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语文 > 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题

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题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题

  初三语文的说明文阅读都有哪些训练题可以供学生们练习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题:

  文学语言的特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语言学的立场看,语言是记录人类思想情意的符号,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从“志”到“言”,中间有一个传译的过程。这一个过程,并不如一般人所想那么理所当然;要心手相应,中间毫不走失意思,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事。譬如翻译,要铢两悉称,往往得旬日踌躇。然而,仅仅翻译,也有直译和意译之不同。有译书经验的人都知道,直译在理论上较符合原著,但有时较深微精奥处,直译却会大大妨害原意,意译才能淋漓尽致,若有神助。这也就是说,人内在的志往往需靠一种较迂曲不直的语言,来贴合、来揭示、来“曲”尽其妙。

  这一曲,便脱离了清晰的逻辑文体,成为文学的语言。这种语言,往往不是征实的,而是象征的。凭虚构象,象乃生生不穷;篇终混茫,意乃荡漾无尽。所谓:“意翻空而易奇,文征实而难巧。”文学语言与认知语言的差别在于,认知语言准确直接,祛除歧义蔓延的联想,而文学语言偏要如此,所以,它本质上即具有“言外之意”。根据这种语言特质而形成的文学境界和美感性质,便常能超以象外,气韵流泻于笔墨不到之处。这个笔墨不到之处,往往最虚灵,但也最真实。因为那是作者最深沉的心灵姿势和生命律动,是与读者产生主客互动的所在,所以能让人咀嚼不已,回味无穷。古人赞美《古诗十九首》“凿空乱道,归趣难穷,读之者四顾踌躇,百端交集”,正是就此境界而说的。逻辑式的语言,哪能如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这样的语言构造里,文学作品必然是“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整个语言建构来自想象的运作,而非知识理性的堆砌。像英国诗人布莱克为了强调想象的重要宣称:“只有一种能力可造就一位诗人:想象、神性的视力。”我们倒不敢如此神秘其说。我们所谓的想象,只是意象的召回或经验的再现,但在其中加上了作者本人复杂而深邃的心灵作用(意识与潜意识),化腐朽为神奇,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秩序。所以,不同于经验的复制,也不是纯理性的综合与演绎,胸有成竹,目无全牛,是整个文学语言构造的主要运作力量。

  此一力量,古人称为神思,因为它变化无方,不可把搦。陆机、刘勰、萧子显等人,对于神思都有精妙的诠说。只有想象力凭心构象或感物造端时,刻镂声律、萌芽比兴,才能成为文学作品。否则,声律与比兴的运用,在梵呗唱诵或庙宇签条上也是有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想象力的运作下,比兴和声律都是文学语言所重视的质素。科学或逻辑语言概属直述语句,文学则在直述(赋)之外,还重视比兴的运用。“赋、比、兴”不仅是文学的构词方法,其实也是文学作品构思的形式。比兴的含义,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总括来说,则不外乎譬喻、暗示和象征。文学必须借重这些构词、构思的方法,原因是它本身传达的就是一种象征的知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节选自龚鹏程《文学散步》)

  1 下列有关“文学语言”和“认知语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语言是从“志”到“言”的一种较迂曲不直的语言,它脱离了清晰的逻辑文体;而认知语言则准确直接,适用于清晰的逻辑文体。

  B 文学语言本质上即具有“言外之意”,能够形成超以象外的文学境界和美感性质;而认知语言却祛除歧义蔓延的联想,是一种逻辑式的语言。

  C 文学语言凭虚构象,荡漾着无尽之意,往往是象征的语言;而认知语言则是征实的语言,是能够最真实地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语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 文学语言依赖于想象力的运作,创造出“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的文学作品;而认知语言则常常是纯理性的综合与演绎。

  2 对“只有想象力凭心构象或感物造端时,刻镂声律、萌芽比兴,才能成为文学作品”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声律与比兴的运用在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

  B 想象力一作用于声律与比兴,就会成就文学的语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 一切运用声律与比兴手法的形式都有文学语言的质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 文学语言的建构来自想象的运作,再加上合理的技巧的运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者运用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的例子,引出并说明文学语言需要迂曲不直的观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 作者认为想象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是因为它不仅仅召回了意象或再现了经验,还添加进了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

  C 英国诗人布莱克强调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但这和作者关于文学创作需要想象的观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 作者认为,“赋、比、兴”是文学语言必须借重的构词、构思方法,而逻辑或科学语言是不会使用这些方法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 和认知语言纯理性的综合与演绎不同,支学语言强调变化无方的想象,不需要讲究逻辑性与真实性。

