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早让孩子读个好学校
中考只要上重点线就可以读成都的重点高中?听起来,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感觉有点不靠谱,但指标到校生确确实实是一项中考利好政策,并且是一项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政策。有的家长是到孩子进入初中以后才了解,可惜那个时候因为之前小升初的一个决定,孩子已经与这项政策无缘了,家长只能追悔莫及,这样的例子,在每年的初升高中并不少见。在这个升学季,我们为各位家长,尤其是小学段家长解读大家还较为陌生的“指标到校生”政策。
首先明确指标到校生 非单列或增加的招生计划
指标到校生是一项初升高的政策,为何小学段家长就要掌握?因为,该政策有一条基本规定:初中择校入学的学生不能享受指标到校生政策。所以这事关孩子小升初的选择。
这项政策对于初中生而言有多重要?可以说在省重(包括省一级和省二级,下同)高中的录取中,它的分量与参加中考硬上线各占了“半壁江山”,但一直以来却并没有得到中考的那种关注度。
在这之前,首先明确一点:指标到校生计划为学校统一招生计划——就是说它是在高中统招计划内的,并不是单列或增加的招生计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按照规定,市直属学校指标到校生比例,为学校面向“5+2”区域统招生计划的50%——这意味着每年“四七九”录取的学生中,有一半都是分数只要上了重点线,经初中学校推荐就有资格入读的学生。
各区(市)县指标到校生计划比例,不低于其所属的省二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本招生区域统招生计划的50%——这句话的意思同上,各区内的省重高中也是这样的情况。
同时,成都每年大约还有6000多名学生不用参加中考,就通过区域指标上了高中。
相比之下,中考分数更高,但是由于没有上学校的分数线,那么孩子就读不了这个学校,反而中考分数更低的指标到校生能够读,这样的例子,在每年的初升高中比比皆是。
您得注意,初中择校入学 不能享受指标到校生政策。这项中考政策,什么样的学生才能享受呢?这里,有以下几个条件需要学生同时具备:
01户籍在本招生区域(“5+2”区域作为一个招生区域,其余各区<市>县各作为一个招生区域,全市共16个招生区域)。
02初一年级即在本校按政策规定入学,有本校3年正式学籍,且在本校连续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符合政策规定正常转学的,应在本校连续读满2个学年以上、且有本校2年或以上正式学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03择校入学的学生不能享受指标到校生政策。择校是指在初中入学的时候,孩子没有按照成都小升初各批次的正常录取去应该就读的公办学校,而是放弃分配的学位,选择了别的学校。需要说明的是,小升初在分配的公办学位和民办学位之间二选一,不算择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04综合素质评价达到A等,体育达标。
满足了以上条件以后,孩子在初中就有资格申请指标到校生了。
指标到校生是如何产生的?
第一步:各区教育行政部门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区指标到校生的具体工作办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步:各初中学校会依据学生初中各阶段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学生自愿、从高到低的原则,制定本校的指标到校生产生办法。
第三步:各区和初中学校在执行指标到校生政策过程中,指标到校生名额会在全校范围内使用,不会分配到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四步:各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将候选学生按规定公示后,上报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在规定时间内统一上报成都市招考办。
中心城区省重高中指标分为艺体指标、市级统分指标、区域指标等五类,中心城区市直属学校(如“四七九”等)指标分为艺体指标、市级统分指标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般来说,市级统分指标需要孩子参加中考,且中考分数须达到重点线以上;区域指标则根据各个区的规定,可以不用参加中考。
政策背后
遏制“择校热” 促进教育公平及学校优质均衡
在不少家长的观念中,都觉得初中一定要上一所热门学校,孩子在三年后才能考上好的高中。然而,因为指标到校生的政策,结果可能恰恰相反——中考硬上线,会比指标到校生的竞争更激烈。
“四七九”以及各个区的省重高中,其指标到校生计划都是按比例(主要根据每个初中学校的生源比例来确定指标到校生的比例)分配到各个区初中学校的,也就是说,每个区的初中学校,在初升高时,都有学生通过指标到校的途径,读到重点高中(市级统分指标的分配涵盖区域内所有初中学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指标到校生政策并非成都独创,而是按照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来执行的。
众所周知,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都是推行的免试就近入学。为了遏制“择校热”,促进教育公平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优质均衡,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市初中均衡配置办学资源,所以在初中学校的出口上,由教育行政部门将省二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生计划,按规定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的初中学校,由初中学校综合评价、择优推荐学生入学,由此诞生了指标到校生,让每个初中学校的优秀学生都有机会读到重点高中。
相关文章:
如何早早让孩子读个好学校
上一篇:初升高家长必须面对的3大择校问题
下一篇:填报志愿技巧及误区你知道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