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其实语文试题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的学习成绩。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目。
文言之现代生命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
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
B.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因为它是体匿而性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D.学习文文言虽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但是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文言功不可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可见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D.信息时代,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
B.中华大家庭虽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但是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
C.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可以说,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达到循序渐进,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的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旧唐书•房玄龄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工草隶,善属文 属:写作
B.文约理赡 赡:充足
C.潜引入阁计事 潜:偷偷地
D.仍知门下省事 知:了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房玄龄贤德的一组是 (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朕无西顾之忧矣 ②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③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④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
⑤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⑥废朝三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①②⑤ B.②③⑥ C. ②③⑤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太宗召回。贞观元年,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深重的厚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将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5分)
译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少年游
苏轼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却是姮娥①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姮娥,即嫦娥。
8.上阕“雪”与“杨花”互喻,构思巧妙,试分析这两个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结合诗句分析下阕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6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问君西游何时还,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蜀道难》)
(4)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 ,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剃 刀 侠
木 桦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时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找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血杀猪般喷射出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集市人就窃窃私语围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是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小说开头描写了繁华热闹的环境,是为了渲染气氛,为人物出场做铺垫,烘托人物形象,突出剃刀侠艺高人胆大。
B.“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说明门楼下老摊贩曾被这些蓝翎侍卫欺负。
C.小说只对剃刀侠经行了侧面描写,一个久在江湖,武艺高强的侠客形象就跃然纸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小说没有直接写蓝翎爷与剃刀侠相遇,而是先由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过渡进而来到剃刀侠身边,由剃刀侠给他剃头,引出剃刀侠的打抱不平,这样设计情节更真实、耐读。
E.小说通过讲述剃刀侠在不知不觉中杀死了蓝翎爷的故事,表现了剃刀侠高超的武艺,以及表达了对我国民间奇人的敬佩之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小说情节多处暗示了蓝翎爷之死,请简要分析。哪些情节暗示了蓝翎爷之死,请举例:(6分)
(3)小说中蓝翎爷和剃刀侠的形象形成多方面的鲜明对照,请分条概括。(6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深刻意蕴。(8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张昌华
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史的研究卓尔不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02年,十三岁的陈寅恪随兄陈衡恪留学日本,后赴美在哈佛学习梵文、巴黎文,1921年又赴德国,在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学。旨趣在“以求知识为职志”。他留学十多年却没有获得博士学位。1925年,吴宓拟请陈寅恪为国学研究院教授。清华校长曹云祥问梁启超:“他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云祥又问:“他都有些什么著作?”梁答:“也没有什么著作。”曹听罢摇头表示为难。梁启超有点生气地说:“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嘛,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寅恪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列举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之词。曹云祥同意了。
1926年,陈寅恪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他上课喜欢用布包装着相关书籍资料,一进课堂便将布包摊在讲台上。异趣所在是他备有一黄一黑两只布包,凡上佛经文学、禅宗文学必用黄布包,讲授其他课程则用黑的。陈寅恪冬日喜欢穿长袍马褂,因体弱,有时严寒还加上件皮袍。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都亲自抄在黑板上。擦黑板本是脏活,学生要代劳,可他一概谢绝。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他上课从不点名,也不小考。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
