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
随着期末考试的来临,你做好复习准备了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一)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文官体制原因: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内容:
1)961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
2)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各地拣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上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
4)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6)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宋朝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改革的举措:
1)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宋太祖时,增设“殿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创设“弥封”、“誉录”等制度规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宋初进士考试,承唐代,主要以诗赋取人。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帖经”),增加策论考试。
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二)
中外文化交流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
唐与新罗(朝鲜)的外交:互遣使节,新罗派遣留学生,唐朝文化的律令、科技、佛教、儒学、学校教育、科举制度等,皆为新罗广泛吸收。
唐与日本的外交: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和学问僧,不仅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层面仿效唐朝,而且对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以及各类生产技术,皆予以吸收融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东亚文化圈: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也称汉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三)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唐太宗李世民借鉴隋亡的教训,实行疏缓刑法、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广招贤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勇于改过,开明的民族政策。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史称“贞观之治”。
武周政治延续了唐朝的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唐玄宗李隆基继承唐太宗的基本国策,锐意革新,实行宽简、慎刑的法制原则。
1)政治上,精简机构,重用贤臣,鼓励直言极谏;
2)经济上,重视生产,减免徭役。表现: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的景象,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唐朝由盛转衰:唐玄宗晚年,朝廷政治日益败坏,拥兵自重的边将乘机起兵叛乱,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安史之乱),国力大损的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四)
王权与教权
西欧王权与教权互相利用,互为依存的重要史实及其影响:
1)496年,克洛维皈依
__2)751年,在教会支持下,丕平篡位,建立加洛林王朝,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
3)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并使罗马教会掌握了世俗权力;
4)800年末,教皇在罗马为查理加冕,号“罗马人的皇帝”,后世称之为查理大帝,此举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古老原则。
卡诺莎觐见及其影响:1077年初,亨利四世亲赴教皇驻地卡诺莎城堡,摘取王冠,身披毛毡,赤足冒雪伫立在城堡外,哀求三天,始得觐见。格列高利七世最终同意恢复亨利四世的教籍和统治权。这就是所谓的“卡诺莎觐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卡诺莎觐见”表明了教皇当时已经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其后教权不断增强,13世纪达到极盛,教皇基本上实现了对西欧教会的集权统治,罗马教廷也成为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处于万流归宗的至高无上地位。
阿维尼翁之囚及其影响:1309年,在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新教皇将教廷从罗马移至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教皇事实上成了法国国王的人质。史称“阿维尼翁之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阿维尼翁之囚是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王权逐步加强,教权逐步衰落;各地教会基本上都依附于世俗政权。
西欧以教权与王权互相利用,互相依存为基本特点的统治形式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教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壮大,竭力与王室结成同盟,以获得国家的大力扶植。王权则期望教会能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神圣的外衣,强化王权。(过程部分请见西欧王权与教权互相利用,互为依存的重要史实及其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西欧教权与王权互相争斗,力量此消彼长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趋势:
11世纪开始,由于教会权势的膨胀和世俗权力的涣散,王权和教权冲突时起。教会在涉足世俗事物的同时,竭力抵制王权和其他势力干涉教会事物,强调教权至上。王权则企图继续加强对本国教会的控制,以限制教会势力扩张。这一矛盾在德意志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
11世纪末,德皇亨利四世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之间的主教授职权之争使对抗趋于白热化。其后“卡诺莎觐见”表明了教皇当时已经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处于至高无上地位。
13世纪末叶,十字军运动以失败告终,作为倡导者的天主教会威望骤减,教权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支持,英、法等国的中央政府权力则逐步得到加强。阿维尼翁之囚是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1377年,教廷重新迁回罗马。此后,教权由此急剧衰落,各地教会基本上都依附于世俗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