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课外必读书目 >

古代民俗故事5篇

时间: 斯祺21212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酒坊生意不断发展,福升全于1824年更名“全兴成”。并对薛涛酒进行改造,创制出许多新品种酒,统称“全兴酒”。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全兴大曲的由来

  明末清初,成都的酿酒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一位王姓酒商于乾隆五十一年在成都东门外大佛寺所在的水井街开设一大规模酒坊,取名“福升全”。酒坊除了地处商业中心之外,王姓酒商选址主要还看中了水井街旁的“薛涛井”,此井源出自江泉,经沙石过滤后,清澈甘冽,被誉为成都东郊第一井。传说因唐代才女薛涛曾寓居于此,此井因而得名。唐宋时期名酒“锦江春”也就是用此井水酿制,福升全酒坊以薛涛井水酿酒,并将酒名定为“薛涛酒”。此酒一问世即大受欢迎,文人冯家吉在其“薛涛酒”一诗中赞道:“枇杷深处旧藏春,井水留香不染尘;到底美人颜色好,造成佳酿最熏人。”

  灯影牛肉的由来

  相传,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在通州(今四川达川一带)任司马时,一天到一家酒肆小酌。酒菜中的一种牛肉片,色泽红润油亮,十分悦目,味道麻辣鲜香,非常可口,吃进口酥脆而后自化无渣,食后回味无穷,使元稹赞叹不已。更使他惊奇的是,这牛肉片肉质特薄,呈半透明状,用筷子挟起来,在灯光下红色牛肉片上丝丝纹理会在墙壁上反映出清晰的红色影象来,极为有趣。他顿时想起当时京城里盛行的“灯影戏”(现通称皮影戏,其表演时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投射到幕布上),何其相似乃尔,兴致所至,当即唤之为“灯影牛肉”。于是达川的这种牛肉就以“灯影牛肉”之名盛传开来,成为四川的一种著名土特产。

  灯影牛肉自非一般,其选料和做工都非常讲究。一头牛被宰杀后,只能取其腿键肉、里脊肉十几块,共才十几公斤。用长片刀切成十分薄的肉片,配上注草、丁香草果及其它十多种香料,拌匀后将肉片铺在竹筲箕上,经曝晒去除水分,放进特制的烤炉中,控制湿度烘烤至熟,装入用油纸衬里的竹筒或纸罐里,掺满纯香麻油,撒上少许花椒粉,密封而成。据记载,清朝光绪年间,达县城关大西街上一家店主名叫刘光平的酒店,所产灯影牛肉在当时最为有名。1935年,这家酒店用竹筒封装的灯影牛肉作为地方特产送到成都青羊花会展出,被评为甲等食品。

  目前,灯影牛肉的主要产地是达县和重庆,两地产品不断发展从而各有千秋。有位美国畜牧专家曾说,灯影牛肉既是一种别有风味的美食,又堪称是一种奇妙的工艺品,如能保证供应,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完全可以比现在的出口价提高4--5倍。然而,现在灯影牛肉的生产受到原料不足的限制。