  B 要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就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没有想象、没有运用比兴方法的作品不能称作文学作品,只能说是科学作品。

  C 像《红楼梦》这样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会给人们以多种意义的解读,带给读者以语言的美感,就是因为它使用的是文学语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 从文章的观点态度来看,作者是提倡使用文学语言,而反对使用认知语言的。

  臭氧层被破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受到层层包围的。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来了风、云、雨、雾、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因而,臭气层被人们形象地誉为“人类的保护伞”。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这把保护伞正在逐渐变得支离破碎。据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提供的材料表明,近年来北冰洋上空除了高空平流层臭氧浓度明显下降外,较低层大气中的臭氧浓度也开始明显减少。在北冰洋和附近地区的上空存在两种臭氧空洞。一类是流动性很强,直径达数百公里的小空洞,另一类是直径数千公里的大空洞,是大陆面积的1.7倍,成为迄今第五大规模的臭氧空洞,并且波及到智利上空。据1997年5月份观测表明,在智利上空出现的臭氧空洞直径为1000公里,覆盖了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广大地区。

  臭氧层的破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相当明显的。在智利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的地区,许多鱼变成“盲鱼”,许多羊变成“盲羊”,甚至连野兔、山鸡都会患上“瞎眼病”……由此不难推断对人体的危害——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可能诱发麻疹、水痘、疱疹、真菌痛等,主要是诱发皮肤癌。如果臭氧层中臭氧含量减少10%,地面不同地区的紫外线辐射将增加19%,皮肤癌的发病率将增加15%-25%,所以,患皮肤癌的总人数正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增加,目前已占癌症患者的1/3。

  科学发现,臭氧层受损完全与人类自身的行为有关。从1974年开始提出与氟利昂有关后,经20多年的研究和追踪,证实大气平流层中的氯并非天然生成,而几乎全部来自氯氟烃。氯氟烃最常见的形式是冰箱、空调器中使用的制冷及家用化学品的发泡剂,即“氟利昂”和“哈龙”。另外,一些科学家发现,生产尼龙过程中大量排放出的一氯化氮,使用固体燃料运载火箭等,对臭氧层也起着严重的破坏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选自《科学之友》)

  1 对“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B 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

  C 可以吸收掉99%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

  D 能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

  2 下列说法符合文中句子表述意思的一项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 “保护伞”逐渐变得支离破碎是科学证明了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 较低的对流层大气中的臭氧浓度开始明显减少。

  C “大空洞是大陆面积的17倍”是说大空洞是大陆上空臭氧空洞的1.7倍。

  D 智利上空出现的臭氧空洞是臭氧层中最大的空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对第三段中的“数据说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含量减少10%”是用作基础的百分比。

  B “增加19%”是依“10%”计算出来的,所以是一个准确百分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 “增加15%-25%”是说明随紫外线照射的不断增加而百分比不断扩大。

  D “1/3”是调查后统计出的准确比例。

  4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 在包围着地球的五层中,平流层对人类最为重要。

  B 人类的皮肤癌增加,所以要注意臭氧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 臭氧层带来的后果完全是人类自身的行为所致。

  D 本文目的是要求人类爱护臭氧层。

  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题答案:

  1 C(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从原文第2段可知,“往往最虚灵,但廿王最真实”的是文学语言的“笔墨不到之处”而非认知语言)

  2 D(A的“必不可少”,B的“一……就”,C的“一切”都过于绝对,D的“合理的技巧”指的就是原句中的“刻镂声律、萌芽比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D(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从最后一段可知,“科学或逻辑语言概属直述语句”而“赋”是属直述语言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C(A推断无根据,文学语言也要有逻辑性,也讲究真实性。B推断绝对化,原文只说“文学则在直述(赋)之外,还重视比兴的运用”,不能推断出“没有想象、没有运用比兴方法的作品不能称为文学作品,只能说是科学作品”。I)推断缺乏依据,作者只是客观地介绍了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特征与区别,并未反对使用认知语言)

  《臭氧层被破坏》

  1 C(A 原文“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说的是对流层;B 保护伞的作用是吸收掉紫外线,而不是吸收一切辐射;D 使生物免受伤害的是吸收99%的紫外线)

  2 C(A 只是迹象表明;B “臭氧浓度明显减少”的地方是平流层中的较低层;D 原文未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C(要说明的是这个比率只能在这之间)

  4 D(A 原文没比较某层重要;B “皮肤癌增加”只是后果中的一种;C 以偏概全)


看过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题的还看了:

1.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2.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如何拿高分

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

4.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

124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