,八卦变中。内家拳一出手,就要专门打击和破坏对方的重心和要害部位,自己却小心地把重心和关键部位隐藏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攻击的时候就不能产生横向的运动方向和力道,肯定只能是弧线向前后运动的,是一个立体的小圆弧,在切线上是直的,直指对方的攻击部位。防守的时候也是一个同样的小圆弧,只是运转的方向相反而已。

  做到了这一条,基本上就不会给对手攻击的机会,而让对手的攻击落在自己的身侧圈外毫无效果。对方攻击失效的一刻,其实就是自己出手的一刻了,这就是“攻防合一”的技巧。

  这种技巧,小架的“金刚倒锥”一式里特别典型。太极拳把接住对方的攻击称为“接手”是很有含义的:不是用“格挡”的方式去“抵抗”,而是当做一个礼物友好地“接收”下来。把对方大力送来的礼物“收下”以后,放在自己的身侧(外门),然后立即“送礼”,趁对方“走偏”后尚未回防,失去攻击机会的时候发动对对方核心要害的攻势登堂入室占中。在练习的时候,“金刚倒锥”这一招很能够体会太极拳攻防的要义,双方可以互相配合,感受这一招中体现的太极去攻防原则和方式。接手就是接劲,接球。

  不过金刚倒锥实战时候的真实打法,却与练法有所不同。真实攻防的时候,不会象平时练习一样幅度大,也不需要这么大的幅度。高手在一接手的瞬间,就改了对方的劲,把对手的攻击力量改到外门。然后马上丢下对方已经“无用”了的攻击手,直取对方要害;时间几乎是同时,外人根本看不出来其中的圆弧和转换变化,只是感觉特别“直接”,连对手也无法反应过来,感觉是自己刚出手就中招了。这是因为高手接手的时候,用身子走圆弧来改化了对方的攻击劲道,而手上则没有什么明显的动作。因此往往外形上看不出来,以为是直的,其实还是圆的,是一个立圆。但是这种圆的反应速度就比用手上功夫慢慢化解要快很多,对方根本无力应对。如小架接手,裆一松一合,一个背丝扣,就把对方打出去,外形看不出来。对方只觉得自己刚要发,怎么反而被打出来,一切来得太快。怎么跟拳架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所以教拳时,为啥一直交代,不要动手,不要走手,以裆领手,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的“小架”,就是动作幅度小,走的裆圈小。因为已经把很多外在的动作练到身上去了,架子(手上身上的动作幅度)当然看起来就不大,但内在的幅度并不小。只需微小的一动,就可以让对手大幅度地摔跌倒地,这就是小架不小的原因。如果不明“小架不小”的奥秘,就会成为一个实战用处不大的拳法,或者根本就找不到入门的途径。因为拳的圆圈如果没有走到身上的话,没有明白背丝扣的形成。“小动作”练了白练,用不出来的。这就跟小架拳没什么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果把圈练大,不小心就练成了“粗糙”的,缺乏内含的拳架。变成外家拳,看外面的比比皆是,光去注意外形的拳架,过分追求拳架,而不去注重内在的修为,就是“外家拳”了。所以为何要去追求内家外家,大架小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于古典的陈氏小架拳的修炼要求尺寸毫厘一丝不苟,动作极小,要求极严,运化在微,识别在明,以方便路经,身随力行,功而无过。以中制不中,以正制不正,以平制不平,以圆制不圆。往来逆顺练阴阳,功夫只在缘中求。

  陈式小架太极拳的八个特点

  1、身法:“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岔、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

  2、手法:“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两手向合,四六阴阳;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贯母、食、中指;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步法:“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裆);从胯向下内缠(逆缠),落在脚掌内侧大、二足指上;出步勿贪,伸缩自如,大步不超过一腿长,小步不小于一竖脚。

  4、“宁进不退,下在上先”。重心宁进不退;转换下在上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眼法:“神送前手头忌晃动”。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头也不能随手晃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劲法:“裆贵开圆,莫扭莫涮”。臀部放松,向两侧外泛,使胯从两侧向前、内裹,胯根里掖,形成后开前合,实现圆裆;裆为腰腿之枢纽,在运动旋转中,是由趾而胫而股而会阴,由身(命门)而肩而肱而桡骨、尺骨直缠至指梢的“缠丝劲”,也叫“螺旋劲”;阴阳转换时,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盘,切记不能扭、不能涮;两胯走“∞”劲不断,背丝扣型循环缠;劲需走满,无过无不及。

  7、立圆多、平圆少。划圈走立圆是为了在松沉圆转的条件下,实现力从脚起,自下而上的传递。另外,走立圆也容易保持身体的稳定。所以小架走圆多为立圆,或有小角度的倾斜。

  8、整圆多、弧线少。整圆是为了劲路的完整,减少不必要地重复蓄劲,实现化、打连贯,出击迅速。


看了“陈氏太极拳小架不小”文章的人还看了:

1.陈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

2.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合理之理

3.小议陈氏小架太极拳

4.陈式太极拳小架

5.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腰劲与缠丝劲

889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