他是一位“怪人”。国文考试加试还是科举时代的方式——对对子,以此测试学生的读书博寡、语汇丰富与否及音韵学、逻辑学。此举虽招致毁誉参半,但“寓意甚深”,可“测试作者的联想力和美感力”以及“表现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修辞的程度更可以从这里流露出来”。他既开风气也为师,一面向学生提示可走的新路,一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做。出于他的声望,北大的学生为不失名师的教诲也来清华园听课。那时陈寅恪不过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汉。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他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他的勤奋令学生们脸红,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勤勉精神。
陈寅恪也不乏幽默。研究院导师梁启超、王国维曾是帝师,他便送学生们一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时,送陈寅恪一本他编的《科学与玄学》,陈回赠一副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横批是“儒将风流”。罗问作何解,他解释说:“你在北伐中官拜少将,不是儒将吗?又讨了个漂亮的太太,正是风流。”这两副对联被传诵一时。
陈寅恪与王国维私交甚笃。1927年,王国维于昆明湖自沉。在向静安先生遗体告别时,研究院的学生们在先,行的是三鞠躬,而陈寅恪行三跪九叩大礼。他送挽联,撰《王观堂先生挽词》,赋诗言哀。次年,他又应研究院众学生之请为王观堂先生撰写碑铭,于碑文中阐发观堂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心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陈寅恪一家在香港,食品奇缺,没有吃的。一位日本学者写信给日军军部希望不要为难他。军部行文给香港司令部,司令部派宪兵送去好多袋面粉,陈寅恪与夫人坚拒,不吃嗟来之食,面临行将饿毙,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经十年,正准备回国,听说陈寅恪在伦敦治疗目疾,便写信向他汇报学习情况。陈寅恪本不了解季的学业,一听说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且季的师祖便是自己的导师,他马上复长函鼓励季羡林,并热情把他推荐给胡适,使季羡林一帆风顺地到北大当了教授。后来陈寅恪读了季羡林的论文《浮屠与佛》大加赞赏,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使季羡林“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胡适曾说:“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傅斯年也说过:“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更有人在谈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陈寅恪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这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学上孜孜以求的勤勉精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陈寅恪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教学时采用的国文考试加试方式——对对子,以及在王国维去世时行三跪九叩大礼,都说明他的治学与人格深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浸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梁启超认为自己虽然著作等身,可在治学的境界上依然无法与陈寅恪相提并论,这其实是襄助陈寅恪顺利执教清华的过谦之辞,并非诚心之言。
D.作者引用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这句话,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至高成就进行了褒扬。
E.文章灵活地运用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陈寅恪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
(2)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的梁启超和曹云祥之间的对话,有什么作用?(6分)
(3)通过本文作者的介绍,你印象中的陈寅恪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6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你如何理解“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这句话?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感受。(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紫砂杯具自古以来就为茶器之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保健功效,为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塑料杯具望尘莫及。
B.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C.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D.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令人遗憾地铩羽而归,《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人民币升值无法扭转美国对华外贸逆差,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直接投资区域重点转移所决定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多年来教育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还有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这应当是我国今后工作的重点。
D.这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先生过去所使用的物品和书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5.把下面5句话按顺序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司马迁终于用自己的心,用自已的血,用自己的愤慨之激情,写下了这样一段惊天地、泣鬼神、通古今、烛万世的妙文。司马迁是不屈的, 。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赞颂。
①以公正之笔为后人留下了可读可信的历史
②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
③不饰帝王之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没有屈下正直的脊梁
⑤不隐权贵之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①②④③⑤ B.②⑤④③①
C.②④③⑤① D.③④②⑤①
16.仿照下面的示例,从“伞”“哈哈镜”“鹅卵石”“开关”“风筝”“火柴盒”中任选两个词,为它们各写一段新解。(6分)
要求:①解说合理,富有新意;②语言准确,观点鲜明;③句式和字数不必与示例相同。
示例:镜子----即使被砸成碎片,也不肯改变诚实的本性。
答:
17. 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40个字)(5分)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于巴黎。有人问其中的一位获奖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你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又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要求:在整体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C (A项只是表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并非文言之现代生命。B项前后两句说的是同一个现象,没有因果关系。D项也是表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且不符合本文的主张。)2.B (B项少了“几乎”一词,过于绝对。)3.D (D项“循序渐进”是方法,而不是目的。)4.D(知:掌管) 5.C(①⑥是间接描写,④不能表现贤德) 6.C
7.(1)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根据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5分)(“备”“格物”“收叙”“隔”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太宗就变得满面凄怆。(5分)(“见”“改容”各1分,补出“病情”1分,句意2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雪与杨花代表着两种不同节候的特点,一可以形象地表示气候由冷到极暖,双方离别时间之长,从而表达对远人深深的思念;(2分)二可以构成洁白迷蒙的景象,象征着纯真而纷乱的情思。(2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想象(联想)、反衬、拟人。把月照梁上燕想象为月中嫦娥只垂爱于成双成对的燕,而不顾怜空闺独守之人,表达了主人公的孤寂和思念。由双栖燕联想到单栖人,反衬出独守空闺的孤单寂寞。(手法任答一种1分,分析1分,情感2分。)
