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武术基础>

武术的内涵与有哪些本质特征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中国武术在华夏土地上延绵了数千年,历史悠久并植根于民间。武术也有一定的内涵与本质特征。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术的内涵与本质特征,希望你们喜欢。

  武术的内涵与本质特征一:武术的沿革与辨析

  武术源于古代狩猎和战争,是搏斗技术与经验总结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人类早期在与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掌握了一些防卫和攻击技能,为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兵迹》中说:民物相攫而有武矣。“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礼记》)。当时把射御、角力、手搏、击刺等,泛称为“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所涵盖的内容不尽相同。类似今天武术的内容有角觚、相扑、角力、手搏、击剑、刺、枪、打拳、使棒等。

  翻开中国文化史,环绕各种形式的武术,用词名目不下几十个,如夏商周时期有拳勇、手搏、角力、相高等名称;春秋战国时期曾出现技击、相搏、手战、武艺、角抵等名称。使用“武术”这一概念是近代的事,古代记载中如商代有“釜里”、春秋有“技击”、汉代有“武艺”等提法。汉以后,较广泛采用“武艺”一词。“武艺”在《辞源》解释说指“骑、射、击、刺等军事技术”。

  “武术”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所编《文选》中,但不具有今有武术概念所具有的含义,文中有诗句为“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南朝宋•朱颜年《皇太子释奠会》),其意指停止武战,发扬文治,并非反映今之武术的概念。后人将“武术”一词作为自卫强身之术的专门用语,清末民初时得以广泛应用。《辞海》解释武字有多个义项,其中前两个义项是:①“泛称干戈军旅之事”;②“勇猛”。《说文解字》中称术,字为“邑中道也”,后引申为“技艺”,即方法、技术,如同道路是通达目的的手段。

  辛亥革命后,马良编的武技锻炼法取名为“中华新武术”;l915年陆大谔在《申报》中发表《冯婉贞》一文,记述咸丰时期的冯婉贞“自幼好武术”,1926年正式定名为“中国武术”。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一度出现了提倡“国粹”的思潮,武术被誉为“国术”,与“国画”、“国货”“国乐”“国药”等相匹配。至今在台湾省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华侨仍沿用了这一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民族体育项目,明确称为武术。

  从“技击”到“武艺”,从“武艺”到“武术”,都离不开攻防格斗本质特征。从古代战争中总结出来的技击之术(击刺格斗方法),可以直接用于战争搏杀,连同骑马、驾车、射箭,以及后来的挽硬弓、举石鼎等膂力训练,都属于“武艺”这—古代军事技术,并曾作为武举考试的内容之一。这些军事武艺不仅在军队中,而且有些内容也逐渐散入民间,步入宫廷,乃至学校,同时具有了竞技性、娱乐性、教育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性等功能,其表现方法也有所变化。它所面对的不再是战阵,在方法上也就有所区别,如“兵枪”与“游枪”,前者为战阵实用,后者为行家较技。当徒手搏击的拳术层出不穷、日益壮大时,武术与军事技术明显分野。有人将其区分为“阵战武艺”和“日常武艺”,两者既相一致,又相区别。阵战武艺由车战发展到步骑战,以群体放主,强调集体性、实用性以杀伤为主旨,重视骑射、兵械直接运用;日常武艺以个体为主,向技艺多样性、复杂性演绎,以胜负为主旨,更注重拳械技巧和方法的多变。应当说武术技术是古代军事技术的一部分,历史愈久远,武术与军事技术结合得愈紧密;随着历史的推进,武术与军事技术逐渐分野。今天的武术主要是活跃在民间的古代“日常武艺”的传承和延续,尤其是明代以来的拳家们的留传。

  武术的内涵与本质特征二:武术原本是一种传统技击术

  从武术的词义来看,武术可称为徒手或手持武器用于搏杀格斗的方法或技艺。它所体现的本质特征显然是攻防技击。纵览武术发展进程,无论朝代更替、称谓变幻,也无论其它文化形态依附、渗透、派生、衍化,武术这一本质属性都确立无疑、无法改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这一观点出发,武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首先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技击术。

  武术在古代并不是作为体育形态出现的,远在春秋战国时便有以技击为生的游侠剑客,近代则有保镖护院的镖头教头、江湖卖艺的艺人,乃至以教拳谋生的拳师,以一种技击术来体现其社会价值。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地区,任何一个种族,防卫御敌是人类共同需要的,应当说技击之术不是一个国家、民族所独有的,人类的防卫意识和人体运动学原理决定了技击术在缘起之初是近乎相同的,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经济文化、不同的民族性格造就了五光十色的各种技击术,如拳击、角力、击剑、柔道跆拳道、合气道、泰拳、自由搏击、剑道、相扑、桑勃等等,不一而足。长期以来中国人民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经历代宗师的砥砺揣摩、千锤百炼,形成了具有民族性格的技击术——中国武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武术在技击方法上表现得十分丰富多变,有踢、打、摔、拿、击、刺等。踢法中有勾、踩、弹、蹬、踹、铲、点、撩、挂、摆、缠、丁、拐、错等;打法有冲、劈、挑、砸、贯、抄、盖、鞭、崩、钻、扫、挂、撩、栽、扣等拳法,以及劈、砍、切、截、削、推、按、拍、摔、扇、塌、掖、穿、插、挑、抹等掌法,还有许多勾法、爪法、肘法、桥法(以上臂和前臂进行攻防),以身体进攻的挤、撞、抖、靠等法;摔法中主要有棚、巩、揭、别、切、沼、抱、合等;拿法有三十六拿和三十六解,以及各种器械方法。不同的击法又有不同的劲力要求与技巧变化,各拳种流派又有许多独到的方法与风格,从而形成了一个林林总总、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庞大技术体系。在运动形式上,既有对抗形式的搏斗运动(散手,太极推手,长、短兵对抗等),又有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两者既相交融又相区别;在莛圭塑迨占史颇为丰富,诸如“阴阳变化”“奇正相生”“刚发柔化”“后发先至”“得机得时”“胆气为先”和“守柔处雌”等战略战术思想,既富哲理又很实用。

