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练习试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练习试题
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为即将到来的历史考试做出什么样的准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练习试题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着尖锐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大多是由于( )
A.鲜卑族的落后 B.统治者的残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汉族人民的反抗 D.战争不断发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 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后,靠落后的制度很难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这是北魏统一初期 各种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
答案 A
2.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 )
①豪强地主隐瞒赋税 ②农民负担沉重 ③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 ④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改革的必要性,四个选项都是造成北魏社会矛盾尖锐的原因或表现。社会矛盾的尖锐,是孝文帝改革迫在眉睫的主要原因。
答案 A
3.下列对北魏统治者在公元439年后面临局势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结束了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
B.各民族的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D.与汉族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解析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此后一段时间内,北魏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因此C项错误。
答案 C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基层推行了宗主督护制。该制度产生的危害有(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严重影响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②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地方官吏对农民的掠夺 ③各地宗主构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④激化了鲜卑贵族与汉族大地主之间的矛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宗主督护制是北方的社会实际与拓跋贵族的需要相结合产生的。在这一制度下,出任宗主的都是地方上的豪强地主,这些豪强地主绝大部分都是汉族大地主,它的推行,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汉族大地主的需要。因此,④叙述不正确。
答案 A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这表明孝文帝( )
A.摒弃了鲜卑族的传统习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注重对汉文化的研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改革了本族传统教育方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重视推广先进的文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 考查材料理解能力。材料只是反映了孝文帝对汉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没有涉及教育和文化的推广,也没有涉及他对传统习俗的改革。
答案 B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孝文帝继位后,决心大力推行社会改革,改变社会状况。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B.加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借鉴汉族的统治经验
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 基本出发点即根本目的。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可知,孝文帝作为国家统治者进行改革,其根本目的自然是巩固其本阶级的统治。
答案 D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守城主将写信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以上言论本质上反映了(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B.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C.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
D.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迷惑敌人的手段
解析 考查材料分析能力。材料说明太武帝并不珍惜非鲜卑士兵的生命,据此可判断太武帝对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答案 A
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一直延续到北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国古代重要土地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所谓的均田制,就是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受田的农民要承担相应的租调杂役。北魏采取这种土地制度,目的在于把流民固定在土地上,发展农业生产,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加速了北方各族生产方式的封建化,实质上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
答案 B
9.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实行俸禄制 ②推行均田制 ③建立三长制 ④迁都洛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解析 从时间看,484年实行俸禄制,485年推行均田制,495年迁都洛阳;从事件的联系看,三长制是为配合均田制而实行的,因此应在均田制之后。
答案 A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这主要反映了孝文帝改革(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遭到守旧势力的激烈抵制
B.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C.推行移风易俗的汉化措施
D.奠定了重新走向国家统一的基础
解析 材料反映 了唐代的勃兴的原因之一,是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活力。
答案 D
11.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都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变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都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都使统治中心发生了转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没有涉及军事改革,A项错误;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实行的是封建土地国有制,排除B项;两次变法都使国家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C项正确;商鞅变法没有迁都,统治中心未发生转移。
答案 C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对北魏孝文帝“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B.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C.提倡鲜卑人说汉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在朝廷上不说汉话者免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 考查材料理解能力。法令只是规定官员在朝廷上不得说鲜卑语,违者免官,但不包括其它场合。
答案 B
13.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三长制。三长的职责不包括( )
A.检查户口 B.征收租赋
C.监察官员 D.推行均田制
解析 三长制的实行,是为了配合均田制的实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C项不在其职责范围之内。
答案 C
14.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开篇就直接介绍了耕、耙、耱等农具,这表明(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北魏时期人们非常注 重精耕细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农业生产的工具有了革命性的变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改进农具对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鲜卑族与汉族的生产方式已无差异
解析 《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农书。耕、耙、耱是 我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工具,《齐民要术》将它放在开篇,可见精耕细作技术在农业上的重要地位。