10.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1)AD。A正确。说的是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突出剃刀侠在天子脚下,这种繁华人多的环境下竟然敢动手杀掉蓝翎侍卫,可见剃刀侠艺高人胆大。B、不正确。无根据。这种推测不完全正确,老摊贩认得蓝翎侍卫,不见得就一定是曾被蓝翎侍卫欺负,也可能是他经常看到蓝翎侍卫欺负其他人。C不正确。小说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就是正面描写。D正确,这样设计情节更真实。E不正确。本文歌颂了剃刀侠打抱不平,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寄托了人们惩处邪恶、彰显正义的善良愿望和朴素理想。
(2)①瘦老头儿荡刀。②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并“呼噜呼噜”睡。③剃头后老师傅又找几刀。④上马后,小卒子问蓝翎爷,蓝翎爷不出声。(每点2分,答满3点得满分,如有其它合理分析酌情给分。)
(3)①形体上:蓝翎爷体肥身重,剃刀侠却是年老体瘦;②身份地位上:蓝翎爷前呼后拥,剃刀侠势单力薄。③处世态度上:蓝翎爷暴虐成性,欺行霸市,耀武扬威,剃刀侠淡泊名利,处变不惊,自甘寂寞。(每点2分,如有其它合理概括酌情给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①歌颂了杀富济贫、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②寄托了人们惩处邪恶、彰显正义的善良愿望和朴素理想。③弱小战胜强权,正义挫败邪恶,反映出民众的智慧和力量。④散发出老北京独有的文化气息。(每点2分,如有其它合理探究酌情给分)
12.(1)CE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首先,这段对话交代了留学归来却没有学位和著作的陈寅恪如何得以执教名校清华的原委;其次,学术大师梁启超对初出茅庐的陈寅恪的极力推荐,从侧面突出了陈寅恪治学的严谨和学养的深厚;再次,梁启超的评价也为作者在后文进一步凸显陈寅恪的治学境界和学术成就做出了铺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①陈寅恪富有诗人气质,笃志为学,学问广博、精深,是一个纯正的学者;②陈寅恪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在教学中勤勉认真,身体力行,堪称学生的楷模;③陈寅恪在治学上善开风气之新,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精神融会贯通,可谓独树一帜;④陈寅恪为人多情重义,乐于助人,对友朋的感念追怀情真意切,对后学的奖掖提携不遗余力;⑤陈寅恪为人幽默风趣,自有雅量高致;⑥陈寅恪具有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国难当头,即使身处困境依然不改其高风亮节。(以上6点写出3点即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理解:“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这句话是强调,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屈指可数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在治学上善开风气之新,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精神融会贯通,在文史研究领域创造出至高的成就和辉煌的业绩。陈寅恪一生秉承着发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生信念,潜心治学,不求显达,身处逆境和困厄始终不改其高风亮节。陈寅恪的家学渊源,自身的资质、修养和学力,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大环境,也是形成他“独一无二”的重要原因。这些特质,在现代中国,不但是其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也是后来者无法超越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启示:今天的我们应该把陈寅恪作为为人治学的楷模,摆脱功利的心态和浮躁的作风,志存高远,学求博深,继承并光大中国的文化传统,使中国学术的血脉得以承传,使中国学人的风尚得以赓续,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B (A.望尘莫及:远望前面车马飞扬的尘土而追赶不上。亦比喻远远落后。B.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C.拭目以待:擦亮眼眼看着。形容对事情发展密切关注。D.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
14.C(A项表意不明,属句式杂糅,将“由于”改为“由”; B.“增强……地位”搭配不当,可改为“提升……地位”; D语序不当,“各式各样”应放在“物品”前。)
15.C
16、伞:开合自如,全靠着那根主心骨的支撑。哈哈镜:歪曲别人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不正。
鹅卵石:选择了圆滑,归宿就只能交给这河里的流水了。开关:说是掌握了别人的命运,而它的命运又掌握在别人的手里。风筝:风的奴隶,线的走卒。火柴盒:满载着火热的理想,却最怕别人向它泼冷水。
17. 关键的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辉;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18.审题导引
写好这篇作文,首先必须要弄清材料的性质、背景和命题意图。一般来说,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求作者由所给的材料联系到某种社会现实,而这个现实就是作文立意的依据所在。当然,由此及彼可使不同的读者联系到许多个“现实”,这就需要选取让人感受最深的一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本材料主要以对话形式叙述了一个事件,要点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回答成功的原因。分析学者的答话,在幼儿园学到了七个方面,其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和“做错了事要道歉”强调的是重在养成好品德;“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是说要养成好习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是说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由此可使我们领悟到,学者回答问题的实质是:把往往易被人忽视的幼儿园最基础的教育看作是日后成就伟大事业不可缺少的条件。它是最普通最平常且又最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哲理。
因此,较好地引发“触发点”的角度有以下四个:
从基础教育角度看,可以“万丈高楼平地起”为题,阐发成就伟大事业不能忽视基础教育,不能忽视品德养成教育的道理。
从品德与学问的关系的角度看,可以“做学问与做人”为题,阐发两者的辩证关系;也可以“会做人才会做学问”为题。阐发人品对于学问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从养成好习惯的角度,以“养成良好习惯,成就伟大事业”为题,阐发成功之道。
从综合角度,可以“成功因素之我见”为题,分析各种因素对成功的影响与制约的道理。这几个角度,适合写的文体为议论文。也可以结合自己成长的故事写记叙文,还可写成抒情散文或哲理散文。
选择议论文,分析阐释道理十分重要。从基础教育重要性的角度,可以分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对成就事业的影响、作用,从而说明学者回答问题的不同寻常之处,进而论述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大道理。从学者的角度,可以挖掘学者成功的原因,探求做人与做学问之间的联系,揭示出要想在事业上出成绩,须在做人方面多修养的道理。或从综合角度,批判天才论、秘诀论,说明只有具备了成功的条件,才有希望获得成功的道理。
审题误区
整体把握材料是保证审题立意正确的基本保证,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材料,只是断章取义地选取老学者的回答中的一句话立意,则会出现审题偏差,如“学会分享”“不拿他人的东西”“做事要认真仔细”“勇于承认错误”“热爱大自然”等角度都属于偏离题意。虽然观点也是从材料中得出的,但缺乏整体观照意识,必然会导致审题失误。
猜你喜欢: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