  在古代传统养生中,人们为了抵御大自然侵袭、仿病健身所出现的导引术、气功,诸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都可以称为中国传统健身术或者体育养生方法,但不属于中国武术的范畴,其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肢体运动不是以攻防技击为主旨,而是以养生为其目的的。两者相互有所影响和渗透,诸如八段锦、易筋经中虽有类似武术动作的方法形态,太极拳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等也结合了导引气功中的一些方法,但两者在概念上不应混为一谈。

  武术的内涵与本质特征三:武术的体育属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术源于攻战搏杀,为军事服务。与军事武艺极为密切,但却同时也具备了体育价值与功能。早在古代军事训练中就有“搏刺强士体”的记载,武术用于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土兵的身体素质。

  当冷兵器时代消退,体育功能成为武术的主要的职能,用以健身、修身的功能占据了武术的舞台,并逐步发展了娱乐、竞技的社会功能。这是当今武术的一个主概念。古代武术在为军事服务的同时,也具备了强身壮体的功能,明代战将戚继光认为“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说明拳术可作为军事训练内容用以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武术在民间的流传,主要用以自卫、健身、修性、娱乐,社会功能是多元的,真正向体育方面转化则是近代的事。在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面对西方体育的冲击,出现了“土洋体育”之争,武术在中西文化碰撞后实现了交融,从师徒的口传身授方式向学校体育教育转化,并逐步进入体育比赛之中,新中国成立后,正式确立为体育运动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项目之一,属民族传统体育类。武术向体育归宿后,它的健身与竞技功能获得了空前的发挥。武术的技击性被寓于体育之中,就套路而言,是以演练的形式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技能,进行功力和技巧等方面的较量,同时从健身和审美的角度、动作的幅度和要求看,虽与实用的技击术略有一些距离,但仍不失原意,既保留了技击特性,又符合了体育竞技与健身的要求。散打运动在技术形态上与实用的技击术基本一致,摒弃了实用技击中致人伤残的技术,并用规则限制了一些违禁动作,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护具等,对运动员加以保护,仍然体现了武术的体育特征。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武术广泛的功能和社会价值,体育尚不能涵盖它的全部,武术做为体育项目的部份,应称其为“武术运动”。与西方体育为中心的现代竞技体育相比,武术具有自己的特点。西方体育以人体解剖学观点加以分解,遵循人体运动原理,具有科学性;武术从整体运动观出发,强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讲究“内三合”“外三合”,注重心、神、意、气与动作协调配合,更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竞技武术作为武术运动中的一部分,正在逐步与奥林匹克运动接轨,做到既符合现代体育竞技一般原则,又保留独特的运动形式和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综上所言,我们可以概括地说,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的内涵与本质特征四:武术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

  仅仅把中国武术视为一个体育项目、一种专门技能,还远远不能包容和理解中国武术。任何体育项目虽然都会具有文化意义,但却没有一个体育项目会像武术那样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具有武术那么大的文化包容量和负载能力。

  武术在民族文化的摇篮中,不断汲取传统哲学、伦理学、养生学、兵法学、中医学、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使之理论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注重内外兼修,德艺兼备。诸如武术的整体运动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观、气论、动静说、刚柔说、体用说、尚武崇德说等,都从不同侧面反射出民族文化光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巨系统中的一个予系统。

  中国武术之所以能称为武术文化,不仅在于它的广博的内涵、多元的功用,还在于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立性。尽管历史上曾遭外敌人侵以及多次“禁武”的厄运,却都没有因此而消亡;它与多种文化形态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乃至相互渗透和影响,却没有被同化、被改变,显示出它具有的文化延续能力和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同时,从武术文化中,我们还能看到它所反映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比如强调“武以德立”、“德为艺先”,反映出民族的以“仁”为核心注重人际关系和谐的伦理观念;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反映了刚健有为、入世进取、匡扶正义、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传统;追求个人技艺的纯熟、神韵和意境,正是成就在人格完美的传统审美情趣;主张“轻力”、“尚巧”,以巧智取、顺势借力的技击原则,反映中国人礼让为先、有礼节、刚强而不狂野,功力扎实求内在的竞争特点,以及崇尚自然、体现“天人合一”思想,重视血缘关系的宗法观念等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凡此种种,武术与中国文化是如此地一脉相承,可以说武术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反过来说,生长在中国的技击术,必然打上了中国文化的深深烙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综上所言,对武术的认识可以概要地说,武术以其攻防技击为本质特征,以健身、修身、防身为主要功能,是以人体运动形式表现的中国文化形态。

  武术的主要来源

  个人自保

  原始社会:强弱争斗,一方动戈,继而出现武。武,止戈为武,消停战事而来。

  武术,消停战事的技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通过武化流传,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安国强民武术课程

  国家、社群: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楚庄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始、使楚国强大,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巨大作用,称霸中原,威名远扬。

  关于武功

  武功,在个人,是制止侵害,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功力;在国家,是戢兵保大而定功。


猜你喜欢:

1.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2.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

3.纪实摄影的本质内涵

4.道家思想的介绍

5.简述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52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