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的到来,平时复习的节奏也要不断加快,语文期末试题都做好了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0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并订正文中的一个错别字。(4 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风空灵地刮过我们的脸,不知道这样的风已经刮了多少年了,这样的力量zhù蓄了多少年了。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雪在yùn niàng着来年 的丰收,漫天的飞雪烘托出了街道上的温暖。婉转的鸟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听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 2016年NBA圣诞大战前,大家都在纷纷猜测骑士队和勇士队谁能赢得比赛?
D. 《卖白菜》选自《莫言文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就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B.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看见,这件事真使人骇人听闻了。
C.“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一④ 每题1 分,⑤一⑥ 每题2 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差之毫厘,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登高必自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___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④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
⑤古人常借月抒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情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的诗句(连续两句) 是 ,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6 分)
(1)《小王子》中的小王子所住的星球的名字是______,作者用数字标号,实际上讽刺了人们 。在离别一周年后小王子想回到自己的星球,因为这个星球上有他深爱的 ,最后他在_____的帮助下回到了自己的家。(4分)
(2)下列关于《小王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 《小王子》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 小王子拜访的第一个星球住着一个国王, 第二个星球住着一个爱虚荣的人,拜访的第三个星球住着酒鬼。
C.“我不能透过箱子看到里面的绵羊。也许我有点像大人了,我大概老了。”这句话体现了“我”对童年时代的留恋,以及在成长面前的一丝兴奋。
D.《小王子》是一部篇幅精短的伟大作品,它提示人们关注人类命运、思考人生问题。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期中以后,朝阳中学初一年级,开展了“走进图书馆”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图”说现状】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学校印发了“国民各类媒介阅读时长对比”的调查表(右图),组 织学生对阅读现状进行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国民的阅读方式主要分为 和 两种。(2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按图索“骥”】为倡导学生阅读纸质书,学校配合“走进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开展了“走近现代作家”主题阅读活动,要求全体初一学生活动期间都要借阅1-2本现代作家作品。你和小华一起来到图书馆,面对林林总总的图书,你们先阅读了 ,然后来到了 ,检索书目。你所借阅的书目是 。(3分)
【看图说话】在图书馆宣传橱窗里,小华看到了一张“月球探测工程”的宣传画(左图),他不明白其中的内涵,你这样向他解释了画面的构成和含义:
。(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阅读理解(共60 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题。(6分)
从军行 王昌龄•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十五从军征(节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1)《从军行》中点明战争时间漫长、战斗艰苦、战事频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1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下列对《从军行》和《十五从军征》这两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从军行》开头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既有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 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又包含了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
B.《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痛苦和不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两句诗,生动地写出了退伍老兵询问时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的、盼望知道又怕知道的的复杂心理。
