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是高考文科综合的重要构成,掌握重点知识很关键。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政治重点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一)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内涵: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四个统筹P88)
(2)原因: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③片面追求GDP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拉大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注意:GDP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什么:①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②存在问题: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投资、出口、消费三者关系不合理;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高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措施: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防需求的方针。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措施: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措施:继续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二)
1.怎样认识总体小康?
(1)表现: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2)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P86--87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P87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三)
1.“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关系是怎样的?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这个著名的物质定义中所讲的“客观实在”,概括了一切具体形态和具有不同结构的物质的共性。切不可把这种“客观实在”等同于我们经常提到的“客观存在”。
何为“客观实在”,根据列宁的物质定义,客观实在的内涵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范畴。其外延是指除意识外万事万物的总和,既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现象。意识以外的所有事物、现象都是客观实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不管物质的形态。结构和属性如何干变万化,但其客观实在的属性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因而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有的特性。
在说明世界的本质,说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时候,列宁把物质定义为“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世界是产生于精神。是人的感觉、思想或者某种虚无缥渺的“客观”精神体现呢,还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却可以为人们所感知所认识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呢?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列宁正是从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这一根本问题上,针对唯心主义的虚构和歪曲,作出了物质是“客观实在”的科学论断,指出“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从而堵塞了用感觉、心理要素和观念等等对物质进行“普通代换”的任何空隙。
列宁还指出:“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说明物质的客观实在具有可知性,是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综上所述,客观实在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概念,它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特性,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日常所说的“客观存在”是既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对象化的意识,即意识作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对于主体而言是客体,因而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我们常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思想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似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里的客观存在指的就是一种意识现象。而客观实在是不包含任何意识现象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唯物主义者所理解的客观存在同客观实在之间的区别,可以概括为,后者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而前者是不依赖于“我”的个人意识而存在。前者的“客观”是相对于“我”的主观而言,是相对的,多变的;后者的客观是针对“人们”的主观而言,是绝对不变的。二者之间不仅有区别,而且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客观存在的外延是万事万物的总和,包涵了客观实在的除意识外万事万物的总和的外延,由于二者都可归结为万事万物的总和,因而极易被混淆。
把客观实在混同于客观存在,在哲学上是非常危险的,极易被唯心主义钻空子。由于“存在”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存在主义者(唯心主义者的一种)以“存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他们认为,一切现实的东西之所以为现实,是因为“我的存在”,“排除了人的存在”,一切事物都是不真实的东西,都会“陷入虚无”。不难看出,这种把个人的存在、“个人的主观性”当做一切存在的出发点,由此而推导出整个世界的存在的观点,是赤裸裸的个人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必须批判诸如此类的唯心主义观点,切忌把客观实在等同于客观存在。
2.怎样正确理解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学生的抽象思维程度不高,根本不知道哲学物质概念下定义的思路,不知道应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去规定物质的定义。
对于这一难点应从以下四点突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分清物质慨念的内涵和外延。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第二,弄清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中的物质概念不同,两者不容混淆。后者仅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这部分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具体特性,具有暂时性,前者则概括了自然和社会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唯一特性,具有稳定性。
第三,弄清哲学上讲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也不容混淆。前者指的是存在于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物质具体形态中的共同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后者则是前者的具体表现,除了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外,还具有自己个别的特性。
第四,哲学的物质概念既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同时又要认识到它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这两面缺一不可。
看了<高中政治重点知识归纳总结>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