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8篇
《桃花源记》作者生活的朝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生灵涂炭。陶渊明曾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八年级上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桃花源记》l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加强诵读训练。
教学难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可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体会领悟其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二、指导阅读“阅读提示”,简介作者作品。
①陶渊明,名潜,字子亮,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以表现田园山水、归居之乐见长。
②作者生活的朝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生灵涂炭。陶渊明曾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
③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可独立成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三、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
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俨然豁然阡陌垂髫恰然邑人便要还家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要求:1)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②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四、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请三位同学读完全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教师要纠正读音错误,不明显的`句读错误暂呵不予纠正,留待下面的教学环节。
2.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
可让学生发言提出.也可让学生自由上讲台写在黑板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类整理。要求学生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同的含义: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2)乃不知有汉:竟:乃大惊: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两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具答之:详细地
5)甚异之:对……感到惊异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咸来问讯:都黄发垂髦:用特征来指代老人和小孩
复延至其家:请处处志之:同“誌”,作标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谐太守:到…去,寻病终: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现在指神情庄重或假装正经的样子。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现在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魏晋:更不用说。现在用作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说如此:像这样。现在指“这样”。
芳草鲜美:鲜嫩美丽。现在指食物味道好。
7)完成练习五,了解文言文主语、宾语的省略情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五、诵读训练。(锻炼朗读能力,加深课文理解。)
教师应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①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还家”中“要”读“邀”,不读“耀’;‘“骥”读记”,不读义”;“此中人语云’中“语”旧读玉,现不作要求。
②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①问今是问世,②乃不知有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调应重读,语调稍慢;第①句读得略平缓.②③句读得有起
伏;第①句与②③句间停顿略久,②③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自由朗读,鼓励学生力争有所提高进步。4.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背出第一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1.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恰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抽查第一、二自然段的背诵情况。2.学生口头解释所查成语的意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二、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发现桃花源(第1段);进访桃花源(第2、3段):寻找桃花源(第4、5段)。
2.齐读第1段,思考: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忘路之远近”说明渔人走了很远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忽送”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人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桃花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请一位同学们朗读第2段,思考: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见到了怎样的景致?
进入桃花源不容易:“林尽”-“一山”-“小口”-入”-‘”极狭”-“复行”,这表明桃花源的隐蔽,与世隔绝,难于发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渔人见到的景致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见到的人“悉如外人”‘“恰然自乐”,说明桃花源环境幽清,人们生活美满安宁,丰衣足食。作者用句整齐,音律和谐,生动地勾画出一幅祥和安宁的田园图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请一位同学朗读第3段,思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①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
②“皆叹惋”说明了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渔人“——。一为具言所闻”应说的是秦末以来战乱的历史,桃源人听后,为世上的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5.默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
①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处处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访桃花源,可人们再去寻找时,却“迷”、“未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②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
与“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相呼应。
三、齐读全文,讨论总结以下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课文在情节的安排处理上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谈谈。
情节的曲折、跌宕的表现在:①渔人迷路了,会怎样?②桃花林又大又美,是个神奇之地。③渔人“欲穷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④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道路扑逆迷离,引人好奇:里边到底有什么?⑤桃花源的景致为何如此幽美,人们的生活为何这般自由幸福?③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①为什么人们再寻桃花源却屡屡无功而返?这些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相生,使课文情节充满曲折离奇之感,读者也随之兴趣愈浓。(以上为理解要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理想社会?
