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高中母校文章
母校的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其中有我,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回访高中母校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回访高中母校文章:母校成长的摇篮
几十载雨雪风霜,几十载春华秋实,有这样一个地方,她走过了悠悠岁月,历经沧桑;她沐浴着人文精华,源远流长。她就是这片沃土上最闪耀的光芒——我的母校!
回首往昔五载青春岁月,拳拳师生意,眷眷母校情,曾经无数美好的追忆,母校犹如母亲一样,为我们插上了翱翔蓝天的翅膀。在静谧的月夜,我冥思着这灵韵烂漫中一缕缕短瞬而又永恒的亮光,将其化为一个个片段不断浮现:在假期返回学校的旅途中,列车和匆匆闪过的窗外美丽的风景;在笑逐言开的寝室;在充满知识和希望但又时而泛起睡意的教室里;在球场上汗流浃背的我们;在放学后蜂拥而至的食堂里……一种莫名的感动直冲眼眶,是怀念?是感伤?抑或两者皆有。我们在依师里留下了无数的足迹, 母校保留了我们最快乐、最难忘的回忆,同时还有我们最美好的青春。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或许只有花开花落的时候,我们才会领悟它的真谛,才懂得拥有的可贵。3年前,当我背起行李离开母校的那一刻,不舍这样一群人,于茫茫人海中不期而遇。在充满朝气的花季雨季,一起学习,一起奋斗,一起欢笑。一起编织美好的梦想,一起呵护朴实真诚、历久弥坚的情谊。曾经互相支持鼓励,一起歌颂深奥的教育奠基,一起为充满期待的明日谱写最美的今昔!这,就是我可爱的同学们!
毕业后,我再次回到校园,一切如故,却早已物是人非。没有了熟悉的身影,没有了熟悉的名字,没有了曾经的故事。有的却是更青春的身影,更爽朗的笑脸,像极了当年的我们。看到这些心中不免有些伤感,总希望有人还会记得我们,记得我们在这里发生的事儿,总会记得曾经的曾经也有像我们这样一批又一批学哥学姐!仿佛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一代代依师人在这片天地里不断地释放光彩,成就辉煌。
母校让我的生命里充满了理想和信念,充满了爱和温暖,母校给予我做人的启迪和方向,孕育着我对明天的希望;母校已经延续在我的身体和今后事业中!我怀念母校,更感谢母校。衷心的祝福母校的明天更美好。
回访高中母校文章:母校的回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知不觉中离开西阳中学已经二十余年了,虽说送女儿到母校时,母校早已变了模样,但对母校那份感情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那时的母校虽然名叫西阳乡中,却只有六个班,初一至初三,每个年级两个班,没有围墙的几排瓦房显出母校的寒酸与贫瘠,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全校师生拼搏向上,锐意进取的热情。要知道我们去的那一年全县中招成绩中前十名,母校占了七名,使母校一下子声明远扬,使得一些县城的孩子托关系到母校上学。
那时的生活是艰苦的。那时吃饭要票,从家里带来麦子换成饭票,再拿钱买一些菜票。早饭一般是甜汤,一两饭票一碗,五分菜票就可以买到多半碗熟菜,中午一般都是稀面条,二两二分一碗。那时二斤饭票一角钱我就可以用一星期,早饭和晚饭的菜是从家里带的腌咸菜,馍也是从家里带的。每周三下午学校会放一晚上假,好方便学生回家拿馍拿菜。当然这是方便学校临近几个村的,远村的一般周三是不回家的,我家离学校二三里地,有时候晌午放学就能回家吃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那时的饭菜比较单一,学校只有一个食堂,两三个人做饭,放学后排队买饭,总有高年级同学插队,低年级学生敢怒不敢言,再加上有时候饭做的少,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我们刚去那会儿,英语老师怕我们吃不上饭,早自习只要是英语,他总是会提前五分钟放学,所以我们只要早自习是英语课就不会担心吃不上饭。因为排队吃饭打架也是常有的事,直到学校后来安排老师轮流维持秩序情况才有所改善。
那时的住宿条件非常艰苦,寝室里没有床,我们只能睡地铺,就是在地上排一层砖,上面铺一页竹席,再铺上被褥,后来竹席烂了,被褥就干脆铺在砖头上,硬的硌人。夏天蚊子多,常常睡不着觉,冬天冷时就两人结合,一人睡一头,通腿暖和。记得我们班有位同学老尿床,冬天没人和他通腿儿,他又怕羞不愿意晒被子,每天被子褥子都是湿的,而且特别难闻,他却一直坚持了三年,这一切丝毫不影响他的学习,他的成绩总是班里最好的。
那时的老师特别负责任,要求也特别严,学习不好或者犯错误,老师体罚学生是常有的事,即使老师下手再重,学生回家也不敢说,即便是说了,家长也不会到学校找老师,反而会说老师管的严是为自己孩子好,所以那时我们一般都是特别听老师的话。那时我们的思想都还比较幼稚,男生与女生很少说话,老师排座位一般都是一男生一女生坐一张桌,为的是上课少说话,我们都很单纯,男生和女生很少说话,我因为是班长和女生交往多了一些,就被一些同学传闲话,尽管老师事后批评了那些同学,但男女同学交往的还是不多。
