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要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复习靠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选择知识要点,着重进行训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地理高考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高考要点(一)
1、在有经纬网或者经纬度的情况下,南北方向可以直接根据纬度判断,较为简单。难点是东西方向的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两点间判断方向要取最短距离,即两点间的劣弧段。也可按照经纬度来判断,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把两地经度相加,如果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地点在东边,西经的地点在西边;如果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地点在西边,西经的地点在东边;如果两地经度和等于180°,则两地互为东西方向,即说两地任意一地点在东边,另一地点在西边均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在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应该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向来判断);而就南北方向来说,不能直接按照两地的纬度去判断,应该注意沿线运动中,其南北方向有一个转折点(即从极点做该线的垂线,垂足丙为转折点),从经过转折点的前后分别找出其运动的南北方向。
3、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1)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确定过哪个极点的为劣弧,再进行分析。
4、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经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可分为两种情况:
(1)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南;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5、高考中经常出现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两点是否可视的问题,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观察两点之间是否有山脊、山峰的阻挡,可用地形剖面图加以证明,如果两点分别位于山顶和山脚,还要注意凸凹坡的问题。 在形态上,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凸坡则下陡上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线外疏里密;而凸坡则外密里疏。 同学们可以这样来记忆: 凸坡:等高线里疏外密,所以上缓下陡,看不见山脚。 凹坡:等高线里密外疏,所以上陡下缓,能看见山脚。
6、掌握常见的有关地方时的信息。某地白天的正中间时刻、某地一日内太阳高度最大、某地一日中物影最短、某地太阳位于最南或最北(极夜区除外)、某地物影位于最北或最南(极夜区除外)、位于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等信息均表明该地所在地方时为12:00;赤道上日出地的地方时为6:00,日落地的地方时为18:00。
7、有关地方时的知识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地方时的概念:同纬度地区,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求地方时的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4分钟/1°。
8、新旧一天或者日界线的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难点。常见的题目有两类:一是给出日界线,要求根据两条日界线的特点找到其他信息;二是给出其他信息,要求找出日界线的位置,然后进行其他解答如描述新旧一天所占的范围或者比例。解答第一类题,同学们应掌握日界线的一般规律,确定日界线的类型(人为日界线还是自然日界线),根据不同日界线的特点找到有用信息。解答第二类题,同学们要明确两条日界线的位置,180°经线的位置需要根据题目中有关经度的信息来判断,0时经线的位置需要根据题目中有关时间的信息来判断。建议同学们一定要画图解答,特别要把方向、日期标注在相应位置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地球上的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该日界线的位置不变,但是时间在变化;一条是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它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但时间不变,且当太阳直射0时经线时,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为一个日期。除此之外,地球上有两个日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新的一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180°经线向西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地理高考要点(二)
1、区时的计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注:东12区比西12区快21h,东西12区同时不同日。北京时间=东八区时=120°E的地方时。
2、时间计算: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⑤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5、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6、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7、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⑴计算公式:H = 90°- |纬度间隔|
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
9、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10、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地理高考要点(三)
1.地震波
地震波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
横波 慢 固体 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纵波 快 固体、液体、气体
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圈层名称 位置 厚度 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地壳 莫霍界面以上 平均厚度17千米 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
地幔 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2800多千米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地核 古登堡界面以下 3400多千米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地球的外部圈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水圈 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物圈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4.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5.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⑷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疏密一样,看等压距。等压距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看温差,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7.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8.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
(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判断:
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
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③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准静止锋降水落在冷气团一侧。
(4)冷锋——代表:春季沙尘暴,夏季北方暴雨,冬季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暖锋——代表:一场春雨一场暖
准静止锋——代表:六月中旬到七月,长江中下游“梅雨”
10.应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
北半球气旋 右手半握,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北半球反气旋 右手半握,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顺时针辐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南半球气旋 左手半开,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顺时针辐合
南半球反气旋 左手半开,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地理高考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