应联系作者所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来理解。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的向往和憧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寄托。(可不必引导学生去认识“它只是一种空想”之类的方面。)
四、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要求:①设想你是渔人,写你进入桃花源后的见闻,不与课文雷
同。②400字左右。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3.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象探究故事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3.品读法。 4.延伸阅读。
教具准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多媒体CAI课件、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导入新课,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情韵;整体感知文意,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概述桃花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步骤: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huo)严然(yau)阡陌(qianmo)诣(yi)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其画像)
2.导语:
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三、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每生翻译一句)
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
为业:靠……谋生。缘:沿。夹岸:夹着溪流两岸。杂:别的。鲜美:鲜艳美丽。异:诧异。穷:穷尽。舍:舍弃,放弃。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属:类。悉:全。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所从来:从哪儿来。咸:都。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来。皆:都。叹惋:感叹,惋惜。延:请。语告:告诉(他)说。不足:不值得。既:已经。志:做记号。诣:拜见,卧…·怯。如此:像这样。遣:派。欣然:高兴地。
四、小结
1.古今词义。
2.一词多义
3.判断句
五、作业
l.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步讨论问题,整体掌握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了文章意思,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文章的内容。
二、课文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3.提问: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7.提问: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8.提问: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9.提问: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10.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1.提问: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三、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作业
1.课后练习。2.练习册上的作业。
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领略了桃花源的美景,但是对文言文中的虚词的掌握还不够好,这还需努力。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篇3
明确:⑴写桃花源中的环境: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犬之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⑵桃花源中的人从事的工作、衣着和神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
土地、屋舍、鸡犬之类的描写——和平宁静,社会安宁
人们往来种作——人人辛勤劳动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丰衣足食,过着丰衣足食的愉快生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作者写桃花源的初步见闻,有何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明确: 与实际生活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实际——桃花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压迫
人们生活困苦,谋生艰难——怡然自乐,生活快乐幸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战祸四起,民不聊生——一派优美、宁静、安宁的景象
作用:明写桃花源,暗在讽刺实际,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实际生活的不满。
第三、齐读第一、二段,熟读成诵。
学习第三段:
第一、引导学生弄清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和一些词句的理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着重注意几个省略宾语的句子。
⑴ 问(渔人)所从来,便要(渔人)还家
⑵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
⑶ 余人各复延(余人)至其家
⑷ 辞(村中人而)去
2、古今异义: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无论(更不必说)
3、一词多义:
乃:乃大惊(就,表前后两个动词的连接)、乃不知有汉(竟,表出人意料之外)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积累的学习古文的方法全面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
2、了解陶渊明,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感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主要内容,深度情感等写作特色,并能学以致用。
教材分析:
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勾起了无数人的向往和追求,我们不仅要能够在这个虚幻的桃花源里欣赏风景,更要在此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由于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功底,具有初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只要课上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做好领路人,让学生如临其境,就能和那些桃花源人一起感受幸福人生,也能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社会理想。故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利用学文言文的方法积累常用文言知识。
2、使学生理解本文写作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
3、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新课标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认为教师应教给学生学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诵读法、想像法、小组讨论法等,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营造美的意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桃花源,深入到文本的最深处,走进陶渊明的内心去理解他写作的意图,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让学生也来创作,得到能力的提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茂盛的桃林中,走来一位诗人,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曾经满怀豪情,胸怀天下,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不逍遥自在;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好不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信与悲哀。
今天,让我们寻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花源,去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二、作者及背景简介(生说,师补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三、出示学习目标(2课时的总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四、稍作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诵读课文。
(1)自读。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等。
(2)指名读,点评。
2、了解文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借助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以及小组讨论疏通文意,注意落实关键字词的意思,将不懂的做上记号,自学结束后提出来全班讨论。
质疑求助——归纳整理
如:
(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
(2)古今异义字词;
(3)通假字;
(4)一词多义;
(5)同义词;
(6)成语;
(7)句子翻译;
(8)故事内容等。
五、课堂提高,优化练习
请在“桃源漫步”“桃源上学”“桃源放牛”“桃源作客”“桃源游戏”等角度,自选一个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描绘,不少于200字。
六、总结得失,练习背诵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篇5
一、内容回顾
1、同学互相就上节课所学来提问。
2、按照“捕鱼忘路——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渔人行踪线索,讲述桃源故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过渡:你觉得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美、乐、奇)
二、想像桃源之“美”
1、朗读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开展朗读比赛。
2、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如: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教师小结:听着大家的描绘,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三、感受桃源之“乐”
1、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男女、老幼、渔人)
2、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跟学生交流,学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乐。
如(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着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
小结: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乐在……
四、评说桃源之“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桃花源的美丽快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奇,那是因为”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讨论,交流。(明确:景奇、人奇、踪奇。)
(1)景奇。如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豁然开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人奇。如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踪奇。如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五、赏读课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投入的赏读中,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
六、研课文,悟主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存在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呢?我们又该如何评价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学生深入文本,领悟文中主旨,各抒己见。)
七、总结全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__《登庐山》中的一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面对着中华大地的千年变迁,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倘若陶渊明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八、布置作业
1、课后选读以下诗作:《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花溪》(张旭),
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诗句,也可以写心得体会。
2、千百年来,“桃花源”已成为人们在失意时精神的避难所,衍化成为一种“桃源情结”。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桃花源”魅力长存的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写一篇习作。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多种诵读的形式,个性化解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在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品味赏析文章语言,同时将个人审美情感融入其中,充分的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再创作。
3、培养学生研读文章的能力,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同时形成自我的情感体验——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通过诵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品味文章语言,发挥想象,运用现代散文语言进行文学再创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结合个人生活体验,达成情感共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形式:一读一写一研
教学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一、贴近生活,导入课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引导学生谈论“我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回顾陶渊明背景,了解他所选择的生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今天学习《桃花源记》,感受他的向往和追求。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二、检查积累。
(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古文知识积累的重视。)
1、古今异义
2、四字成语
三、诵读课文,把握内容
(用一个问题将全文内容串连起来,引发学生思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到个性解读过程中,并加强了古文朗读的份量,可谓一举多得。)
设计问题:桃花源吸引你的是什么呢?从文中找出答案。
预设: 1段自然风景美
2段乡村生活美
3段人民情感美
4段社会环境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自由读——展示读——竞赛读——齐读),让学生读出文字的美感,读出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老师适当点拨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指导读法(轻重缓急高低等),同时做课文内容归结: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桃花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四、想象创作,感悟文本。
(由于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问题,此项文学写作已做为课前作业先行布置了下去,课上只做交流,赏析,评价。)
由唐代三位诗人对桃花源所做的诗歌切入,烘托课堂气氛,引出问题:大家能用更生动、丰富的现代散文语言再现这美丽的桃花源吗?
