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论文
经济生活不仅反映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在学习内容上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提供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论文篇一
经济生活的内容在整个高中政治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相比,经济生活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济生活的理论虽然初学起来感觉比较具体,但是要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但从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这部分内容开始,逐渐就在理解上出现一些偏差和混乱。如果在前面两单元没有理清楚知识要点的脉络,那么对后面的内容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既然必修一经济生活的内容本身比较形象,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的问题呢?主要原因在于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当然,学生对知识内容理解的深度和老师的教学方法是息息相关的,对于经济生活的理论内容,问题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以及养成心理品质的教学方法。比如第二课第一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老师可以在上完前面一节课的同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留意并收集身边同一商品不同价格的相关材料。然后在课堂上用“我们身边有哪些相同或相似的商品但是价格却明显不同”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回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运用问题教学法导入新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明确学习目的,这样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模糊不清或似懂非懂的状况。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因为对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把握不清,所以问题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同时,采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也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新理念。这样能够很好地打破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因为高中政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非常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少学生觉得高中的政治课堂枯燥乏味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相应改善。
要让学生对高中政治课堂感兴趣,并且能把这种兴趣转化成学习的热情是需要教师进行细心引导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疑问是最大的发现,问题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的运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适当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学法上都更倾向于问题教学法的方式。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方面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关注,渴望自己在学习上扮演的是一个主动而非被动的角色。同时,问题教学法也能满足学生在学法上的要求,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反感满堂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工作的实际中遇到不少学生反映,有时候会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乏味而对该科目的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成绩下滑。采用问题教学法,既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能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要点,从总体上做到深入浅出,这正是目前的高中政治课堂所欠缺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然,问题教学法的实际操作比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授课要稍微复杂一点,主要体现在实际操作的难度上。要真正实现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目的,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有一定要求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第七课第二框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本框题对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因为社会公平问题本身的复杂性,高中生对该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混乱。同时理论界对社会公平问题也存在一定争议,其观点不断变化更新,教师对该问题的准确把控有一定难度。总的来说社会公平包括了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的公平,实际上本框题所讲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主要是指以结果形式展现出来的公平。
既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内容较难以把握,在采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细心的引导,同时也需要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对社会公平问题认识的角度不一样,立场和观点也就会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采用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思考和讨论的重心集中起来,这样才有利于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教学目的。从这个角度看,虽然对本框题采用问题教学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问题教学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高中政治中的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社会现象。
在高中政治的经济生活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合适的,但是问题教学法毕竟不是万能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如实例引入法、活动教学法(社会调查法)等,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一味的追求教学方法的运用而不顾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非常不可取的。同时,由于政治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以及问题教学法涉及的材料新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以充实自己,这样对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充分发挥其在高中政治课堂中重要作用。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论文篇二
新课程的实施给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曙光,《经济生活》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本文将以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模块为视角,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师思政专业经济学教育教学策略加以探讨。
一、《经济生活》课堂教学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这种旧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对课改仍持观望谨慎态度者比比皆是,于是出现许多老教师不如年轻教师更能适应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倾注心力全方位地梳理知识点,却忽视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明显忽视基本技能的教育的情况,导致学生只会熟记事物的特征、概念,却不识实际事物。此外,许多教师开始关注情感的培养和熏陶,整个课堂师生互动、情感沟通的比较好,特别是那些观摩课、公开示范课,但教学中似乎缺少了知识点的强化与巩固。主要表现为放手让学生讲,教学缺少知识归纳作业、答卷中暴露出学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土话白话比较多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运用理论术语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等。
2.探究问题的泛化
一方面,教师将《经济生活》探究教学当成了提问教学,借"满堂问"的教学策略改变传统政治课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认为课堂上"声声不息"、绵延不断的学生作答声音最能够响应新课改所倡导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念,因而一律采用"一问到底""一探再探"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学生质疑的频次急速增加,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经济内容与探究教学的适应性如何、不同层次与不同个性的学生和具体探究问题的适应性如何、探究问题的设置与提出是否合理有效等问题却极少关注。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为了充分彰显学生在探究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探究问题的权为全权交给学生。教师对学生提出和选择的探究问题不加限制,学生可根据探究情境或探究材料任意决定所要探究的问题和对象,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存在着探究难度过大或过小、偏离探究本义、缺乏探究价值、缺乏探究可行性等缺陷。探究问题的泛化导致了课堂探究效率低下、探究成效不明显,这是当前《经济生活》泛化探究表现得最突出的一方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1.研读课程标准,领悟“课程理念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要完成三维目标我们认为教学中要把握好两条:一条是用好教材。人教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新教材特别强调主干知识的逻辑性、理论性、强调能力主导、强调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条是重视过程。课堂教学由仅仅关注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变为还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需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做到过程中有方法,过程中有情感,过程中有态度,过程中有知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注重教学预设、走向课堂生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科书只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教材的主要观点在教学中是一定要得到落实的,而实现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教材的具体表述不是圣经,同样值得推敲商榷和补充,教学问题的产生或多或少和我们教师的教材观和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关系,我们决不能做教材的奴隶。教师要关注现实的经济生活,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学会用教材教学。因此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并抓住教学重难点。例如,第十课的“市场”“市场秩序”“社会信用制度”这些概念,虽然在教材中出现了,但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而有些知识点虽然有进一步的解释,但要么以生活化的方式来解释,要么将解释放入辅助文。
3.加强讨论探究,提高探究的深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讨论中教师要随时抓住有效讨论点,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追问,教师在进行追问的时候。首先应该听清学生的回答,而且教师的追问应该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不应该带有强迫的性质。教师需要大胆的丢掉原有设计,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把握好学生思维的高潮,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明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把握讨论时机: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组织讨论;在知识易混淆处讨论;在教材的重点、关键处组织讨论,尤其是对一些概念、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组织讨论;在概括结论时组织讨论。
其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交流(讨论、辩论)的习惯,使学生既能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又能容纳别人不同意见,养成自信与谦虚的品质:认真倾听,让各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其他小组成员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其他小组代表的发言;独立思考,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避免出现在小组交流中盲目从众的现象;鼓励学生表达观点,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踊跃代表小组发言,积极补充看法;遵守讨论规则和课堂纪律,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最后,教师还需要检测学生是否真实参与了课堂讨论。学生是否真实的参与了课堂讨论,参考对照标准如下:即学生们参加讨论主要是为了引起注意吗?对话是围绕所选课题进行的吗?学生们是不是在不同的间跳跃,而不做深入的探究?讨论仅仅是说出自己的观点,还是学生们之间彼此的回应?
三、结语
“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实施新课改的目的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一线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努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适合学生乐学、爱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生活》的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