那时我的作文特别好,我们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杨素云杨老师,她和我一个村,而且又是近邻,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上对我特别照顾。杨老师给我们作文的评语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我的作文每次都是优,在每周的作文课上,我总是被她叫起来,把自己的作文念给大家听。为了提高大家的作文水平,杨老师让我们大家记日记,而且每周还要检查,作为语文课代表的我为大家收发日记作文一直三年,以至于后来我只要看到字就能说出是谁写的。初二时,我心血来潮,组织几个同学,办起了报纸,杨老师很支持我们,给我们提供纸张,名字叫《自学报》,尽管是手抄报,但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应有尽有,再有爱好画画的同学配上插图,很得同学们的喜爱,以至于邻班的同学都到我们班参观,赞不绝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初三时,学校专门为我们毕业班增加了写作课,由张世俊老师为我们讲课,那时他是我们学校的校长,他的课生动有趣,他讲到人的哭时,说有声无泪称之为嚎,有泪无声为泣,有泪有声才能叫哭,很是生动形象。有时他将自己发表的文章和我们分享,有时他拿别人的文章帮我们分析其中的写作手法,告诉我们如何审题,如何开头、结尾,总之听他的课永远都是一种享受。
“爸爸!快走!”女儿的叫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望着母校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学生公寓,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校园,我为母校的变化而高兴,同时也为女儿能成为母校的一员而自豪……
回访高中母校文章:回忆母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81年的高考,我没有考上大学,来到余干第一中学学习,余干一中的学习使我眼界大开,我常常从这一年的学习中想到了电影《人生》中高家林看画报的场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是的,到了余干县一中,我获得了一个在县城站脚的平台,虽然那时候的寝室并不宽敞,但是光线很不错,我第一次有了在县城长住的机会。县城的环境虽然和省城无法相比,但是在我这个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眼里,余干县城乃至于余干中学就像是天堂。有了余干一中这个平台,我几乎逛遍了余干县城的每一个地方,我到得最多的还是东山岭半山腰的图书馆,在那里,我可以看到几十种画报,几百种杂志,后来有了借书证,我可以到上几万册书籍的书海中徜徉。这样,我的眼界得到大幅度的扩展。
实事求是的地说,余干离南昌很近,当时的交通不是很优越,但是,余干一中的教学水平是很高的。特别是语文教学水平很高。记得当时有一个语文老师祖籍在广东,叫刘淦林,据说是大学老师,后来下放到余干一中教书。大学语文老师教中学语文,不说是杀鸡用牛刀,起码也是绰绰有余。我是听过刘老师讲课的,刘老师不但天庭饱满,十分帅气,十足一副教授气派,他的课也的确讲得很好,深入浅出,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写作课更是高屋建瓴,娓娓动听,以至于我工作以后长期喜欢写作。余干一中的科学实验氛围也十分浓厚,生物实验做得很多,显微镜的拥有率挺高的,几乎每八个学生可以使用一台显微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余干一中的物理实验,当时有个物理老师,好像叫张寿福,人长得很精干,他的物理教学在全地区都有名气。那个年代,物理老师主持的大型物理实验常常在校外的广场公开亮相,特别是激光实验,更是让同学们趋之若鹜,一个学年内居然做过两次激光实验。当时的校长叫江昆山,据说是名牌大学毕业,这还不算,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据说插秧还特别快,这让我们学生娃娃们领略到了十分全面的人格力量,我们也深深地学会了:做人要像江昆山校长一样,能文能武,不但能够饱读诗书,而且要亲民爱民,勤于劳动。
总之,余干一中短短一年的学习,给我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得感谢余干一中,特留下词一首以表谢意:
清平乐余干一中
梦里常见,一晃三十年,书声直冲东山巅,母校永在心间。
培养官道公正,倡导一专多能,学生天南海北,对党忠心耿耿。
看过“回访高中母校文章”的人还看了:
1.回忆高中母校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