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答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B(“旺相”的“相”应读“xiàng”。)
2.D(D项中“博击”的“博”应为“搏”,“变换多姿”的“换”应为“幻”。)
3.B(成分残缺,谓语“采取”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该在“扣分”的后面加上“的措施”。)
4.C(题干句子均为课本中的句子,平时应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5.B(“姹紫嫣红”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景色艳美,用在这里,与后面的“粉色”相矛盾。可改为: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6.(1)示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搭建戏迷朋友交流平台 (2)可就“角色表演”“说唱脸谱”任选一点,也可就其服饰、唱腔、龙套及舞台设施等作说明。(拟写标语要围绕活动主题,号召人们参与其中。介绍自己熟悉的戏曲知识属自由发挥题,与戏曲表演有关,介绍合理即可。)
7.(1)睡醒。(2)逃跑。(注意词语古今意思的不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1)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听着,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表演)好到了极点。(2)里面(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的声音(注意落实重点词语“妙绝”“间”等的意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D(D项《口技》应为林嗣环所写,《口技》选自张潮所编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侧面描写的句子是:(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作用:运用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当时听众听后反应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侧面描写即不直接描写所要表现的人物、事情等,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来烘托表现。其作用主要是衬托表现。)
11.B(这一部分叙述的是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四个选项中,B项“渔火点点”虽然也在文段中有所涉及,但不能概括整个选文的内容。)
12.D(“很重的心忽而轻松”“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属于心理描写。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等字眼可以看出“我”自由、轻松、欢快的心情。)
13.A(填写动词可以扣住“熟练的驾船技术”和“急迫的看戏心情”来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熟练程度,采用代入比较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
14.C(这一段先写豆麦和水草发散出来的“清香”,这是嗅觉;接着写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等,这些都是看到的,是视觉;最后写听到的“歌吹”,是听觉。)
15.C(《社戏》一文渗透着双喜、阿发们对“我”的真挚友情,随着平桥村那只有说有笑的航船的前进,清香的豆麦水草、秀丽的山影月色、迷人的依稀歌吹、悦目的远近渔火逐渐涌现,景象迭出,妙趣横生,平实的语言中充满了美妙的诗情。)
16.北齐是打仗时用的面具;到了唐代成为表演歌舞时用的道具,后来将面具上的花纹画在脸上,成为了化妆艺术;宋元时期,出现了“抹”“搽”两种化妆方法;到了明代化妆色彩更加多样化。[回答本题要仔细阅读文章第②段。脸谱艺术的发展可根据原文,抓住要点,按照时间顺序来归纳。文中与此题相关的关键句有:“北齐兰陵王……每次打仗都戴上形状狰狞的面具”“脸谱到了唐代发展成为一种表演歌舞时的专用道具”“(后来)将面具上的花纹直接画在演员脸上”“宋元时期,出现了‘抹’‘搽’两种面部化妆方法”“到了明代,面部化妆色彩更加多样化”。答出四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7.分类别。例如:脸谱谱式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脸、歪脸、象形脸等。作诠释。例如:“整脸”是指脸上只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不歪不破,略画眉、眼、鼻和纹理,这种谱式多用于刻画面带笑容、内藏奸诈的权贵。(回答本题要仔细阅读第④段。第④段首先对脸谱谱式进行了分类,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然后对“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进行了具体的解释说明,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回答时,答出说明方法,并进行举例说明即可。)
18.有利的方面:有利于观众理解、欣赏戏剧,帮助观众快速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等。有弊的方面:脸谱化、程式化,形成欣赏定势,不利于观众对人物性格展示过程的体验。(脸谱对观众理解和欣赏戏剧艺术的作用可以联系原文第④段的介绍来回答。注意从有利的方面和有弊的方面来分析。通过作者列举的各种脸谱谱式代表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分清这个人物的善恶,帮助读者理解这个人物形象。有弊的方面可以往深一层思考,如果每个人物都脸谱化,就没有了鲜明的个性特点,形成欣赏定势。)
19.不会。脸谱艺术被广泛应用于工艺美术领域;脸谱作为装饰品走进了千家万户;许多人收藏脸谱,戏剧艺术不会消失,脸谱艺术随着戏剧艺术的发展而发展。(这个问题可以联系文章后两段来回答。从后两段来看,脸谱艺术应用范围广泛,可以作为装饰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好评。另外,戏剧艺术不会消失,脸谱也就有存在的价值。所以,综合这两点分析,脸谱艺术是不会消失的。)
20.思路点拨:戏曲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赞颂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演绎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歌唱天地间的大爱与正气,具体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立意要新颖。
立意新颖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或表现对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或体现对戏曲的现状的忧思,或抒发对戏曲美好未来的祝愿。作文时任选其一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让深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选材要恰当。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具体选材时要使文章内容生动丰满。注意要立足现实生活,记叙自己的亲身经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语言要得体。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而定下相应的感情基调。如在介绍自己的看戏经历时,可以引用几个相关的精彩小故事,运用一些充满地方特色的方言俚语,采用形象活泼的修辞方式,让作文鲜明生动起来。
例文:
家乡的年戏
我的家乡在每年春节后,常要在村中唱十几天的戏,直到元宵节过后才罢。不过,这已经是六七年以前的事了。
那时候,每天太阳一偏西,村里的孩子们便三五成群地向村东头空旷的大晒场跑去,因为戏台就搭在那里。戏台很简陋,只是垫起个土堆,木板一铺,几块大布一围,便搭了起来。往往戏还没有开始,来到戏场里的孩子们便像《西游记》里花果山上的小猴子们一样,把整个戏场吵翻了天,不时还放响几个鞭炮吓人一跳。然后又都围在那些摆在戏场内外的卖甘蔗、糖葫芦和玩具的摊子前,拿出手里攒着的压岁钱,不多时吃的玩的便塞满了口袋。
夜幕降临了,村里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戏台前,我就被父母喊着坐到怀里。“咚咚锵——锵咚锵——”的声音响起来之后,场子里顿时安静了。我便伸长脖子,瞪着眼睛,等待着演员出场。若出场的是个旦角,除了对她穿的衣服好奇之外,不久便在她的“咿咿呀呀”的唱腔中,依偎在爸爸的怀里进入梦乡了。只有武生在筛豆似的锣鼓声中出场的时候,我才被妈妈喊醒,但只盯着演员手中的一杆带红缨的长茅或是一柄闪亮的大刀。其次是等着他们翻跟头、鲤鱼打挺、耍枪舞棒、对打之类的动作。不过,戏场里的孩子大都是直到戏演完了,才被父母们吆喝着催醒,然后高一脚低一脚趔趔趄趄地被牵着回家。
如今的家乡过年后,已经不再唱年戏了。人们不是看贺岁片,就是上网玩网游,还有的就是出门旅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真想再看一场难以忘怀的年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点评:本文的写作角度,选得很准确。对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来说,他看戏的目的不是看戏曲的内容,而是新奇的、好玩的还有好吃的东西吸引了他。所以文章写了戏台、小商贩、锣鼓声、武生的动作及其道具。稍显不足的是没能表现出当年的孩子们对戏曲喜爱的程度,比如模仿表演等方面。
看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