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人高考历史模拟题
随着考试的即将来临,你做好应战的准备了吗?这份设计良好的试题卷将会有效的去检测出你的学习情况。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2016年成人高考历史模拟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2016年成人高考历史模拟题: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落后于英国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政治制度 ②军事技术 ③工业生产 ④教育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代中国历史上,最早规定外国兵船可以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列强新增的权益是
A.协定关税 B.领事裁判权
C.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4.《资政新篇》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无法实施的原因在于
A.缺少相应的社会基础 B.不符合中国发展的方向
C.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破坏 D.落后于中国社会的发展
5.林则徐、魏源倡导“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背景是
A.“实业救国” B.“兼容并包” C.“民主科学” D.“经世致用”
6.“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下列哪项内容体现了这一主张
A.购买外国武器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创办军事工业 D.重用外国人才
7.为环渤海地区近代工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人物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8.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包括
①深入控制中国市场 ②掠夺中国的原料
③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④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议院设而废君,大逆不道之事更多矣……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不可变通”。持这一观点的政治派别是
A.顽固派 B.立宪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0.下列晚清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含割地条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1911年的中国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表现在
A.多数省份宣布反清独立 B.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C.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 D.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2.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的目的是
A.反对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 B.实现责任内阁制,维护共和制度
C.确立总统制,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D.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维护国会立法权
1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B.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运动
C.都试图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D.都采用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14.下列表述符合1912——1915年中国社会状况的是
A.二次革命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 B.思想领域出现尊孔复古的逆流
C.北洋军阀混战破坏了中国社会发展 D.欧美列强逐步加深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5.二十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短暂”的因素包括
①工业结构不合理 ②外国资本超过本国资本
③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④清政府压制民族工业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
16.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以下对这一时期的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①深化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意识 ②宣传了“共和”“革命”的思想
③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统治地位 ④造成了工人阶级的觉醒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7.引发五四运动的“山东问题”起因于
A.中日甲午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巴黎和会 D.华盛顿会议
18.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进行了思想动员,这是因为新文化运动
①削弱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②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意识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④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9.中共“二大”指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对这一论断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这一论断的依据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目标
C.为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提供了政治基础
D.开始改变单纯依靠工人阶级开展斗争的策略
20.1927年,在河南与北伐军交战的军阀军队主要属于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段祺瑞
21.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下列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主要讨论统一战线问题的是
A.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B.中共三大,洛川会议
C.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三大,遵义会议
22.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奋起反抗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包括
①冯玉祥 ②杨靖宇 ③杨杏佛 ④蔡廷锴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3.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①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
②抗战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③抗战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抗战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其内容不包括
A.改组国民政府 B.改革土地制度 C.整编全国军队 D.召开国民大会
25.以下城市,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
A.北平 B.天津 C.南京 D.沈阳
26.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以上表格所反应的敌我力量变化情况,中共中央决定
A.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 B.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C.进行大规模的战略反攻 D.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
27.下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期间的哪次战役
A.淮海战争 B.挺进中原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8.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此次土地改革
①实行了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②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④到1952年底,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土地改革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9.建国初期,人民政府为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采取的措施是
A.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B.中央统一管理全国财政经济
C.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 D.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为了教育干部抵制资产阶级思想腐蚀而开展的运动是
A.银元之战 B.米棉之战 C.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
31.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在工矿企业广泛进行民主改革
D.在全国范围内镇压反革命
32.1958年全国开展的“大跃进”运动引发的直接后果是
①强调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④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3.1956—196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了失误,其主观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掀起世界性的反社会主义浪潮
②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缺乏实事求是的认识
③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体制没有认真执行
④党的领导干部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现象严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4.196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其主要内容是
A.开始纠正农业合作化中的“一大二公”问题
B.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为反右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员平反
D.初步总结“大跃进”运动中的经济和教训
3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十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开始意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是建国后“左”倾错误登峰造极的一个阶段
C.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社会主义建设遭到挫折,但仍取得巨大成就
36.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出现明显好转的局面,是因为
①批判极“左”思潮 ②解放一批被打倒的老干部
③系统地纠正“”错误 ④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其实质是
A.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
B.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C.通过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D.利用国外资金和学习外国管理方法
38.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比较,不同之处是
A.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B.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关系
C.农业发展促进工业发展 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9.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的外交政策由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方针转变为与更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一大片”方针,这一转变对当时中国外交格局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B.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
C.加强与亚非拉国家间的团结与协作 D.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40.周恩来作为一位活跃在世界政坛上的伟大的外交家,他曾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增进了与会各国人民的友谊。这一会议是
A.1953年我国和印度的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41题18分、42题20分,43题、44题各8分,45题6分,共60分)
41.(18分)
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题为“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的展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群众纷纷前往参观。此展览目前正在全国巡展。
回答以下问题:
图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1)邓小平说:“三十年代前期有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那个错误导致我们多数革命根据地受挫折,使三十万革命军队减少到三万。我们为什么要长征?长征是被迫进行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长征“是被迫进行的”?(5分)
长征途中,经军留下许多石刻、标语。这些标语是红军宣传群众、鼓舞斗志的重要武器。
(2)结合图二、图三说明十年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任务发生什么变化?(5分)
(3)图三中标语出现的背景是什么?(2分)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做了哪些调整?(4分)产生什么影响?(2分)
42.(20分)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把19世纪中叶以来二百年历史联系起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现代化的执着追求是贯穿这一历史阶段的一条基本线索,是先进的中国人锲而不舍的奋斗目标。
(1)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最后20年,中国在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道路上有何变化?(4分)
(2)20世纪最初20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进步趋势?(8分)
(3)20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8分)
43.(8分)
阅读以下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贸易总量增大,外贸从出超变为入超,而且入超数字越来越大。进口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棉纺织品渐渐取代鸦片占主要地位,到1885年,棉织品已经以35.7%的优势压倒鸦片的28.8%,居进口商品的第一位……中国出口仍以丝、茶等农产品为大宗,但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中国在海外的最大市场被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抢占了。
——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
44.(8分)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材料二 “两个战场是各自独立的。解放区战场形成后,两个战场在战略上互相配合,在战役上也有配合。两个战场的敌人是一个,作战目的相同。两人战场的命运息息相关。但两个战场又主要是各自与日军作战,各有各的作战区域,总的来说是一个战争的两个部分。”
——王桧林《重新认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总格局》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哪些重大战役?有什么重大意义?(5分)
(2)结合材料分析,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3分)
45.(6分)
中美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历经曲折,最终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请根据下面两幅照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是如何曲折发展的。(6分)
看过“2016年成人高考历史模拟题”的人还看了: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