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浅谈语文课导入艺术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浅谈语文课导入艺术,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语文课导入艺术篇一

  一、猜谜激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谜的方式揭题,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如在教《竹影》时我给学生出了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问题一出,如石子投入平静的湖水,立刻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猜谜,积极参与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中。

  二、意境感染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意境可以通过形象的描绘表现出不同的境界和情调,在导语中运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讲《春》时,由学生背诵名家名作中的诗句来描绘春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日出江边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以上诗句无一不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美丽的春色。

  三、故事引路法

  学生从小就对故事感兴趣,尽管年龄增长,但对故事的兴趣却丝毫未减,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采取了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导入新课,紧紧地把学生“拴”住。

  在教《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时,我这样拉开帷幕: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实验。经过精心策划安排,实验者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了那势必使它葬身的滚滚油锅,跳到地面安然逃生。

  隔了半小时,实验者使用同样的锅,这一回在锅里放满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在锅里。这只青蛙在水里不时地来回游动。接着,实验人员偷偷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加热。

  青蛙不知究竟,仍然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等它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使它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为时太晚。它欲试乏力,全身瘫痪,呆呆地躺在水里,终于葬身在锅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个实验揭示了一个残酷无情的事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投石激浪式

  有疑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知欲,解疑之后受到鼓舞,体味成功的快乐,会更增强信心,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孔乙己》一文,我是这样引入的:“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的悲剧。悲剧,往往是催人泪下的,而孔乙己却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离去。读了这篇小说后,你一定笑不出来,只能眼泪往肚里流,心中隐隐作痛。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今天我们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相信你从中可以得到满意的答案。”

  五、启发讨论式

  启发诱导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令学生积极思考,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之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于勒是“我”的亲叔叔,“我们”一家人左等右盼希望他能回来团聚,可是,当全家人在一只游船上真的与他相见时,却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这是为什么呢?要知原委,让我们一起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

  六、对联点题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联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在诗文中运用对联导入新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过零丁洋》时,我这样导入:“犹存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汗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水调歌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岳阳楼记》:四面河山收眼底,万家忧乐系心头。

  《狼》: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出师表》: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以上方法,只是我的一点儿浅见,在教学中运用上述方法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浅谈语文课导入艺术篇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启动原有认知导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启动原有认知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我们伟大的祖国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春》的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老舍老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吧!"

  二、故事导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们被引入进新的教学情境。

  三、情境导入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祟的时候,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形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抓住文题,激趣导入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地回答道。"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了。

  五、巧设圈套导入

  无论是道理还是知识的学习,如果能让人亲身体验,定会长久不忘。这种注重学生体验的思路,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闪光点。因此,如能在导入环节中运用新奇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一番知识的内涵,势必会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快乐。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前,我先做了个调查:"孔子教导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实事求是。下面请本着实事求是态度,没预习课文的请高抬贵手。"几个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叫起了其中一位:"很好!请根据文章标题猜猜本文的内容。"他果然中了我的圈套说写了作者到山中拜访了一位隐居的好友,并和他作了愉快的交谈……我郑重其事地总结道:"说得很好,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畅生动。可是大家说本文作者所拜访的朋友是人吗?""不是,是自然界的景物!"……这样一来,那些没预习的同学都恍然大悟,明白了今天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设置悬念导入

  初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他们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导入环节中适当地制造悬念,适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思考,又会涉及到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两位中国记者。他们递给一位苍老的医生一份报纸,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鲁迅先生逝世"的内容。老人抬眼看时,两眼发直,拼命摇头、不敢相信而后潸然泪下。你们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他为何有这种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急不可待要进入课文的学习。

  当然,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归纳就能包容的。还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自由创新,灵活运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3179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