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背影里的句子
《背影》是中国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背影》句子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赏析《背影》句子(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背影》不足1500字,是朱自清的代表作,背影对朱自清来说,就如同阿Q正传与鲁迅,吴晗在《它们走在了它的反面—朱自清颂》中说“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了”,《背影》是朱自清叙事抒情类散文的代表作。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是对8年前(1917年)一次父子分别情景的回忆,朱自清出身于小官僚家庭,祖父当过承审官,父亲也做过盐务官。1912年,祖父去世,父亲在徐州任烟酒专卖局局长,全家生活不坏。但到了1917年,祖母去世父亲失业,不幸接踵而来,1916年,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冬天,他从北京到徐州,跟父亲一道回家奔丧,丧事办完后,父亲去南京谋事,朱自清去北京上学,父子同行一道,在浦口车站分手,分别时,父亲那青布面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给作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不能忘却父亲的背影,再加之8年之后,作者也为人父,品尝了生活的艰难,因感于父亲的一次来信,“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带我的很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所以写了这篇著名的散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基于作者真实的情感经历,所以我们有理由说,《背影》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情感的真挚淳朴。真挚淳朴的父子之情具体在表现过程中又有三方面的特点。
(一)、情感表现上的真实性。现实的情感经过作者艺术的表现,朱自清在文中具体写出了父子感情真实发展的三个层次,
作者写道祖母的丧事,父亲亏空,家庭惨淡,父亲生活担子沉重,但处于人生逆境的中年父亲仍对儿子充满慈爱温情,在作品中作者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表现。比如:开始说父亲不去送儿子,也做了一系列的周密安排;但经再三考虑,父亲又亲自来送,照看行李,和脚夫讲价,送儿子上车,为儿子选好座位,又嘱咐再三,托茶房照应,通过这许多小事的叙述,是写父亲对儿子爱的无微不至。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将父亲对儿子的爱推至极致。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按一般情理来说,笔触至此,即可收笔,但作者又将父子之情延续,增添了现实人生的况味。作者写道,近几年,父亲和我都为人生奔波,父子感情有生分,即便如此,父亲对我仍有惦记,给我写信,信中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少年风发,老景惨淡的父亲虽情于郁中,但仍惦记儿子,这里写出了父对子一衣带水的舔犊之情,并且在厚真的生活情景中,贯注了人类生生不息的真挚情感,父子之情因有更为深刻艰难的社会内容而感人至深。
赏析《背影》句子(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父子之情的表现之二—互动亲情。
在已往的书写亲情的作品中,往往只注重写作者或被写者单方面的情感发展。在《背影》中,作者写出了父子之间的情感融合过程。作者在文中详写父对子的感情,同时也写出了儿子对父亲的情感变化。面对父亲的悉心照顾,儿子暗笑父亲的“迂”,当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儿子的眼泪”写出了儿子对父亲的感动。文章结尾父亲的信也传达着父子之情的互动,父亲惦记儿子,儿子的“眼泪又来了”,书写着儿子的理解。情感的互动表达使父子之情更显朴素动人,作者与父亲的情感发展由不理解—感动—理解的过程,正是中国大多数父子情感发展的过程,因而也能引起更多的共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父子之情表现之三—节制情。作者写情,但不煽情。父为子买橘子的背影发生在8年前,8年前父子之间既有一次情感融合过程,但作者并没有即刻就写,而在8年后,感情平息之后去写,正如鲁迅所说“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负责锋芒太露”,同时经过8年的人生经历,作者也为人父,对父子之情也有更深的体会。所以李广田说:“他那么自然,那么醇厚,既没有过分的伤感,有没有飞扬跋扈的气息,假如说散文之中有正宗的话,我以为这样的就是。”
《背影》的第二大特征就是构思精巧,巧夺天工。具体有三方面表现。其一在于作者善设文眼。文眼是文章中的灵魂,有解题的作用,“背影”即是本文的文眼,文章三写背影,首尾虚笔,如序幕和尾声,中间实笔,形成激动人心的高潮。作者巧妙的通过“背影”表达文章的抒情走向。其二在于文章的诗意美。朱自清是由诗人而后写作散文的,诗性思维支配着他的创作,在写作散文的过程中,以开放、自由的心灵感悟人生自然,所以处处能获得诗意的感受。《背影》中父亲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桔子的一段具有诗画境界。如果把这段描写同
前面插叙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一幅父亲(20世纪20年代)努力攀爬的背影画面,很容易使读者有这样的感悟:父亲虽遭遇人生挫折,但仍独立艰难支撑,独立承担家庭衰败的重担,把轻松、希望和美好的生活留给儿子。这时候父亲形象上升为父辈形象,朱自清通过自己的父亲写出了中国的父辈精神,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
赏析《背影》句子(下)
《背影》的第三个特征在于语言的平易质朴。叶圣陶曾说“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的散文家。只要学校选讲范文,或编写文学史,谈到现代散文的语言文体之完美,朱自清是必被提及的。《背影》的语言特点之一在于白描化的语言特征。作者真挚的情感与白描性的语言相得益彰。其二在于对话过程中口语的使用。朱自清追求用词的口语化,正如他的为人,不虚伪,不讲排场。叶绍钧说:“朱自清文人味很足,他的口语并不如农民俚人俗语、口语,而是文人的口语”。在《背影》中,父亲的语言极富口语化,“事以至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妥帖”、“颇踌躇了一会”、“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等语言朴素,却“语近情遥”。整篇《背影》,不足1500字,用笔吝啬,却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