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不倒翁的三要点
太极拳不倒翁的三要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集合了健身与武术为一体。太极拳的特点是平衡,如何保持平衡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不倒翁的三要点。欢迎阅读!
太极拳不倒翁的三要点
学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身体保持不偏不倚,行拳要稳、准、狠,这些都是在身体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
太极拳不倒翁的要点1、什么是太极拳的“重心线”
一般练习太极拳的人都知道“中轴线”和“重心”,而所谓的中轴线(或中心线)就是从人体百会穴垂直而下穿过会阴穴至地面的那根无形之线。把握重心是练习太极拳的根本之一,但很少有人在“重心线”这一要领上下功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何了解人体重心线?所谓的“重心线”是指身体重量中心垂直而下于地面的一条虚无的线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人体两腿分开的时候,两腿承受的力量是平衡的,重心线和轴线也会合为一体,当人体的双脚承受力不均匀时,重心线和轴线就会分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按力学原理,身体重量的重心线若位于两脚间距离约三分之一的地方就可以使双足踏地有力。
若要准确些,可以用黄金分割法来度量。即从实脚到虚脚约0.618的地方;从虚脚到实脚约0.382的地方是人体重心最为平衡的位置。
如陈氏太极拳8字形盘桩法,开始盘8字桩时中轴线与重心线合为一体,此时把中轴线垂直而下至地面,如一只笔随身体做左右移动写成8字,这时重心线与中轴线相互分离。
如果重心线位置超出了黄金分割法范围,就会出现脚过虚,实脚倾斜的现象,这样会导致膝关节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使人体重心无法达到脚跟,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身体的偏离使修练太极拳难以做到去僵催揉、缠圆灵静、松活虚实、随曲而伸,更达不到急动则急应、慢则慢应,周身无处不是手.浑圆一体的高深太极境界。
太极拳讲究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尤其注意对人体平衡、力学原理和重心线的研究。
而人体重心线则是把握人体平衡的关键所在,在退守与实战过程中,很多人都知道要抢攻中心线,却鲜有人知中心线与重心线在不重合的情况下,即使你抢占了别人的中心线,遇见高手时仍然能让对手化险为夷。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能较好的把握自己的重心,因而可以圆转自如。身体愈是平衡,就越是容易做到松沉;身体越是松沉,气也就也愈易下沉脚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是,方能做到下盘稳固、落地生根,才可以慢慢的体会到不倒翁的原理。因此太极拳才有“练理不练力,练身不练招”一说。因此把握好重心线是修练太极拳要旨之一。
太极拳不倒翁的要点2、要了解地心吸引力
因地心引力令我们身体有重量。众所了解,力从人借、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拳的高妙功夫。力从人借之真议是借用地的吸引力,即是学会用身体重量压到地面而产生的反弹力作为打太极拳的能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因此要将身体每一个部位放松,将重量全部交给地吸引力(恩师所说连皮肤都不能有一丝紧的感觉,两肋之间的皮肤不能有上拉之意,裆走下弧线就是要让人体的内气下沉至脚底)。
要求偏沉则随,正是启发太极拳活动的能源要旨。身体愈多部位放松,放到地面的身体重量就愈多,气也愈下沉于脚底。气愈沉脚底则重心也随之到脚底,反弹力亦随之增加,与地心吸引力更为相合。
为太极拳的阴阳、虚实、动静之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奠定根基。陈氏太极拳修练的緾丝劲自根而起,节节贯串,胸腰折叠,下盘如泰山,上身如杨柳等等就是这个原因。
太极拳不倒翁的要点3、掌握太极拳气沉丹田
这只是教你气归丹田,从而达到引动内气、聚集能量,然后让你去建立一个以丹田为核心的系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就像一个电动机没有电无法运作,只能是作为一个摆设。由此没有丹田之气即没有劲由里换之说,周身不能鼓荡,一切都成为空谈。
拳诀云:“神意内敛,九曲圆转,圈由心生,劲由里换”。很多人在丹田产生内气以后,就一直停留在丹田,不能将丹田之气沉到脚底。
如果气停留在丹田,则重心就在人体的中部,再加上没有体会到“心不死、神不活”的太极拳精髓,反而心活把重心引到了胸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导致心气不能下降,形成填胸架肘,挑肩之病,使脊拄松拉不开,头部于背部无上拔之意,在外界力量的印象下胸部肩部背部,更难以做到松柔圆活,松活弹抖之功。就如不倒翁把重心放到中间它如何能不倒?气不落根,便形成太极拳断根之病。