  送信儿的腊八粥

  北京有句俗话:“送信儿的腊八粥”,农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喝“腊八粥”,就意味着最早送来了过春节的信息。从这以后,北京民间“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因此,老北京人流传着一种民谣,“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里里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旧房,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宵,大年初一去拜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腊月初八食粥这一习俗,最早来源于佛教。据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游遍了印度的名山大川,寻长老,访异人,苦修行,探求入生的真谛。他来到了印度的摩揭陀国,这里地处荒僻,人烟稀少,天气酷热,他又累又饿,支持不住晕倒在尼连河畔。这时,一位善良的牧羊女恰好从此经过,急忙将自已随身所带的午餐拿出来,又取来甘甜的泉水,用火加热后,一口一口地喂释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几天来家里吃剩下的各种粘米、糯米和豆类混合在一起的杂货饭,里面还有牧女从附近山上采来的各种干果。这对于多时不见水米的释尼牟来说,真可谓是美味甘露,霎时元气恢复,精神振奋。食毕,他又在尼连河里洗了个痛快澡,顿觉全身舒适,然后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农历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每到腊月初八,群僧集会,诵经演法,还用仿效牧女做的多种米豆干果粥敬佛,以示纪念。爱迪生网www.aidisheng.net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腊八粥在宋人笔记中亦多有记载。吴自牧《梦梁录》卷六云:“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具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而在纪念佛祖成道这一天,寺院还互赠粥品,广结善缘,又称为“佛粥”,对此诗人苏东坡曾有“今朝佛粥更相馈”的诗句。《燕都游贤志》中还有“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民间亦作腊八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的记载。可见,腊八粥起初是佛门节令不可缺少的祭祀食品,后来从佛教寺院逐渐发展到朝廷、官府中,最后流传到民间。相传“黄帝始烹谷为粥”,《礼记》也有“食粥天下之达礼也”的记载。《太公金匮》里还记载了武王伐纣时,洛邑雪深丈余,姜太公使人献粥以御寒的故事。看来,粥的起源在商周之前。到了汉唐以后,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作物品种逐渐增多,粥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唐时除有米粥、栗粥、豆粥、麦粥外,还有胡麻粥、长生粥和防风粥。而腊八粥这一古老的斋食,正是综合各种粥的长处,随着佛教的流传,逐渐发展起来的。

  腊八粥虽不象山珍海味那样珍贵,却是人们十分珍爱的食品。明清时期,北京城内外寺庙林立,一到腊月初八便竟相熬粥以敬佛,其中雍和宫更以腊八进粥为一年中之盛事。雍和宫的喇嘛每年在腊月初八夜里熬粥供佛,朝廷还“特派大臣监视,以昭诚敬。其粥锅之大,可容数石米。”熬好的腊八粥除供佛外,还要供给皇宫内院及皇帝食用,所以显得格外隆重而又热闹。直到清代慈禧太后时,她所享用的腊八粥已再是“大锅饭”,改由寿膳房饭局特制,热闹自然也减去了几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民间,腊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也做腊八粥。“祀家堂门灶陇亩,阖家聚食,馈送亲邻”(《帝京岁时记胜》),而且“竟巧争奇,较之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燕京岁时记》)。许多腊八粥都是“杂诸豆米,其果实如榛栗菱芡之类,矜奇斗胜,多至数十种,皆渍染朱碧色,糖霜亦如之”。有的人家还把腊八粥涂在四合院中的枣树及其它果树上,传说枣树“吃”了腊八粥,来年能结出更多的果实。在这里,腊八粥又成了人们祈望丰收的象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煮食腊八粥,由于我国各地出产谷物蔬果不同,所以出现南咸北甜中辣的特点。北方人爱用江米、粘黄米、小米、赤豆、豇豆等为原料,山东人喜加大红枣、花生米,东北人喜加松子仁、榛子仁,而北京人喜加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葡萄干、栗子、熬成粥后加适量红糖或白糖食用。南方人喜用粳米、蚕豆、芋艿、白果、青菜、肉丁等,外加少量盐、桂皮等咸味腊八粥。而地处陕西、河南的中原人,多喜欢添加粘秫米、珍珠米、薏仁米,有些地方还加腊肉、羊肉,味道多呈辣味。在关中地区,人们又常以八种蔬菜做成臊子,浇在面条上食用,谓之“腊八面”。潼关一带则重放辣椒油,并取“辣”“腊”谐音,当地称“腊八汤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营养和保健的角度看,由于粥内加入了大量谷豆果仁同煮,有条件的家庭还放入了核桃仁、栗子、桂圆、莲子、花生米、红枣、黄豆、豌豆、绿豆等,在“腊七腊八出门冻煞”的寒冬腊月时,喝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仔细品尝不同味道的干果、杂豆,既是暖意盈怀消寒的佳品,又可增进食欲,滋补身体。粥内多种谷豆蔬菜果仁同煮,可起互补作用,特别是蛋白质中的八种氨基酸特别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钙、铁、磷等也非常丰富,提高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由于粥烂易消化吸收,特别适合老人、儿童、孕妇、病人的食用,对人体具有健胃、养血、补气、安神等功效。冬季常食这种腊八粥,不仅能驱寒保暖,而且养人补体,延年益寿,大益健康。

