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文章 >

经典文章:校训指引我成长

时间: 曾扬1167 分享

  校训指引我成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以校训为载体,弘扬真善美爱的价值观,才能推动实现教育的价值回归,才能培养优秀的现代公民,反过来,也才能让校训恒久、熠熠生辉。

  置身入伏的燥热天气,征战完高考的同学们,以既放松又憧憬的微妙心境,陆续收到期盼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一句简短的“校训”,往往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作为办学理念的凝练表达,校训,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传统,标注着鲜明的时代气质,是坚守价值信念的导航罗盘,也是叮咛所有校友的人生格言。复旦大学曾有一位博士生,第一次拜访导师即被问:你知道怎么读博士吗?语塞之际,导师提示他把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倒着读一遍——“思近而问切,志笃而学博”,读博,原来就是从思到问再到志的过程。这则小故事启示我们,对许多学子而言,他们正是从解码校训开始认识学校、认知学问、认清人生,然后去赓续这所学校的文化基因。

  校训往往既强调治学精神,也关注道德修养。北京小学校训“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南开中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都给人以深刻印象。据统计,在教育部公布的百余所“211”高校的校训中,“学”与“德”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字眼。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庄重典雅、寓意深刻;又如耳熟能详的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国学大师张岱年曾将之总结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品读校训,如同接受精神和灵魂的洗礼,也像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廊里徜徉。

  喻为“象牙塔”的校园,往往被视作思想净土、道德高地,人们对它充满了深切期待,校园也承载了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然而,一些学校忽视了大学精神的传承,淡化了价值理念的培养,或是陷入功利导向的泥淖,让市场思维超越学术思维;或是淡漠“百年树人”的使命,让升学排名替代了心灵呵护。当虚荣投机、“精致的利己主义”在校园里滋生弥漫,当考试作弊时有耳闻、论文抄袭愈演愈烈、弄虚作假骗领奖学金的现象频频爆出,甚至于,当在校大学生竟然成了可耻的高考枪手,这一切怎不令人痛心?迷失于价值雾霾,甚至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上出了问题,这样的“未来主人翁”怎能让人放心?从小里说,关系一所学校的名誉与责任,往大里讲,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倘若能够重新认识、发掘校训的文化内涵,以校训为警示,涵养求真求实的精气神;以校训为载体,弘扬真善美爱的价值观,才能推动实现教育的价值回归,才能培养优秀的现代公民,反过来,也才能让校训恒久、熠熠生辉。

  当然,要将发自内心的价值认同在每一位毕业生的血液里流淌,成为描摹人生轨迹的标尺,需要将校训落细落小落实。奉校训为圭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开始,无论置身校园还是离开学堂,崇德向善、明德惟馨,让校训精神烛照一生,既是对校训精神的生动诠释,又何尝不是对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践行?而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能握好接力棒,将价值观引导有效贯穿于求学全过程,青少年就能沿着成长的阶梯健康向上。

  也许,毕业多年以后,那些具体课程名称或已淡忘,但母校的校训却一定会深植于心,历久弥新。铭记校训,不断激发校训的正能量,她必将点亮思想的星空,也将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402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