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听课记录_高三语文听课笔记总结(3)
高三语文听课记录_高三语文听课笔记总结
高三语文听课记录三:归园田居
师:1600多年前,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位诗人,他性情高远,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思想深刻,为我们留下了桃源盛境;他隐居山林,采菊于东篱之下;千年已过,至今,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他是谁呢?
生:陶渊明
(师生一起回忆初中所学陶渊明的诗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其三)《饮酒》)
师: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每次读他的诗歌,我们便有荡涤心灵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另一首《归园田居》去感悟他归隐的情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请学生齐读课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强调诗歌中关键字的读音。
jī zhuō yìn ài fán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羁鸟 守拙 荫 暧暧 樊笼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很整齐,这一次大家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读出诗中的诗情画意。
(请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二、解题,理清诗歌思路。
师:俗话说“眉目传情”,对一首诗歌来说,题目是很重要的,它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信息。那么“归园田居”这个诗题中,最重要的是那一个字呢?
生: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也就是说,“归”是诗眼。那我们这节课就从诗眼“归”展开,围绕诗人①从何而归?②为何而归?③归向何处?④归去如何?四个问题来解读这首诗歌。
三、从何而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考虑诗人是从何而归的?
生:尘网 樊笼
师:诗人身处官场就像被一张大网罩住,或者是被关在笼子里,备受束缚,却又无法脱身。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看透官场的污秽和黑暗,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那诗人是如何评价他的做官生涯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师:“误”蕴含了诗人那些复杂的感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结合诗人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加之政治腐败,仕途充满风险,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县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
师: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矛盾的心态,他徘徊于官场和田园之间。每次做官时,都是满怀希望,每次辞官时,都是满怀失望;诗人为什么会这样?
生:是由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造成的。
师:“误”蕴含了诗人那些复杂的感情?
生:体现了诗人悔恨交加的情绪。也夹杂着些许的无奈和辛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三十年”根据课本注释应为十三年,诗人为何如此说呢?
生:这十三年是陶渊明满怀希望、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也是诗人理想如镜中月,水中月般可望而不可即的十三年,更是他人格被压抑,自由被束缚的十三年。
总结:诗人看透官场的污秽和黑暗,迫不及待要归隐田园了。同时表达了对官场的无比厌恶之情。
四、为何而归?
师: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田园将芜胡不归”,可见,他归隐是为了躬耕劳作;但“草盛豆苗稀”表明他似乎不是一个合格的农夫,那他归隐的目的何在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齐读课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适俗韵”指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和性格,说明他与那黑暗污秽的官场格格不入。“爱丘山”诗人的本性似乎与淳朴的自然有一种内在的相同之处。那这两句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性格特点?
生:诗人清高孤傲,于世不合的性格。
师:一个品性如莲花般高洁的诗人身处官场,就像是被关在笼中的鸟和养在池塘中的鱼,无比痛苦,那诗人为何要选鸟和鱼这两个意象呢?
生:鸟和鱼都非常热爱自由。
师:诗人曾说“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鸟和鱼都非常热爱自由,那这句体现诗人的什么感情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对自由的渴望之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恋”和“思”这两个词又能体现诗人的什么情感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师:陶渊明选择了回归田园,但他却不得不为这一选择付出劳苦饥寒的代价。有诗文为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柳先生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过着饥寒交迫,贫病交加的生活。因此,他追求的并不是是物质的富足,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生:精神的自由。
师:这正是诗中“守拙”二字的含义,这是诗人回归田园的根本原因。
(解释“拙”的意思)
五、归向何处?
师:这方寸田园,就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田园美景在诗人的心中是无与伦比的。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其中的诗情画意。
(师生一起读“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
讨论: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那你认为在这幅画中,哪句最美?
生1: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简笔勾勒,以此显示主人生活的简陋和乡居生活的纯朴,虽无雕梁画栋,亭台楼阁,但毕竟是自己的自由小天地,主人在此躬耕劳作,该是多么的怡然自得啊。
生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枝繁叶茂,遮蔽了屋子的后檐。堂前桃李芬芳,争相竞艳。桃红李白,素淡与艳丽交掩成趣。环境是多么的清幽美丽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处的村庄隐隐约约,黄昏时分,村庄上空升起了袅袅的炊烟,一派安详,宁静,柔和的景象。诗人从近景推到远景,把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入到悠远的背景中,就像画家在画山水时,淡淡的勾勒几笔,画面虽淡,但味道却很浓。
生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是目见,亦是耳闻。侧耳谛听,深巷中传来一两声狗叫,鸡在桑树颠得意的鸣叫。以动衬静,更显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和平。鸡鸣狗吠,这些司空见惯的农村景象,一经点化,便在宁静中增添了情趣,悠远中融入了生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大家说的很好,这是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美景图。
(配乐朗诵)
在那长满庄家的绿油油的田野上,坐落着一个农家小院,院中散落着八九间草屋。屋后榆树柳树郁郁葱葱,依依的柳枝垂挂在屋子的后檐,像碧绿色的丝绦在清风中荡漾。堂前桃树李树缀满了红白相间的花朵,一阵微风拂来,香气扑鼻,引来了做客的蜂蝶。傍晚,夕阳的余晖给大地度上了一层金黄色,远处的村庄轮廓模糊,黄昏时分,村庄上空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暮色渐浓,深巷中传来一两声狗叫,更为这和平宁静的乡村增添了几分寂静。
总结:这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六、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请学生齐读诗歌最后两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无尘杂”“ 有余闲”这一“无”一“有”体现了诗人的什么生活?
生:诗人归隐后自由自在,闲适,惬意的生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樊笼”照应前文“尘网”,“返自然”说明诗人又过上了顺应自己本性的生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拓展理解: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但使愿无违”中“愿”应如何理解呢?
生:是指诗人在田园躬耕劳作,过着顺应本性的生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课堂小结:《归园田居》以“归”为诗眼,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七:思考探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陶渊明,这道是“归隐”还是“做官”的人生选择题,你会如何做呢?
(学生各抒己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陶渊明的归隐,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良心和原则,他们守护者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把“自然”提高到一个审美的境界,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注入了一股清澈的溪流。
如:王维隐居于辋川别墅,绘出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清幽宁谧之景;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豁达豪迈的诗句。
(并结合当代一些实例阐述)
总结:陶渊明归隐的人生选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共同的人格追求,即保持自己精神的独立和个性的自由,也就是诗中的“守拙”。因此,他们都值得我们尊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生再一次齐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请以《我心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
猜你感兴趣:
2.高中语文听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