  “八大碗”的由来

  相传八仙过海惹怒龙王,久战难胜,劳累疲惫,退踞海滩稍憩,颇觉腹中空空,饥饿难忍,便分头寻食充饥,哪知一眼望去的海滩薄地,荒无人烟。除曹国舅一人未回其余个个扫兴而归。

  曹国舅一人不辞劳苦,腾云驾雾,行至内地,一股奇香扑鼻,不觉垂诞三尺,立即寻香进入凡间一庄上,乔装农家村夫在庄主宅院窥视,只见四方桌上八人围座、猜拳行令、畅怀痛饮、诱人的菜肴一个接一个地上。国舅寻思道:我原乃朝廷国舅,宫廷菜肴我享用得发腻,农家菜肴我未曾见过,何不先让我大饱口福,忽想众仙友腹空我不可独享,继而采带了七样菜肴,又想起仙姑不食荤,所以又为其独带了—素菜—青菜豆腐,计八大碗并留言:国舅为众仙借菜八碗,日后定当图报。

  八仙狼吞虎咽更觉奇香无比,酒足饭饱之后精神倍增,再战龙王大获全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以后人们为讨吉庆改方桌为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八冷碟、八大碗菜)一直流传到今。

  及第粥的由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广州西关是老广州的城市中心,自唐代以来就是外埠商人集居地,商品的集散地,商业贸易相当活跃,各地饮食风尚和烹饪方法促进了西关饮食业的发展。文献记载:“广州西关,肉林酒海,无寒暑,无昼夜。”在这里产生了一大批极具特色的传统美食,其中“及第粥”代代相传、家喻户晓。

  及第粥是三元及第粥的简称。相传,清朝时,广东林召棠中状元回乡拜祖,他每天都喜欢用猪肝、猪腰子和猪肚子煮粥而食。

  有一天,一位退居广州的御史前来探访林召棠,刚巧林状元正在吃粥,林便连忙招呼老御史同吃。御史嗅到一股诱人的香味儿,便问他吃的是什么粥。林状元知道老御史常常盼望他儿子能科场高中,因此指着那粥恭敬地回答:及第粥。老御史闻之满心喜欢,也不讲客气,便与状无同食。粥白如凝脂,似醴酪,鲜香无比,味道很美,很受用。在科举取仕时代,状元、榜眼、探花为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林如棠便用猪肝、猪腰子、猪肚子三种猪内脏比作三及第。御史吃过及第粥后,回到家里便命厨人依法炮制,精心熬制及第粥给儿子吃。他的儿子果然高中状无。老御史大喜过望,逢人便讲及第粥的好处。因此,及第粥便广为流传开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令,在广州吃及第粥依然是时尚。在西关当数伍湛记的及第粥最为有名。据说,伍湛记及第粥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创始人为顺德人伍湛。他在文昌南路横街开了一家父子店。由于当时广州四大著名酒家之一的“文园”酒家就座落在文昌横街,伍湛记恰恰就在街口,去“文园”酒家的食客经过伍湛记的时候,都被香气扑鼻的及第粥所吸引,纷纷进去一品味道。伍湛记的及第粥色香味独具,食客趋之若鹜。十分有趣的是莘莘学子吃及第粥,高考前后更是络绎不绝,多为讨个吉利。还有为数不少的父母买及第粥拿回家中给子女吃,充满着无限爱心,寄托着“望子成龙”之意。


相关文章:

1.古代民俗笔记5篇

2.

3.中国古代文学类笔记5篇

4.中国古代书籍笔记5篇

5.

4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