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语文《最后一课》练习试题
初二上册语文《最后一课》练习试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往往在期末的时候,对于初二语文的复习要怎样做练习呢?还很困惑的话,那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做份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最后一课》练习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最后一课》练习试题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小弗郎士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用,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
C.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
D.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对祖国爱的表现。
现代文阅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习字课上,韩麦尔先生将“阿尔萨斯”和“法兰西”制成字帖挂在铁杆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里,小弗郎士多次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这是为什么?
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小题1】画眉在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3】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下面几句话都是文中留下的伏笔,请找出与伏笔相照应的句子,并在照应句中找出表示照应前文的词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1】(我)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小题2】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最后一课”与平时上课气氛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表明了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⑴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⑵“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1】语段从 、 、 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 的思想感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2】⑴处的破折号表示 ,⑵处的标点符号为 。
【小题3】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4】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 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6】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7】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8】语段中最能表现主人公痛苦心情的词语有: 。
【小题9】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表明了他和法国人民 。(2分)
【小题10】“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
【小题1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 )
A、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表现人物内心里巨大的震动。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12】所选的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 部分。
(二)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记灵魂纯净,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小题1】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写两个含有“饱”字的成语。
意思:
成语:
【小题3】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______ ”、“______ ”。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为什么?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描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4】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5】想象四个弟子再来原地相聚的情形,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
【小题6】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7】哲学家为什么在带着学生“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后,给学生上这“最后一课”?请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8】在除野草的事情上,除了文章提示的主题,你还有别的想法吗?
(三)乐山大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在四川乐山的三江合口处,坐着一尊受香火的清廉大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他叫弥勒,弥勒佛。但不是那位袒露大肚皮的弥勒佛,那位成天笑眯眯的“老好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世上可笑之事”的弥勒佛。
③他是一位严肃的沉思者,面色温和,神情严肃。他不是什么都笑——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可笑的事,也不是什么都容——天下一切丑恶都容。
④他的严肃的思考,首先来自缔造他的海空和尚。一千一百多年前,凌云寺和尚海空为了减缓三江合口后的凶猛水势,避免沉舟淹死众生,倡导在峭崖临江边造就一座佛。他光头顶烈日,下雪披袈裟,四处化缘,钱化得不少了,但当地官吏要冻结:“如果你真心造佛,就把眼珠挖出来见我。”
⑤大佛兴建了,海空的眼珠也没有了。海空的眼珠是为建大佛而失去的。世上除了生命,还有比眼珠更珍贵的东西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⑥由于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因此,乐山乐水佛不乐。他坚守岗位,从不擅离职守,从不懈怠松驰,从不向惊涛恶浪屈服。他成了实现海空和尚遗愿,拯救三江芸芸众生的中流砥柱。⑦他常常想起塑造他的工匠们。是的,他是伟大的:头与山齐,脚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世界第一大佛还高18米,可称世界第一伟佛了。如果不是设计、雕塑他的工匠们经过九十年的千刀万凿,他仍然是半片石头山,普普通通通到处可见谁也不会瞄一眼的石头山。为了他的降生,有多少人摔下峭壁,跌进的江心,付出了生命!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⑧他永远不忘这最根本的一点,因此他从不居功,从不索取,从不接受人民的香火和祭祀。在这里,看不到一柱香火,一支红烛,一从跪拜,看到的只是他伟岸的身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为了根绝香火,他一开始就釜底抽薪铲除了滋生这些东西的土壤:立脚点在临江的悬崖上,没有地方让人设立祭祀他的殿堂,周围全是香火插不进的岩体,连他的脚趾甲也是向下倾斜的,人站上去就会跌倒,所以连下跪朝拜也没有地方。
⑨人们只能簇拥在轮渡上才能看到他那顶天立地的尊容并默默遥致祈祷。
⑩有人感叹,有人惊奇,有人礼赞:“呀,连小小的土地庙都有几柱香火哩,而他——世界第一大佛,连一柱香火也没有。
【小题1】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意思比较复杂,如只保留其中最主要的意思,其文字应是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2】第⑧自然段中的“这最根本的一点”指的是 。
【小题3】第⑥自然段中的三个“从不……”主要是从履行工作职责的角度赞扬乐山大佛的,而第⑧自然段的三个“从不……”则是从 的角度来歌颂乐山大佛的。
【小题4】第⑧段是的“釜底抽薪”一词的本意是抽掉锅底下燃烧的柴,该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土壤”一词在文中指的是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乐山大佛之所以不同于“笑弥勒”,是因为他是一个身负重任的思考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为了修建大佛,海空和尚和几代的工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极其沉重的代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人们感叹的是大佛的奇特的身世,惊奇的是大佛的治水能力,礼赞的是大佛的崇高品格。
D.乐山大佛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礼赞和敬仰,主要原因是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6】这篇文章表现主题的手法是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题7】本文向我们叙述了乐山大佛的建造经过、作用及其独特之处。请根据以下这些已知的信息简要回答:
①从修建大佛的艰辛和建成的不易,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②大佛为了根绝香火,“一开始就釜底抽薪铲除了滋生这些东西的土壤”。他的这一举动,给我们什么启示?
看了初二上册语文《最后一课》练习试题的人还看: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