因此根浮动则乱,乱则必颠,颠者必出也。只有将丹田之气与地吸引力相合,才能将地面产生的反弹力与以丹田为核心的周身鼓荡之内劲溶于一体,从而慢慢的才能体会到身如火药一触即发、浑身无处不是手、挨到何处何处击的高深境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庄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而做到自然而然。
以上观点是本人修习陈氏太极拳多年的一点心得与感悟。仅将本人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与各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探讨,以求进步。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同仁们多加指点。
太极拳中六个平衡作用
对称平衡
要曲中求中。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前前后后,从预备式开始到最终结束,都要保持对称、保持平衡(预备式的并步,不能内外八字,起式的开步和行进中的步伐,两脚都要保持平行肩宽)。
动静平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要安静、纯净后起功。在静中求动(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静平衡才能清升浊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练习太极拳中讲究的是动静结合,即动有有静,静中有动,不能把太极拳练成死功夫。
动中平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动中保持对称,动中保持平正,平衡再求运动,运动就能稳实。
快慢平衡
慢中求稳,稳中求快,快而不乱,慢而不断。
虚实平衡
虚不虚,虚中实;空不空,意动实;思维空,神意实;攻而虚,防要实;上求虚,下要实。
太极拳的每个动作变化都含有虚实的转化,相辅相成,对立而生,这就是太极拳魅力之处。
无有平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无中求有,有中化无。
太极拳行功走架中如何保持平衡
方法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欲收回一脚,先外旋另一脚相应的腰胯,将欲收回之脚跟旋离地,使欲收回之脚全虚或近乎全虚(脚尖不离地);再内旋该腰胯,并将腰部之劲运于胯,达于腿,牵动脚,将脚轻轻提起收回。注意:其劲必须节节连贯,也就是拳论中所说:“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了使习者明了此方法的实质,以便更好地掌握它,让我们进一步来剖析这一方法。为使叙述不致含混,设我们要收回的是左脚。先外旋(右转)右腰胯,将左脚全虚或近乎全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它的作用是通过右腰跨的外旋,使重心平衡地向右脚方向转移。但此时身势已失去完全中正,即便左脚全虚,重心也不在右脚脚掌当中的正上方。再内旋(左转)右腰跨,并运用腰跨之劲将左脚提起收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它的作用是通过右腰跨的内旋,将身势调整中正,在提起收回左脚时,重心完全位于右脚脚掌的正上方。这样,在提收左脚时,右实脚只有垂直向上的承重之力,脚掌满地踏实;全身其它部位的肌肉、关节,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特别是左脚的胯、膝、踝三大关节,得以充分松开,去完成下一个动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让我们以左搂膝拗步掌接右搂膝拗步掌为例,来说明这一方法。腰带左脚外撇约四十五度,外旋(左脚)左腰跨,将右脚脚跟旋离地,直到右脚接近全虚(右脚脚尖不离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内旋(右转)左腰跨,左跨微沉,用腰跨之劲将右脚轻轻带起收回左脚的右侧。右脚不停,顺势向正前方沉出。
方法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微微着意去松虚脚所对应的肩,或者微微着意去松由实变虚的脚所对应的肩。松肩是太极拳要领之一。
但是,在太极拳的走架中,一般说来两肩的放松并不是完全均衡的,常常是应略着意去松虚脚所对应的肩,或者微微着意去松由实变虚的脚所对应的肩。
这样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调节身体重心,实现重心的平稳转移,从而求得走架中的自身平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前面所举的左搂膝拗步掌转移接右搂膝拗步掌的例子中,倘仅靠左腰跨的外旋、内转,尚不足以轻灵地完成这一转换。若在左腰胯外旋、内转的过程中,再结合以微微着意去松(沉)右肩,则提收右脚就会变的轻灵、圆活。
这就是杨公澄甫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所说:“但遇开合变化时,有含胸拔背、沉肩转腰之活动”。当右脚不停,顺势向正前方沉出时,继续微微着意去松(沉右肩),让在沉出右脚的过程中,将重心稳稳收控在左脚脚掌的正上方,直到右脚脚触地。这样的出脚,也就会像猫儿般的轻灵。
太极拳以分清虚实为第一义。太极拳脚的虚实问题,实质上就是身体重心问题。脚的虚实变化,就是身体重心在两侥之间的往复变动。当重心偏靠在哪只脚的一边,该只脚就为实,而另一只则为虚。
看了“太极拳不倒翁的三要点”文章的人还看了:
3.太极拳要领歌
4.太极拳之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