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信息化管理学习心得(2)
四、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走向机制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机制与体制同属制度范畴,但机制不同于体制,体制是形之于外的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制度体系,它通过组织行为实现其特定目标。例如,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政府的组织设置上就可以看出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分级管理体制,这次的大部制改革以及省管县的设想都属于体制层面的调整。而机制是形之于内的由不同要素组成的制度系统,它通过要素间的相互协调来实现其特有的功能。例如,交通路口的摄像头,表面看就是一个摄像装置,但其实是一套交通管理机制,它是由摄像头、网络以及影像处理程序和配套的交通管理规定等要素组成的。在这一机制面前,首先是不敢违反,其次是如果不小心违反了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这是机制不同于一般制度规定的约束功能。吉林省编办正在逐步完善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是为解决超编、混编、吃空饷、数出多门、底数不清等问题,而建立的包括编制、人事、财政信息的综合管理机制。从理论上讲,人事调整一定要用到编制,财政拨款必须要依据编制,这是编制的法规性体现,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仅有规定是不行的,因此在启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同时,除了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外,还要在管理实施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管理环节,让管理工作只有通过系统处理才能正常运行,就像车辆必须通过装有监控装置的路口一样,管理的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由于这类机制只有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程序和网络等信息化工具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所以完全有理由说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带给我们的必然选择,它让人力做不到的事情变得可以做到了,让人力不能控制的事情变得可以控制了。
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并不仅限于横向的部门之间,纵向的、甚至是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在网络面前都将不是难事。通过网络,上级可以随时对下级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下级也可以及时掌握上级的管理动态。甚至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机构之间,只要存在着共享信息,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障管理效果的实现。但是信息化手段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支撑下,才能真正起到机制的制约与保障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转向服务化
今天,我们正在创建服务型政府。但是,信息不对称意味着的是地位的不平等,地位不平等,服务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政府垄断并控制着各种管理资源的条件下,尤其是机构与编制管理信息被做为一种秘密资源进行管理的背景下,服务是无从体现的。目前,吉林省政府一方面将带有管理性质的审批职能从相关部门逐一剥离,成立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政务大厅,从体制上在转向服务化;另一方面,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也正在由政府垄断并控制的封闭状态转为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的开放状态,从客观上正在形成地位平等的服务局面。在大家都掌握信息、了解政策的情况下,我们拥有的不再是管理的权力,而是肩负着服务的职责,因此工作实质就是服务,服务意味着要走出去,而不是过去的等着人家找上门来。
从实际工作中应该看到,无论是政务大厅的成立,还是管理信息的公开,都没有离开信息化工具的支撑,管理信息的共享需要网络,服务信息的公开更离不开网络。网络正在让今天的社会以一种虚拟的状态存在于人们面前,人们的身份也在逐渐网民化,维系网民关系的网上活动规则也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它是通过平等协商产生的一种契约,这些变化让人们的关系越来越趋向平等。随着网络的健全以及管理系统的完善,在不远的将来,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相应的管理目标并满足人们的服务需求,甚至随着信息化机制的健全,不按规定进行审批的政府行为随时会被管理系统自动曝光。那时,服务将不再是政府的一种目标追求,而将会在事实上成为政府的一种普遍行为。可见,信息化正在逐步让我们走近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今天,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信息化都已经变成社会存在的一个大背景。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如果桌上摆的是计算机,连接的是网络,脑袋里装的却是手工时代的管理观念,是很难实现机构编制的管理目标的。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就像一片茂密的森林,机构编制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去掉那些不该长出来的树干和树叉,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就像手中的电锯,我们的工作方式既不能是手工时代“砍”,也不能是机械时代的“锯”,而应该是信息化时代的“推进”,但前提是必须能够找到启动电锯的按钮,“推进”才能是有效的。目前,我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与理解还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正在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可能还需要打破现有状态,重新进行规划和设计,因此利用信息化工具创新机构编制管理,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相信随着管理观念的调整创新,制度的健全完善和以及系统的不断成熟,机构编制管理的成效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