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考辅导资料>

古典诗歌鉴赏一:把握思想感情 观点态度(2)

时间: 若木631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技法示范】从题材的角度看,题目中的“和”字表明这是一首酬赠诗,可结合酬和诗的特点来理解此诗的情感。而且,此诗写于特定的时节——九日,即重阳节,这就赋予了诗歌以特定的意蕴。从诗中抒情词句看,颈联的“愁”字告诉我们诗歌的感情基调,在结合“壮心偶傍醉中来”可知愁的原因——壮志难酬。从诗歌意象意境的角度看,全诗的景色描绘的寒冷凄清,哀景哀情。

  【诗歌译文】我年近半百才有幸登门拜访,实在是无能,满头华发与闪闪酒盏相互映衬。实在是不敢承受您的延请,我只是陪伴儒官们在曲台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在闲职位上直至老去。很久以来,佳节之时都是在忧愁中度过,雄心壮志也只是在醉酒中才会说一说。傍晚归家,雨后寒冷,难以入眠,自己把新写的诗句读了百遍。

  【诗歌赏析】这年重阳节,苏洵参加了韩琦家宴,席间韩琦赋诗,当晚苏洵写了这首和诗,半年后苏洵就病逝了。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首联说“晚岁登门”。诗人自称“最不才”,并以自己的“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颔联又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下句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颈联“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不得志,“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说明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尾联暮、雨、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

  【参考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第一步)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精炼3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问: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喜中有悲”的心境。诗的前半首写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一个活生生的贫居画面,表达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在悲凉中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这一悲一喜,互相映衬,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诗歌译文】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诗词简析】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功力相匹,又是表兄弟,关系十分亲密。诗人“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境遇的写照。诗人孤单地居住在荒野,表弟去看他,他表面上说“喜”,心中却是充满了悲凉与凄苦,正是“喜中有悲”。全诗悲喜交加,比喻贴切,意味深长。诗意在写自己贫居,遇外弟留宿而自道近况。诗的前半首写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一个活生生的贫居画面,表达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在悲凉中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这一悲一喜,互相映衬,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描写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诗歌译文】日暮钟声,“城里”应是灯火辉煌,美丽无比,而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可是江面云水茫茫,前路又在何方呢?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

  【诗词简析】全篇以叙述起笔,“卧闻”二字,悠然自适,并点明是途经暂泊。日暮钟声,想此刻“城里”,大概正是炊烟袅袅,灯火煌煌。而诗人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心中不由泛起层层涟漪。待到他从沉思遐想中醒来,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似欲亲人。“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茫然之情。此时,他的视线由明月转向江面,探寻那归去的水路。江面云水茫茫,烟霭沉沉,江路又在哪儿呢?蓦地,水面上传来一串歌声,原来是舟子趁着明月归去的唱晚之声。对一个羁旅中人来说,这“一阕”歌声将引‘起多少思绪,难怪诗人要“听不尽”了。这轻舟短楫,疾去如飞。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全诗语句平易流畅,情意深婉曲折。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问: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做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诗歌译文】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诗词简析】创作背景:六十八岁的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与心头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然,写下两首诗。这里选了其中一首。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9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