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档高一地理必修二进行到第二章时,对知识点的归纳也成为学习重点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欢迎翻阅。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一)
1、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中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列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但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某一种功能区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住宅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中所占的面积最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不同的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主要有三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同心圆模式:呈同心圆状,一般有五个同心圆构成,形成因素是地租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其形状由交通因素影响。
③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远离中心的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成多核心模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土地付租能力的不同,也决定着功能区的分布状况。其中,商业区付租能力最强,所以分布在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地区。住宅区付租能力一般,所以分布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区。工业区付租能力最低,搜所以一般分布在距离市中心最远的地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社会因素,其中包括居民收入、本地知名度以及种族或宗教信仰的不同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历史因素,包括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昔日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行政因素,国家政策和行政规划会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6、城市是有等级的,这种等级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从小到大一般可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特大城市约有一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一般有50-100人口左右。小城市有20万以下的人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但此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限,也可能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之外。
8、城市的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等级会逐渐升高。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的等级,与城市所出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比如资源丰富区和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可以通过其优势扩大服务范围,提升城市等级。
9、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 城市空间分布的不同会影响到各自服务范围的空间分布。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二)
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2、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中心地理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内容: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距离近,数目多。
(3)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4)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理想中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意义: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5、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主要标志);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6、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和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推力因素有: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8、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①初期: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中期: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但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③后期: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趋缓甚至停滞。中兴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其中1、2多出现与发展中国家,3主要出现于发达国家。
9、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有: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 1)城市化: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表现为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成因是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2)郊区城市化: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表现为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成因是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3)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表现为人口由市郊迁往农村和小城镇。成因是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再城市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为人口迁往市区,成因是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三)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绿化环境。
2)不利影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水圈的水质、水量和运动产生影响。对土壤层产生影响,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大气水热状况。
2、大气污染:原因是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汽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后果是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危害人们的健康。措施有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严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3、水污染:原因是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导致。后果是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的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措施有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4、固体垃圾污染:原因是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后果是危害人体健康和人体环境。措施有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5、噪声污染: 原因是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后果是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影响人体健康。措施有使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6、产生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原因是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后果有;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 整治措施: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
7、增加就业难度,扩大失业队伍:原因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后果有造成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和社会治安问题。措施有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8、城市的区位选择考虑因素:地质(避开灾害多发区,考虑地基承载力),地形(平原),河流(码头建在河的凹岸处),注意环境保护。
9、城市地域形态(区位因素影响城市形态):集中式(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组团式(用地分散,交通联系不方便,投资较大)条带式,放射式。
10、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