D.“松柏冢累累”描写了松柏丛中一个连着一个的坟墓,没有直说家里人都已死尽,而是运用乐景来反衬哀情。
(3)请指出《从军行》中“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运用的手法,并说说该句蕴含了(表现了)诗人或征战将士什么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农夫杀牛》 ,完成8~11题。(14 分)
华州村,往岁有耕田者,日晡①疲甚,乃枕犁而卧。虎自林间出,眈眈相向,欲啖之。屡前,牛辄(总是)以身立其人之体上,左右以角抵②虎甚力,虎不得近,垂涎至地而去。其人则熟寝,未之知也。
虎行已远,耕者觉(睡醒),见牛跨立其上,恶之,以为妖,因杖牛。牛不能言而奔,逐③之,愈觉其怪。归而杀之,解④其体,食其肉,而不悔。
【注释】①日晡:太阳落山时。 ②抵:触。 ③逐:追赶。 ④解:分解。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往岁有耕田者( ) ②日晡疲甚( )
③其人则熟寝( ) ④因杖牛(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左右以角抵虎甚力
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B.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D.则以钳搏之(《以虫治虫》)
9.按照要求用“/ ”为下面两个句子各标出一处朗读停顿。(2 分)
(1)虎 自 林 间 出(标在主语后)
(2)愈 觉 其 怪 (标在动词后)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⑴虎不得近,垂涎至地而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⑵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译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请结合农夫的做法,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 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完成12~14题。(10分)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 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12. 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_
1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第③段中加点的“之一”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_
(2)请先指出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再简析其作用。(3分)
_
14.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2分)
_
(四)阅读《一面》(节选),完成15~17题。(10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②“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③“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④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⑤“哦!您,您就是——”
⑥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⑦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⑧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的句子。(4分)
16.请简析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所蕴含的感情。 (4分)
17.文中的“他”是谁?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他的一部作品集或者一篇文章的名称。(2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阅读《夏日里那一片阴凉》,完成第18~21题。(20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乡村人家的房前屋后总是长满了树,把村子遮掩在浓密的树荫里,像村子的衣裳。炎炎夏日,浓密的树荫洒下一片片阴凉,乡村的夏天便有了一种天然的凉爽。
②乡村的日子里填满了辛苦,农事劳作几乎不避风雨烈日。夏收便是最典型的烈日下的劳作。空阔的麦田里,金色的麦浪涌动着丰收的喜乐,也散发着令人生畏的火辣和酷热。但是,麦熟不等人,头顶的太阳如大火球般洒下利刃一样刺目耀眼的光茫,人们依然要下地割麦。上中学时夏天就跟着大人们夏收劳动,每当割麦割得腰酸臂软、满头是汗时就想,麦地边要是有一颗树多好。困乏了到树下小憩片刻,享受一下树荫的清凉,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事实上,有时候也会不堪酷热劳累,不顾大人的责怪,放下手里的镰刀,跑到离麦地稍远的河边或土崖下有树的地方去歇息。坐在树荫里,沐浴着在汗水中渴盼而来的阴凉,那种浑身的凉爽和快意,真是舒坦得无法形容,也加深了我对树下阴凉的留恋和期待,我甚至为人们不在地头栽树而深感不解。一次农闲时,和母亲一起清理地边的杂草刺棘,看见草丛里有一棵自然生长出来的幼小的椿树,我欣喜地告诉了母亲,并提议把椿树留下,不要和杂草一块清理掉。这种树在故乡野生的很多,长得也快,所以,我算计着不几年地边这棵小椿树就能长大,长出繁枝,在夏日里给在地里劳动的我们撑起一片可以休憩的阴凉。母亲却说,不行的,地边上不能有树,不然树荫遮住阳光,会影响庄稼生长。那棵让我期待阴凉的小树最终还是被母亲连同杂草一起清理了。