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附习题答案解析(6)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习题附答案解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26.C【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27答案: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29.D(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30.B(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高考语文文本阅读分析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第一大题为三篇非连续性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组材中心话题为“让文物‘活’起来”,三则材料文字量约为2500字,较2016年的多文本材料文字量减少了约700字;而分值和小题数维持不变,可见命题更趋平易。在连续两年的实用类多文本阅读都偏重于科技说明类材料后,今年的测试素材侧重在论述类,以文物之“活”来印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判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并将之传递给每个应试考生,完成着“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
“材料一”由首都博物馆的精品展引入文物的价值阐述和工匠智慧,“材料二”以大量鲜活事例证明新科技让文物“活”起来,“材料三”就文物的保护提出忧思和举措,三则材料既有聚合也有离散。从选材上看,既呼应了刚刚过去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反映了文物从严肃高冷的馆藏品走向通俗高涨的科普物的发展趋向;又体现了2014年11月发布的《北京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21条改进意见》中“加强教学和社会实践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联系”这一理念。本届考生们在课改走向深入鲜活的当下,大多参加过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的社会实践活动,带着生活体验来阅读应考材料,又以应考材料导引未来学习生活,这就是多文本阅读在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以选材传达出丰富讯息的深意。
非连续性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从测试能力要求上看,注重考查考生的泛读能力,要求能够快速完成信息的筛选、辨析、理解以及整合信息,在考查阅读基本能力的同时兼而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8道小题充分检测了考生的阅读素养和能力,较2016年的试题,稳中有变的是加大了试题考查的综合性。例如第2题,表面上看是读音和字意的简单判断,但是“甫”、“罄”、“津”、“掬”四字都是雅正的文言词语,其读音和字意既要记忆积累、也要从字形字源上去理解分析,如“掬”字是提手旁,考生应能推断出跟人的动作有关,所以“令人喜爱”的解释就能判断出是错误的。再如第4题,综合了成语的运用和文意的理解;第5题,综合了文意的理解与古诗的积累、应用,可以说是本年试题的亮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命题语言的表述来看,8道试题依然简洁、指向性明确,7道选择题中题干反面命题的有1、3、6、7题,这样高的比例显然是为了降低难度,维持试卷整体平衡,以保证测评的效度。第8题要求考生结合三则材料,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与作用,解答这道题,需要按照题干要求,检索、筛选三则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整合信息之间的关系,并且概括性地表达。
综上所述,非连续性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在立德树人、文化传承、民族自信方面的教育功能与测试功能的结合更加自然巧妙,测试的效度和信度更加清晰。这些素材和试题导引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改变教学的封闭状态,要培养阅读的根本素养,要面向学生的未来发展。哪怕是高考考场上,阅读材料也要让学生心有所动,在思悟后有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文化自觉的意识,毕竟,教育是面向学生的未来。
高考语文常用解题思路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游月陂 宋·程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下一页更多精彩“高考语文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