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年级学生读了《永生的眼睛》这篇语文课文后,应该能够感受到这其中体现的真善美,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也能够涌起很多的感动。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生动细致的描写人物语言,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亲捐献角膜这一举动的深远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课前准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器官捐献的知识、史料及社会现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态度:
调查表如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姓名______年龄______职业______学历______
⑴您听说过捐献角膜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⑵您身边的人捐献过角膜或接受过角膜捐献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⑶您对捐献角膜的人是什么态度?()
①觉得了不起
②认为出风头
③无所谓
⑷您会捐献角膜吗?()
⑸您对我国捐献角膜的现状有那些了解?()
【教学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她的愿望能实现吗?根据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和所做的调查说说你的看法。
2、师补充资料:
(投影出示)
资料一:
长期以来,中国人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器官捐献,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一个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只有两千分之一重见光明的可能。
资料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邓小平爷爷捐献了自己的角膜;张英瑜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仅仅116天,而她的角膜却给三位受捐者带去长久的光明。
3、看了这两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多数感受:器官移植太难了,太重要了,捐献角膜的人很伟大。少数人会说自己会怎么做。)
二、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同学们感受颇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角膜捐献的文章《永生的眼睛》。(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想说什么?(学生有可能问什么是“永生”?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让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理解或猜测)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引导正音。注意强调“遵”分清楚平、翘舌。
3、自由读文,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用一句话谈谈你读完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根据课前的调查、交流和感知,大多数学生会说爸爸和温迪很高尚。)
三、自主学文,感悟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带着“为什么你觉得爸爸和温迪很高尚呢”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的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感到疑惑的地方多读读、多想想,做好记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互相质疑。
2、全班交流:
学生读出自己圈划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来品读课文。(分角色替每个人物说明他自己的观点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很有爱心,他给盲人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而正是这种爱心,教育、感染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中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人物对话。(你觉得谁的话最感人?读一读,读出你的感情,感动自己,也让听的人受感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每个“骄傲”都是什么意思?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应该怎么读这几句?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读一读,结合你今天听到、看到、想到的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大致能说出这几个“骄傲”体现了作者和温迪在父亲的影响下,愿意为失明的人捐献角膜,并且为能够帮助别人而感到自豪。说明他们富有爱心,品德高尚。)
6、师加以引导:父亲离去了,他的爱心离去了吗?(帮助学生体会到爱心是永生的。从而真正理‘解永生的眼睛’。)
7、学生谈过后,教师总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几句话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想法。读书的时候就要象这样,抓住重点的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课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那些收获?(侧重感受、词句积累和表达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学生总结写法。
(找人物对话,再次读读,细细体会作者的细腻的表达手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六、走出对话,链接生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课文学完了,我们能不能为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做些什么呢?师生讨论决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身边的人听。替重见天日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
3、对搜集和调查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编写“捐献者之歌”手抄报。向小伙伴写一封倡议书。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2
【教学总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领悟课文句、段、篇之间的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课时要求】
1、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领悟课文句、段、篇之间的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死后捐献器官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思路】
1、课内外结合,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人们对器官捐献的看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父亲的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读写结合,让学生通过写倡议书的形式向人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⑴本文主要讲的是有关器官捐献的事。
⑵这是个社会关注的问题,通过你对周围人的了解和网上查询的结果,谈一谈一般人为什么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他们是怎样想的?
⑶询问班里同学是否愿意捐献器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请你按照顺序默读课文,思考:
1、父亲是怎样教育作者琳达和女儿温迪的?
2、琳达和温迪对捐献器官有了怎样的看法和做法?为什么?
3、课文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4、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三、小组讨论
1、讨论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一个同学负责,其他同学帮助归纳答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在班里进行讨论。
3、小组讨论,教师行间巡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学生集中汇报
第一种设想:
提问:你们在小组学习中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
第二种设想:
学生不提出问题的情况下,按自学提示进行学习。
指导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抓住父亲的语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⑴让学生读出父亲的语言。(两处)
⑵理解第一处(第三小节)的意思:
点拨:
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身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让学生理解对自己重要的,对别人也同样重要)导读:采用师生对读的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⑶理解第二处语言(第四小节)的意思:
点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出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导读:连贯地读父亲的话
⑷有感情的读父亲的话。(自由读,齐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理解自学提示第二题:
琳达:冲父亲哭喊、捐献父亲的角膜、捐献女儿的角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温迪:神态、动作、语言。
指导学生理解“这一刻,我领悟到……一种骄傲。”
点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体会这里的“骄傲”和末节中的“骄傲”的意思是否一样?母女俩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导读:学生回读父亲的话。
五、读写结合
1、学完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体会?教师统计愿意捐献的人数。
2、询问学生怎样把学到的内容告诉别人,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捐献的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教写倡议书的格式。
4、学生动笔写。
5、读倡议书。
六、总结全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放录音《爱的奉献》集体朗诵父亲的话。
↓下页更多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