答案 A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5.汉族与鲜卑族在书法方面融合而形成的书体是( )
A.楷书 B.隶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魏碑体 D.行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 孝文帝改革提倡佛教、刻立石碑,客观上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魏碑体”。
答案 C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政治制度
解析 迁都洛阳前,北魏的政治中心在僻处塞上的平城,这不利于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的合作。洛阳地处中原的中心地带,迁都洛阳最有利于北魏统治者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答案 A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7.《齐民要术》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古代农书。这部著作介绍了谷物、蔬菜、果树和林木的栽培方法,介绍了家畜、家禽和鱼类的饲养方法,保存了许多畜牧业方面的宝贵资料。通过研究这部著作可以了解北魏时期( )
①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②北方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 ③北方民族融合的成果 ④北魏都城洛阳商业活动的兴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①②③ B.②③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书,它没有介绍商业发展的情况。
答案 A
18.我们之所以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 )
A.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B.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 D.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
解析 评价一场改革的标准,一般看它是否顺应历史的潮流,是否促进了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主要看其对某一阶级或集团的影响。
答案 A
19.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现象主要是( )
A.北方民族大融合 B.北方的分裂与统一
C.少数民族的内迁 D.汉族地主势力的消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 孝文帝改革是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影响的结果,改革又反过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答案 A
20.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 )
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B.租庸调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C. 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纳税
解析 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均 田制实施的目的在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表现为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租调制。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3分,22题14分,23题13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宗永兴中,频有水旱,诏简宫人非所当御及非执作技巧,自余出赐鳏民。神瑞二年(415年),又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帝以饥将迁都于邺……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即《均田令》):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不种树者为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 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 ,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孝文帝颁布的《均田令》中,“均”的含义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均匀、公平,二是皆、都、全部。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恰当?说明“均田”的含义。(4分)
(2)《均田令》对土地的分配是如何规定的?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4分)
(3)《均田令》的性质是什么?联系其背景和内容,分析其全面推行的原因。(5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 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二中信息“均给天下民田”可知,“均”的含义是第二种解释,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男夫”“妇人”“奴婢”“丁牛”都可以分到土地得出“均田”的含义。第(2)问主要通过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来回答,但要加以简单概括,避免直接翻译原文。回答第(3)问需要回归教材,从当时北方长期战乱,人民希望稳定生产,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收入,均田方案顾及各方面利益等方面来分析原因。
答案 (1)第二种。含义:凡有劳动能力的人以及部分耕牛都可以分得土地。
(2)规定:15岁以上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土地分露田和桑田两种;农民、奴婢、官吏均受田,耕牛受田;因轮耕而加倍受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性质: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原因:在均田制推行之前,北魏农业生产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实施改革方案符合北方生产力发展要求;它的推行,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较好地协调了各方面的利益,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官吏可以获得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大量流民得以安居农耕;它规定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这就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和劳役需求,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任答四点即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方式,成功的改革总能给后人无尽的启发。阅读下列材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材料一 (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令行于民期年(一年)……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
——据《史记•商君列传》 整理
材料二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所受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及身亡,须还田于官。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孙,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三口加宅田一亩,奴婢五口一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受田后不准迁徙。
——据《中国民族史》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实现秦国“富国强兵”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改革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3)两次改革都取得了成功。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比较。第(1)问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作答。材料一介绍了商鞅变法在地方管理及奖励军功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这成为秦国“富国强兵”的法律保障。第(2)问需要比较两次变法的土地制度,即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再比较土地分配上的具体规定即可作答。第(3)问需要考虑到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 (1)原因:以严密的法律措施为保障,采取赏罚分明、执法坚定的态度,围绕提高耕战的积极性制定变法措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相同点:改变土地所有制关系,以法律的形式保护土地所有制关系。不同点:商鞅变法允许土地买卖,北魏孝文帝改革禁止土地买卖。
(3)通过改变土地关系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从法律上给予其有力的保障。
看了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练习试题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