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浪漫之旅的文章
鼓浪屿浪漫之旅的文章
鼓浪屿就是厦门一处着名的景点。它有着“钢琴小岛”的美誉,岛上约有钢琴600多台,走在绿树浓阴的小道上,不时会听见幽雅的琴声,时而柔和缓慢,就像涓涓小溪;时而明快激昂,犹如浩瀚的大海拍击着岸边的礁石,真是让人留恋忘返。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鼓浪屿浪漫之旅的短文章,欢迎阅读参考!
鼓浪屿浪漫之旅的文章篇【1】:鼓浪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以前,鼓浪屿这个小岛的名字常常在书本上看到过,如今,我在厦门真正看到鼓浪屿和听到鼓浪屿的涛声。
鼓浪屿因有一礁石,每当海水涨潮时,海浪冲击礁石,声音好似打鼓,人们称为“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我坐着游轮去鼓浪屿,只见郑成功的雕像矗立在岛上,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台湾。一上岛,我就被那迷人的风光所吸引。只见那林荫小路,纵横交错,清洁幽静,空气新鲜,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茂盛极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菽庄花园原本是一个私家花园,主人的名字叫林尔嘉,于五十年代捐给国家。我漫步在四十四桥上,心情快乐极了。这时“海阔天空”四个大字一下子映入我的眼帘,我还在桥上留下的倩影。
鼓浪屿是有“钢琴之岛”的美称,我漫步在岛上,偶尔听到悦耳、动听的钢琴声,音乐已成为鼓浪屿特别绚丽的风景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夜晚,我和妈妈坐在海边听涛声,看那雄伟壮观的日光岩夜景、郑成功的雕像,在五颜六色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今天,我在鼓浪屿玩得真高兴!使我永生难忘。
鼓浪屿浪漫之旅的文章篇【2】:鼓浪屿
鼓浪屿是一个靠近厦门的小岛,它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是人人向往的假日天堂。不仅如此,它那可以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的小吃,那就更不用说了。
从厦门的码头乘船到鼓浪屿,用不了多长时间,只需5分钟即可。我们下了船,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群群蜂拥而至的游客。我们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便来到了一棵大树旁。这是一棵超级大树,它是一棵足有百年历史的大榕树。在这棵巨大榕树的树冠下,坐满了休息乘凉的人。有调皮的孩子,有阳光的青年,有满头大汗的中年人,也有白发苍苍却悠闲自在的老人。可是,或许更多坐在这棵大树的“天然保护伞”下的,是我们这些来来往往的游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鼓浪屿傍晚的美景一向颇负盛名,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鼓浪屿的一处沙滩旁。可沙滩上早已人山人海了,数不清的青年男女在沙滩上散步;有些可爱的孩子们在沙滩上堆沙堡;瞧,这儿还有一些调皮的孩子在礁石旁玩儿捉迷藏呢!咦,那儿怎么有人在挖东西呢!难道他们在寻宝吗?疑问驱使着我,让我到那里去仔仔细细的看一看。我壮着胆子,走到那儿,仔细一瞧,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并不是在寻宝,而是在挖牡蛎。这牡蛎说起来可是大有来头。它们一般出现在海边的礁石旁,它们不仅味道营养都不错,而且还是一道在厦门家喻户晓的家常便饭之一,唤作“牡蛎煎”。
回到宾馆,还真舍不得离开鼓浪屿了,舍不得这个美丽的海边小镇,迫不及待得希望在这个小镇上开始下一次的冒险。
鼓浪屿浪漫之旅的文章篇【3】:游鼓浪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金黄的沙滩,碧蓝的海水,充满商业气息的繁华街道和那忙碌的人们,同样是碧水蓝天,却是不一样的美,同样是喧闹的大街小巷,却透漏着一份安详,这,就是鼓浪屿。
红砖砌成的古式建筑铺满街道,岛中人多嘈杂,许多店铺已溢满了浓重的商业气息。巷口树荫间还可见一簇簇宁静的山茶在开放,确切地说,是那群不忘初心的文艺群本真的心,洁如山茶,有那么一隅,铁艺栅栏里紧拥着大束大束的粉紫花儿,略阴暗的天气挡不住穿过云层的丝丝阳光,恰好映射在花瓣边缘,烫了一层金边,颇像镶金的复古贴纸。树荫恰如其分地遮着落叶、藤蔓、木阶、风铃,墙角边有一个石膏雕像,窗台上又趴着一只小花猫,静物犹如岛上建筑物般零散,那种独特的零散,就像苏小糖店里的牛杂糖般绵软,就像花与爱丽丝柜台间的猫瓶般慵懒,就像棕榈树尖端的云儿那么轻,绿茵间的琴声悠扬......岛中街心,终究是喧闹的,那颗心,却如音乐学院塔楼上的时针般,静与时间老人同行,拉着他的衣角,再慢点,行吗?停停吧,也该休息休息了,就当是为我、为我们,停下吧。
船经过汪洋大海,海风缭乱了我的头发,空中的云,被即将西下的夕阳,染成各种色彩:深红、浅红、桔黄、淡黄……夕阳的余辉印在海面上,如梦似幻,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步又有一步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像喝醉了酒,投入了水中,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这是多美的一副风景画啊!海面如此平静,多想留在现在啊。
时间老人走过,他终究不会为我而停下,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挥挥袖,头也不回的离去,留下的,只有回忆,脑海中的阳光,沙滩以及心中的海阔天空......
看过“鼓浪屿浪漫之旅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2.关于鼓浪屿的随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