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拳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少林拳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少林拳朴实无华、立足实战,其运动特点也具有鲜明的技击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林拳的特点。欢迎阅读!
少林拳的特点:拳打一条线,拳打卧牛之地
少林拳套路繁多,结构紧凑,短小精悍。演练时,起落进退多在一条线上运动。众多少林拳家认为,从实战角度出发,真正交手相无非几步之距,直线运动最为有效,方寸之间便有胜败之分。这充分体现了少林拳不受场地大小限制,随时随地均可施展解数和发挥威力的特征。
少林拳的特点:动作迅猛,快速有力
少林拳要求刚健有力、迅速激烈,即所谓“起手连珠炮,拳打一气连”, “使势千着,以快为先”。在套路演练过程中,要求几个或十几个动作连贯快速,一气呵成。少林拳虽以刚为主,但同时也要求刚柔相济。 “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动如风,站如钉;重如山,轻如毛;守之如处女,犯之若猛虎;静则以逸待劳,动则使其无喘息之机;如此等等。
少林拳的特点: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富有弹性
就手法而言,少林拳要求两臂保持一定曲度,冲拳推掌,须蹬腿转腰、抖肩发力。 “身以滚而动,手以滚而出”,反对僵直拙力。在完成动作的一瞬间,依手臂的自然反弹力,使手臂形成曲非曲、直非直的态势,为继续攻防创造便利条件。滚出滚入,更是攻防技术的科学反映,旋动可增强攻击力,滚动也有利于化解对方之力。
少林拳的历史发展
发展初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少林武术的渊源,只能是北方地区、特别是中原地区的民间武功,至少在两汉时期,中原地区的武术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行气导引之术也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此外,据史料记载,是在达摩之前,北方一些寺庙就有练武的风气,有的和尚还曾起兵反抗过官府。少林寺的和尚全部来自民间,有些人入寺之前就会武功,入寺之后又在僧众之间互相切磋传授。这就使他们能够广泛汲取僧俗两界的武术精华,不断总结经验并有所发展创造。据史料记载,早在北齐(公元550-577)时,少林寺就出了一位以武功著名的稠禅师,其时少林寺才建寺不久。隋朝末年,少林寺十三武僧助唐王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少林武功从此才渐有名气。五代时,少林高僧福居邀请十八家武林高手入寺献艺,前后演练三年。福居博采众长,去粗存精,汇成《少林拳谱》。金、元之际,少林高僧觉远又在洛阳与武林名师白玉峰定交,二人同归少林,新创七十余手。从隋、唐到金、元,是少林武术迅速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少林寺以武功名扬天下是在明、清时期。
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少林武僧80余人在月空等人率领下勇赴沙场,屡挫敌焰,先后有30多人为国捐躯。据《吴淞甲乙倭变志》记载,少林武僧“俱持铁棍,长七尺,重三十斤,运转便捷如竹杖,骁勇雄杰。官兵每临阵,辄用为前锋”。当时全国寺院设有僧兵的,有五台、代牛、少林三家,但仅有少林一家慷慨赴难。嘉靖四十年(1561),抗倭名将俞大猷曾亲临少林寺,指点拳术和棍法。俞大猷又从少林寺中选出宗擎、普从二僧,让他们随军南下,亲自传授武艺,历时3年有余。万历五年(1577),俞大猷在京师授给宗擎《剑经》(《剑经》并非论剑之书,而是讲的棍法)。在名家指点和汲取民间精华的基础上,又经过实战的磨练,少林棍术在明代中晚期有了明显的提高。万历四十四年(1616),程宗猷著《少林棍法阐宗》一书,把少林棍法列为棍家“正传”之一。其后,茅元仪在《武备志》中进一步提出“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第一次将少林棍术列为诸家棍法之首。至此,少林棍术已被公认为武术正宗。
发展后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少林棍术扬名四海之后,少林武僧又致力于拳术的提高。明末,“寺僧多攻拳”,因少林拳术“犹未盛行海内,今专攻于拳者,欲使与棍同登彼岸也”。与此同时,不少文人感叹国事日非,内忧外患,遂自觉习武,以图报国,一时文人习武之风大盛。在武装抗清失败以后,一些志士仁人耻于蓄发留辫当新朝臣民,就纷纷遁迹山林,剃度为僧。他们既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些人又有深厚的武术功底。他们将民间武术与原有的少林武术交流融汇,使少林武功愈臻精湛。
入清之后,中原地区习武之风依然盛行。雍正五年(1727),清廷曾下旨严禁民间习武,但少林寺僧众依然暗中练武不辍。少林寺的反清民族意识曾引起清廷的注意,少林武功则通过秘密会社广泛外传到民间。以少林寺为代表的寺院武功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武术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明末清初之际,少林武术广泛吸收了北方许多拳派的精华,在本寺武功的基础上加以融汇提炼,形成了内容博深、技艺精湛的少林拳系,全面取得了武术正宗的崇高地位。由于僧俗两界武艺的互相交流,也由于少林武术的名气越来专项大,北方的某些新派也托名少林以自重。这样,少林拳系实际上涵盖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几乎所有的武术门派,少林武术也成了中国北方武术的总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概在明清时期,少林武功逐渐南传,对南拳拳系、峨眉新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少林拳术的要旨是拳禅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拳勇一类乃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同时也可收到健身自卫、护寺护法的效果。正因为禅宗没有把武技看得太重,而是以禅定功夫为根基,泯灭争强好胜之心,屏弃尘俗纷扰之念,才使得武僧们习惯于在心静如水、无患无虑的状态下练功,又兼以寺院武功的传统优势,所以历史上的少林武僧往往得以步入武学的较高境界,这不能不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禅法的作用。
看了“少林拳的特点”文章的人还看了:
2.少林武术的特点
3.武术的特点
4.十路少林拳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