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语文 > 初三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初三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初三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初三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希望对你有用。

  初三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汲.取(jí) 根深蒂.固(dì) 持之以恒.(hãng) B.诘难.(nán) 锲.而不舍(qiâ) 味同嚼.蜡(jiá0) C.滞.碍(zhì) 吹毛求疵.(cī) 狂妄.自大(wàng) D.诓.骗(kuāng) 豁.然贯通(huî) 袖手旁观.(guān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格,然后改正。(8分)

  格物致志 持之以衡 不求甚解 孜孜不倦 秀手旁观 开卷有意

  3.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沮丧的神情。 C.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其比喻义。

  D.吹毛求疵:课文指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的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据说,案件的情节十分复杂,作案手段令人叹为观止。

  C.“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不知不觉的根深蒂固。 D.毒害了多少天真无邪的人,其说法做法令人深恶痛绝。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罗迦·费·因格,是美国实业家。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C.《不求甚解》作者邓拓,代表作《燕山夜话》。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鲁迅,原名周作人。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从四个图形引出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及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和怎样才能具有创造性思维。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文题即本文中的论点,“格物”即推究事物的原理。通篇强调了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是为批驳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错误观点,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采用了驳论的论证方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谈读书》与《不求甚解》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谈关于读书问题的,但在写法上,前者主要运用驳论,后者则以立论为主。 7、综合性学习:(14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用心 爱心1) 如果你是“读书活动”的组织者,请你谈谈活动的目的。不少于两条。(4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如果你来主持本次活动,你会采取哪几种活动形式来开展?说出三种以上。 (6分)

  3) 活动结束后,你认为此次活动还有哪些不足,请你写出两条活动建议。(4分)

  二、阅读理解下文段,完成题(3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a)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要论中国人(b),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正史”是加了引号的,这个引号的作用是(3分)

  2.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6分) ①“这一类的人们”指代

  ②将“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改为陈述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中,作为比喻,“脊梁”是______意思; “状元宰相”是指________;“地底下”指 _______。(6分) 4.文中划线的ab两个“中国人”指代什么?请分别指出:(4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中国人:__________ b.中国人____________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在这几段文字里,作者通过列举事实所确立的正面观点是“____________”,

  所批驳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6分)

  6、文中的“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指哪些人?各举一例。(10分)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28分)

  决定成功的利器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丁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 [甲] 谓之“圣人”; [乙] 谓之“愚人”; [丙] 谓之“君子”; [丁] 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用心 爱心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1.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答: 2.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 (8分)

  ①才德兼无 ②德胜才 ③才胜德 ④德才俱备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丁]处应填:

  2. 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3. 第④段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作文: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题一:越来越好是一种愿望,越来越好是一种状态,越来越好是一种结果。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朋友多了,心相通了,大家越来越好;道路宽了,心气顺了,日子越来越好„„”其实,越来越好的还有风景,还有心情,还有习惯,还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来吧,拿起手中的笔,去抒写心中的越来越好。请以“ 越来越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父母的一言一行如阳光洒遍我们成长的道路;老师的一言一行似春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朋友的一言一行像炉火温暖我们如歌的岁月„„因为,在这一言一行中,有浓浓的关爱,有谆谆的教诲,有善意的提醒,有真诚的帮助„„

  请以“一言一行总关情”为题,写—篇文章。

1078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