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胡同文化》教学设计(2)
3.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词语:安土重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破家值万贯。
6.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8.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9.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北京胡同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
12.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13.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14.再见吧,胡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结合课文内容,师生集体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
方方正正(方位意识强)
名称极多
有大有小,数量极多
贯通大街的网络(方便;安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六、学生自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挖掘北京胡同的文化内涵的。
第二课时
一、课前播放音乐:北京胡同——溜鸟
二、通过对音乐的认识、理解进入新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欢快,闲适,夹杂着清脆的鸟鸣——北京人安然自足的心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挖掘出的北京胡同的文化内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封闭(安土重迁;独门独院;自私冷漠)
容易满足(窝头,萝卜,臭豆腐,熬白菜……)
爱管热闹,不爱管闲事(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小说情节;电梯事件)
四、探讨“胡同”与“胡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概括文章所提示的胡同的现状和未来,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现状:衰败,没落
未来:消失(再见吧,胡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情感态度:有些伤感,有些惋惜,但字里行间更多地是希望它消失。
理由:胡同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即市民文化心态)并不是作者是肯定和主张弘扬的;胡同的消失是时光流逝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六、由上引出文章的写作缘由及胡同消失的背景
1.本文是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的序言;
1992年,著名摄影家、画家沈继光应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之邀,举办“胡同之没”黑白摄影展,作家汪真祺为其作序。
2.展示相关网络信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北京胡同快速消失的社会原因:
●2007年4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首席学科负责人汤羽扬开始了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把一年前对北京旧城胡同存量资源的调查数据录入系统,将北京现存的1320条胡同制作成卡片,建成数据库。为了挽留即将消失的古都记忆,这是她目前惟一能做的。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北京城正在举全市之力,推进一场声势浩大的胡同整治工程。据相关背景资料显示,早在2005年,为配合旧城控制性规划修编工作,也为“摸清家底”,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立项了一批与旧城整体保护规划修编相关的研究课题。“北京胡同分类与保护措施研究”是其中重要一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最近的消息是,东城区自去年启动《百条胡同整治工程方案》以来,目前至少已有69条胡同修缮完毕。一大批对胡同“精装修”的经典案例诞生在这个区域内。其中当以南锣鼓巷“休闲文化一条街”为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但在一些人看来,把昔日破败荒芜的胡同改造成酒吧一条街,把胡同内所有的四合院门脸都涂成朱红色、门把手换成铜狮子头,对胡同内所有的名人故居都实行收取门票制,无益于胡同保护,更无益于留住胡同内那些残存的城市历史记忆。
●据汤羽扬2005年9月组织40余名学生所做的摸底调查显示,北京旧城内确定的1320条胡同中,完全保留传统格局与风貌的,仅存430条,占总数的33%;另有占总数15%的205条胡同,早已“名存实亡”。而此前的另一项数据则显示:北京的胡同在以每年约50条的速度消失着。从解放初的3200多条到1990年只剩下2200多条,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十余年间,又失掉了800多条。“一年消失50多条,相当于每周就有一条胡同消失。”
七、分组讨论:
1.假如我是北京市市长,我对胡同的修缮、拆迁具有怎样的立场态度?
2.假如我是胡同居民,我将怎样面对胡同拆迁和消失的现实?
(讨论后抽学生分别就上述问题在班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