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四年级方法>四年级数学>

四年级高质量数学日记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日记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高质量数学日记范文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四年级高质量数学日记(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今天是星期五,考卷发下来了,当我看到成绩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只有86分比上次还差。看到别人考100分我真是又羞愧又羡慕,恨不得自己也考100分。但都怪自己粗心大意这个毛病,还怪我检查考卷时还没把正面一半的考卷检查完,就突然肚子痛了,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而且我明明检查出来一题是错的,但没来得及改,就收卷了,那题4分,如果把这题的分数加上去,我就可以考90分,这次考试给我的一个教训:考试前除了除了吃饭以外其它什么也别吃。而且检查是写起字来要快,要细心,不要写错字,不然对的会变错的,而且要多算几遍,写答案时要快一些,不能粗心,因为过一会儿就有时间检查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在这个月里,更加努力,因为我面临的不将是小考,而是期末测试,我一定会努力努力再努力,在考试的时候发挥我最好的水平,争取更好的成绩。

  四年级高质量数学日记(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今天傍晚,我和表姐在操场上玩,我们在操场边发现一张面积大约是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废纸板,表姐看了看,说:“小婧,如果把这个纸板分割成一个个面积为一平方毫米的小正方形,再把这些小正方形一个紧挨一个的接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会有多长呢?”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这能有多长,顶多不过四米吧!”表姐笑了笑说:“你先别急着下结论,让我们一起来算算吧。”

  我理了理思路,开始了片刻的思考: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000000平方毫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1000000毫米,那1000000毫米不就是100米吗?哇!这条由一些一平方毫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直线竟长达100米。

  此时,我明白学习数学不能只是简单地把题目看一看,就轻易的下结论,应该认真想、仔细算,才能做得对,并探究到其中的奥妙!

  四年级高质量数学日记(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买菜啦!买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这个学期,老师教了一个新知识,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个知识,可帮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妈妈一起去买桔子。桔子是1.8元一斤,妈妈买了4.5斤,本应该付钱8.1元。可是营业员粗心大意,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9元钱。还好我利用了这个学期新教的知识,在脑子里算过一便后,马上纠正了营业员的失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仅营业员阿姨夸我聪明,这么小都会小数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还表扬我,给她省了0.9元,并且学过的知识能在生活中活用。

  是啊!要是没学好这门数学,以后损失的不只是这0.9元,或许是几百,几千,甚至上亿呀!

  四年级高质量数学日记(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年一度的数学比赛开始了。森林里热闹非凡。今年参加比赛的有:免子、乌龟、老虎和狮子。

  比赛开始了。天鹅老师先给这些考生们各发了一张试卷,然后对它们说:“谁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算得又对又快,就可以获得智慧杯大奖。”

  天鹅老师的话一说完。这些考生们就开始动笔了。兔子跑得快,做得也很快。只见她运笔如神,不一会儿已经做了一大半了。来,我们来看看它的考卷。“晕!”你看:80-70=150、20÷4=80……多马虎啊!连运算符号都没看清楚。

  再看看狮子和老虎。咦!怎么不见狮子和老虎呢!只看见一大堆一大堆的稿子。走前一看,只见狮子、老虎正忙的不亦乐乎呢!原来,狮子每做一道都要拿出稿 纸计算一下。稿子越堆越多,就把狮子的头给掩没了。真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而老虎更夸张。每做完一题,就拿出稿子验算一次。难怪做的满头大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最后来看看乌龟吧!

  乌龟平时慢性子,可这次它的头脑转的一点儿也不慢。你看这道题算的多妙:3456-999=3456-1000+1=2457。乌龟运用了简便算法很快得做完了试卷,而且做得又对有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最后乌龟获得了智慧怀大奖。

  四年级高质量数学日记(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寿星。

  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皇帝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

52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