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复习知识:中国与小行星的命名
在浩瀚的宇宙里存在着很多的奥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中国与小行星的命名》的复习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高一地理复习知识:中国与小行星的命名
一、小行星是如何命名的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在地球上60亿人口中,只有极少数人获得以自己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殊荣。天文学家们观测到一颗小行星后,不能立刻确定它是否为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可以先给它一个临时编号。当这颗小行星在不同的夜晚被观测到,并报告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是新发现的小行星之后,即可得到一个国际统一格式的“暂定编号”。当一颗小行星至少四次在回归中心被观测到,并且精确测定出其运行轨道参数后,它就会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给予的永久编号。如“南京大学星”的永久编号为“3901”、“吴键雄星”的永久编号为“2752”等。发现者拥有对小行星的命名权,命名权在10年内随时可以行使。早期小行星的命名多选取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后来演变为发现者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形式,绝大多数小行星的命名成为对特定人物、地点、组织或事件的纪念。所有的小行星命名,须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才公布于世成为该天体的永久名字,并为世界各国公认。第一颗小行星是1801年元旦之夜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的,被命名为“谷神星”。截至2001年底,全世界共有20957颗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
二、一颗由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人第一次发现小行星是在1928年。当年,23岁的中国青年张钰哲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学,成为中国第一个学天文的留学生。1928年冬,张钰哲终于发现了一颗旧星空图上没有的小行星。他经过大量准确的计算,并通过权威的小行星中心站鉴定,最后证实:他发现了一颗从未被人发现的小行星。按惯例,发现人自己可以给这颗小行星命名。张钰哲面对自己的成功,想到的是祖国当时正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要为中华民族争光,于是毅然决定以“中华”来命名这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的国际编号是“1125”,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
新中国成立后,张钰哲任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在紫金山天文台的行星研究室,天文学家近40年来有过近万次对小行星的成功观测,陆续发现了近千颗历史上没有编号的小行星,其中有120多颗多次被观测到,并精确地推算出了它们的轨道,得到了国际上的永久编号和命名权。
高一地理复习知识:宇宙中天体上的生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类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别的星球上或其邻近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提出比我们知道恒星是别处的太阳还要早。
讲到宇宙中其他天体上的生命,这里只谈那种和地球生命的化学成分类似的情况;特别要提出的先决条件是这种生命必须依赖于液态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命进化的过程如此漫长,把它和恒星演化的时间去对比没有什么不恰当。至少35亿年前地球上就已有了比较高级的单细胞生物蓝藻,而地球的年龄也不过50亿年。如此看来,那些大质量恒星对于生物进化实在太短暂了,它们发光发热只能维持几百万年。合适的对象只有从质量相当于或小于太阳的恒星中去找。
除了少数例外,银河系中恒星的发光发热年代都很长,都足以使智慧生物渐渐形成。然而有一个重要条件,这颗恒星必须是单星而不是双星。因为在双星系统中,行星很可能不是被其中一颗恒星吸进去就是被甩到宇宙空间。如此算来,银河系中还有四百亿恒星伴有行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了行星还不够,这颗行星与恒星的距离及其质量至少能够满足液态水的存在。如此算下来,银河系中可能有着一百万个居住生物的行星,这些生物也都演变了四十亿年,只不过它们理应处于各自不同的进化阶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类最感兴趣的莫过于能够和外星生物联系和交往,而就人类而言无线电信号是目前进行这种联系的唯一可能办法。可是蓝藻不会发射无线电信号,比人类更进步的生命当然能做到这一点,但一个文明社会究竟能存在多久呢?如果它能和平地过上一百万年,也有足够的兴趣和能力,那么至少能够向宇宙空间发射信号的文明社会只有二百五十个。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何和这些社会进行联系呢?我们假定这些行星是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那么相邻的两个文明的社会的平均距离是大约4600光年。我们发出的信号要飞行4600年才能到达离我们最近的文明社会,要等到回音,我们至少需要9200年!希望我们的文明能持续到那一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木星探测器先驱者10号和11号各带有一块雕刻镀金铝饰牌。这两个飞行器完成探测木星任务后飞出太阳系奔向了宇宙空间。它们带去了有关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关于人类本身的情况。别处的智慧生物只要把这种宇宙名片拿到手,就能了解我们相当多的情况。不过对他们将成为不解之谜的是我们的背面长相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