这也使我深深感到,夏日的阴凉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要拥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③不过,麦子收回来晾晒时就不一样了。人们把新打的麦子在地上撒开摊薄,让太阳一览无余地暴晒着,人坐在麦场边上那棵柿树的阴凉里。那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仅暴露在地面上错综盘缠的树根就有一片席子那么大,浓密的树冠足够有一栋房子那么高大,洒下的阴凉就可想而知了。偌大的麦场空空旷旷,就场边这么一颗大树。这个时候,麦子都收完了,大家刚从紧张劳累的夏收中解脱出来,晒麦就可以悠闲一点了。头顶着厚厚的树阴,或拉闲话,或在地上画几个方格,拿几根柴棍,盘起腿来做游戏,或铺个装麦子的袋子席地而睡,有的还端一壶茶水,边说话边品茶,只是隔一会儿起身去用木耙翻搅一下麦 子。妇女们则边说话边纳鞋底,孩子们更不知困乏,也围拢在大人身边,追逐撵打,玩闹嬉戏。有时候,大人也会让玩耍的孩子去搅一下麦子。满场的麦子,搅起来要有章法,不能东一耙子西一耙子,而是从一个边角处开始,一耙一耙挨着搅。我就是那时候学会搅麦晒麦的。一场麦搅下来,就被火一样的太阳晒的满头是水,扔下耙子就往树阴底下跑,也更加感到树下阴凉的美好。
④老家的屋舍都是瓦房,而且前后开门。夏天里前后门都开着,风从屋子里穿过,清爽而又凉快,但是人们似乎更喜欢树阴下的凉爽。正午时分即便不下地干活,左邻右舍,也喜欢坐在村边的树阴下天南海北地扯闲话、说笑话。女人们也喜欢把针线活儿拿来坐在树底下做。记忆中,母亲就常常把过冬的棉衣棉被拆洗了,放在院子里的树荫下去做。午后的太阳把门口重重叠叠的树影拉得长长的,洒下满院子的阴凉。母亲就在这大片的阴凉里,铺一张竹席,把棉衣棉被铺在上面,一针一线地缝啊纳啊。有时是一个人做,有时还约了邻家的女人一起做,有时是母亲纳棉衣,邻居的女人拿着鞋袜之类的小件,和母亲一块坐在席子上,一边说着闲话,一边飞针走线。农家的日子大多都是琐碎而单调的,甚至有些苦涩和无奈。但是,在那一片片树下的阴凉里,在乡亲们那轻松地言笑里,在母亲那轻轻地针线里,我觉得,一切的单调、琐碎和苦涩,甚至劳累和烦恼,都被那大片大片的阴凉吸收了、融化了、遮盖了,留下的都是轻松和美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⑤夏天的乡村,除了房舍里,过了正午那一时半刻,麦垛旁、屋檐下、土崖边,到处都是阴凉,但是,在我的印象里,只有长在麦场边、田野里、院门口这些地方的大树给人的阴凉最是凉爽。在这些地方,没有麦垛里积蓄的闷热气息的影响,没有屋墙和崖壁的遮拦,树阴洒下的阴凉不但更纯粹,而且空气通畅,时有轻风拂过,更加为那一片阴凉锦上添花。这样的凉爽是自然的、淳朴的,所以,在夏日里,坐在空调房里,看见外面浓浓的树阴和树阴下那厚厚的清凉,我总会想起在故乡树阴下乘凉的情景,想起在田间劳动时渴盼着有一片树阴让我小憩的心情。甚至想着像古诗写的那样“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或者像一个放牛童子那样,“童子柳荫正眠着,一牛吃过柳荫西。”然而,时过境迁,不要说在树下的阴凉里美美地睡一觉,连轻松地在树阴下乘凉的机会也极少。夏日里那一片树下的阴凉只能永远地洒在我的记忆里,洒在我心里了。
18.请仿照已经概括的有关段落大意的句子结构形式,围绕“阴凉”,补充概括文章第②④⑤段的内容。(6分)
①乡村树荫洒下一片“阴凉”、② 、③麦场边晒麦间隙人们享受“阴凉”、
④ 、⑤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请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妙处。 (3分)
(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夏日的阴凉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要拥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句的理解。(2分)
20.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文章以故乡的阴凉为线索,记叙了故乡夏日的阴凉给自己留下的美好记忆。
B.记叙“我”因不堪酷热劳累而不顾大人的责怪,放下手里的镰刀,跑到离麦地稍远的有树的地方去歇息,突出了我对 树阴的期盼。
C.作者将夏日空调房的清凉和乡村树阴下的清凉作对比,突出了现代文明使我们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主题。
D.文章语言朴素而有饱含情味,为我们刻画了一幅幅乡间劳动生活的风俗画,流露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眷恋之情。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梁衡《夏》)
(1)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写了太阳和天气炎热,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2)两段文字都写“太阳”,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
三、作文(60 分)
22、请以“ 是我最 的人”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第一空填上合适的对象,如“你”、“老师”、“妈妈”等等;第2空,请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不少于600 字,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答案
说明:此答案仅作参考,批改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1.4分)贮,酝酿,“婉”改为“宛”(书写工整,一字1分。)
2.(2分)C (不是疑问句,不能用问号) 3.(2分)B(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和前面“使人”重复)
4.8分,书写工整,每格1分,有错即扣。 扣完为止,不多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谬以千里(2)行远必自尔(或“迩”,因未标明出处)(3)我想那缥缈(或“"飘渺”,因未标明出处)的空中(4)切问而近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随君)直到夜郎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6分)(1)B612,只关注抽象的数字而不注重问题的实质。玫瑰花,蛇。(每空1分,共,4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C(没有兴奋,而是无可奈何)(2分)
