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古文复习游褒禅山记
高一语文必修二古文复习游褒禅山记
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学习和鉴赏。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详解
游褒禅山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屋定居,死后葬在这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现在把“华”念做“华实”的“华”,原来是读音错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暗深远,走进洞穴十分寒冷,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有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伙伴说:“如果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于是跟他们一起退出洞来。大约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少了。大概洞更深,那么到达那里的人就更少了。正当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也还足够继续照明。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同游的四个人: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精读
文章梳理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当时他34岁,正在舒州任通判。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
全文五段,前两段是记游,记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赏的过程。中间两段是借游赏经历抒发一番有关治学的议论。最后一段,补叙同游者的情况。
第1段紧扣题目,说明褒禅山命名的由来,以及辨释“花山”之“花”乃“华实”之“华”的误读。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再到仆碑,反映了游览的行踪。全段以山名起始,以考证山名为归依,在内容上环环相扣,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
第2段则全是记游。先略述了华山前洞与后洞的概况,突出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前洞平旷,游者众,后洞“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可以说,前洞是宾,后洞是主,作者本来要探索的就是后洞,自然详写游后洞的经历。后洞多自然美妙之境,而这种景色都在险远之处,即“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作者本应继续寻幽访胜,进一步领略奇景,但是走到半途,却因听了怠倦者的话,怕火把烧尽,而退出洞来。作者事后悔恨万分,因为当时自己“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却未能极尽游赏之乐。一个“悔”字既概括了作者的心情,也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第3段集中抒发了自己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和体会。这是全文的重心,也是作者思想意念之所在。段首以“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自然地转入议论。作者先借托古人,说他们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是因为他们能坚持不懈地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索,所以没有探索不到之处。以古喻今,可见今人若要有收益,也必须有这种坚毅的探索精神。因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要看到这种奇景异观,“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又“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即必须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再应有足够的力量,还要具备可资凭借的物质条件,只有具备“志”“力”和可以辅助的“物”这三者,才能达到预期的境地。而在这三个条件中,“志”是最根本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即使未达到目的,也可以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便是作者游览华山的心得体会,它具有十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4段,与第1段仆碑文字和读音问题相照应,由山名读音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触目伤怀,产生无限感慨,“何可胜道也哉!”作者从个别问题提升到对普遍现象的认识,因而提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深思而慎取”,如此立论,正是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实精神。
第5段,是古代游记的惯用格式,即交代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从而收束全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文章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简明,议论深刻,不枝不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说明了学人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深思慎取”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这便是本文所焕发出的思想光辉,正像梁启超所说:“荆公则学人之文也。”不只是求学,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才会最后取得成功。这篇文章从这方面也给予我们许多启发。
语言点总结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不寻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治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古义:“……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三、一词多义
1.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2.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盖大苏泛赤壁(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原来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3.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4.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5.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
四、文言虚词
1. 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 以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
3.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代慧空禅院)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代华山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那些,代游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五、词类活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指识其本名。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 心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要遥远的地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形容词作动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用作动词,弄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副词作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定语后置
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七、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