6.(1)(2分)上网、手机阅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3分)读者须知,借书处。书名略。
(3)(3分)称呼1分,画面构成1分(答到一点,意对即可),含义1分(答到一点即可)。(参考要点:以下是图案的设计说明,批改时解说内容可参照此说明的内容。1.标识以“飞行器”、“月球”和传说中的“嫦娥”设计成一个“中国”的“中”字,以直观明了的形象表达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涵义。2.图案刚柔相济,既有中国民族传统底蕴,又充满现代理念。“飞白”增加了升腾的动感和太空广袤的空间感。3.下部粗大的“中国”的英文“CHINA”中的“I”字,用红色,犹如运载火箭发射时喷发的火焰,增强动感和视觉冲力力。4.同时又突出“I”的含义,是我国依靠自己的科学技术和人才研制的飞行探测器以及实施整个探测工程计划,体现出我国对该项工程的实力、信心和雄心!)
7.(6分)(1)(1分)黄沙百战穿金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分)D(运用哀景来衬托哀情)
(3)(3分)运用典故或直接抒情(1分,答到其一即可),表现了诗人(或征战将士)誓死驻守边关、不打败敌人决不还家的壮志豪情。(2分,意对即可)【关于典故的补充。楼兰,汉时西域 国名。据《汉书》载:汉武帝时,曾遣使通大宛国,楼兰王阻路,攻截汉朝使臣。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霍光派傅介子去楼兰,用计斩杀楼兰王。唐时与吐蕃在此交战颇多,王昌龄诗中借用傅介子斩楼兰王典故,表明征战将士誓平边患的决心。】
附:今译和鉴赏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本诗描绘了边塞将士在漫长而严酷的战斗生活中誓死杀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前两句以高度的概括描绘了绵延千里阴云惨淡的战斗环境:"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的长云使绵亘千里的雪山变得暗淡无光,身在烽火孤城战斗的我犹不时遥望着西北边陲玉门关外的战事。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艰苦,长,突出边塞浓云,衬托战场的 悲凉;暗,天色阴暗,战斗已经持续到日暮。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 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 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 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 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 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 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 "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 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 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后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表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抵御侵略者的决心和气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后两句,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意思是说,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唐代西方的劲敌主要是吐蕃和突厥。青海湖畔,是唐王朝政府军与吐蕃贵族军队多次交战、激烈争夺的边防前线;而玉门关一带,则西临突厥,这一带也是烽烟不绝、激战连年。“黄沙百战穿金甲”就是这种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这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其中,“黄沙”二字既是实景,渲染出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也说明将士为保家卫国曾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乃至牺牲。但是,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壮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内心激情的直接表白。这里化用了楼兰的典故。汉代楼兰国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拦截杀害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扫除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障碍。这里借指吐蕃和突厥贵族的当权者。诗中所写的将士,并无久战思归的厌战情绪,为了捍卫家国的安全,他们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毅然地表示在大敌当前要继续奋战到底。“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七个字,就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使人倍感诗境阔大,感情悲壮。
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 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 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 情,正需要有一 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8.(6分)(1)①……的人②疲劳,疲倦③睡,睡觉④用棒打,用杖打(4分)
(2)C(C相当于“而”,其它都是“用”)(2分)
9.(2分)(1)虎 /自 林 间 出(标在主语后)
(2)愈 觉/ 其 怪 (标在动词后)(每题1分)
10.(4分)(1)老虎不能够靠近(耕田的人),口水流到地上才离开了。(2分)
(2)一国军队的主帅可以被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被改变。(或:一国的军队可能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能被强迫改变志向。)(2分,附“夺”的解读:许多人认为,这里的"夺"就是"被夺走",王力《古代汉语》的注释就是:"三军人数虽多,如果军心不齐,它的主将也会被人夺走。"主将能被人夺走,志向也能被人夺走,这都不好理解,是说不通的。其实,这里的"夺"并不是夺走,而是"改变"的意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2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2分)牛救了农夫,农夫却冤枉了牛。这件事告诉人们做事要多一点调查,多一点冷静,多一点反省,少一点主观臆断或冤枉。(结合农夫做法1分,启示1分,意对即可)
附译文:
以前,在华州的一个村子里有个耕田的人,天色已晚,他很疲劳,就枕着犁具睡觉。这时老虎从树林里跑出来,瞪着眼睛看着种田的人,想要吃他。老虎每次上前,牛总是用自己的身体跨立在农夫身上,向左向右用角很用力地抵抗老虎,老虎不能够靠近,口水流到地上才离开了。那个人睡得熟,并不知道(这件事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老虎已经走远了,种田的人醒来后,看见牛跨立在自己身上,十分厌恶它,认为牛是妖怪,就用棒打牛。牛不能说话就跑,(耕田的人)就追逐着牛,越来越感觉牛奇怪,回去就杀了牛,剖开它的身体,吃了它的肉,却不后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3分)运用设问(1分),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1分),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3.(5分)(1)不能,“之一”表明这只是其中一个秘密,还有其它秘密。(1分)去掉与事实不符,“之一”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列数字、打比方。(1分,每个0.5分)列数字,从数量上具体准确地说明蚊子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受到的雨滴冲击力之小;(1分)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被雨滴击中的蚊子采用“不抵抗”策略的效果。(1分,意对即可)
14.(2分)(1)蚊子的体重极轻;(2)覆盖蚊子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
15.(4分)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2分),既写出了我认出鲁迅时的激动兴奋之情(1分),又表现了我对周围环境的警觉,表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爱护。(意对即可)
16.(4分)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 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仿效学习;战士,则是热烈地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战斗的品质和形象。(围绕“尊敬、热爱、讴歌、赞美”这些关键词来答,答对一点得1分,意对即可)
17.(2分)鲁迅,作品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8.②夏收劳动(田野劳动)时(“我”)期盼一片“阴凉”。④夏天母亲在院子里的树下“阴凉”里做针线活。⑤夏日里我总时常回想起故乡的“阴凉”。(每点2分,共6分,表述能紧扣段落内容,意对即可)
19.(1)运用动作和场面描写以及排比的手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人们劳动闲暇时在树荫下享受阴凉的悠闲情景。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满足,以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留恋。(3分)(意对即可)
(2)我和母亲对于香椿树去留的争议,让我明白了个人的欲望不能违背生活的法则,美好的东西也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道理。(2分)(意对即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C(文章并没有写现代文明对生活的冲击,对比只是为了突出对往日乡村阴凉的回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1.(1)都抓住太阳下的景物特征进行描写;都写到了太阳下人的感受;都运用了比喻手法。(答到2点即可)(2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夏》:写太阳,是为了突出夏天的旋律热烈、夏天的色彩金黄的等特点。(2分,意对即可)
《夏日里那一片阴凉》:写太阳,是为了突出夏天的酷热,表现人们烈日下劳动的艰辛和对阴凉的渴望,(和下文人们在阴凉下的惬意享受形成对比。)(2分,意对即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60分)按照泰州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阅。批改时以45分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