附:配乐配图
形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小组交流——推选优秀——朗诵展示——组内自评——组组互评——老师总评。
学生可由古文中的一句话,一个段落,产生审美体验,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多种文学技巧,丰富的语言进行再创作,深入展现桃花源的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老师的评价可从内容、角度、技巧等方面入手,点到即指,不做深究。
此板块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过的语言积累和有关技巧,进行写作训练,同时也完成了对文章内容的情感升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五、探讨主题,小结全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和“……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文章这样安排结局有什么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表现陶渊明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对残酷的现实社会的不瞒和控诉。
增添神秘色彩,更使人向往追求,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
六、联系内涵,拓展反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桃花源”,不仅在陶渊明的心里,在他的精神里。而更在每个人的心生根发芽,它是用心灵和精神酿造的一坛美酒,它是人们精神荒漠里的一种甘露,给人们心灵慰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同学们,如果你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困苦,在现实社会感到愤懑失望,那么学学陶渊明,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我心中的‘桃花源’”吧!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安排: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便要还家
刘子骥诣太守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正课
(一)导语:
同学们,还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中国的别称有哪些?谁还记得?(中华、神州、四海、九州……)今天,老题想再问问大家:咱们土生土长的巫溪,有直插云宵的山峰,有回环迂回的河流,有善良淳朴的人们;那么,有谁知道咱们巫溪又有哪些别称呢?(桃源、峡郡……)那么,有谁知道为什么把巫溪称作桃源、峡郡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同学们,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战争的课文,这些课文提醒着我们,现代世界里仍然存在着残酷的战争,很多人因此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生活在困苦之中。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可以说,当时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三)检查预习情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便要还家
刘子骥诣太守
三、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3、逐段疏通文意。
第一段。
为业:以……为生。缘:顺着。夹岸:夹着溪流两岸。杂:别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鲜美:鲜艳美丽。异:名词作动词,诧异。穷:穷尽。
第二段。
林尽水源:桃林的尽头是溪水的源头。舍:舍弃,放弃。平旷:平坦开阔。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属:类。悉:全。怡然自乐:安闲快乐。
第三段:
所从来:从哪儿来。具:详细。咸:都。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来。皆:都。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语云:告诉(他)说。不足:不值得。
第四段:
既出:出来后,既:已经。志:做记号。诣:拜见。如此:像这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第五段:高尚士也:志向高洁的隐士。遣:派。欣然:高兴地。
4、小结
(1)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交通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不足:古义:不值得。例:不足挂齿;不足为奇。
今义:缺点。
缘古义:沿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延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舍:舍弃便舍船寻:寻找寻向所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房子屋舍俨然不久寻病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志:做标记处处志之向:以前寻向所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标记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
(3)判断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四、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文言文,谁来说说文言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简洁、典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体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语言简洁典雅的特点。
(1)完成p168三题第1小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问:大家看看,这句话中,省略的词语都有什么特点?(指称)你发现了什么?(在不妨碍理解的情况下,省略指称使行文简洁,流畅。)
(2)第2小题。
(村人问:今是何世?
渔人回答:今是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村人又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渔人再答: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
师:大家看,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渔人的回答,却用桃源中人的反应“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加以暗示,作者精巧的剪裁所体现出的简练的语言风格,令人叫绝。
(3)第3小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包括前文所说的所有内容。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A发现桃花源的经过;B村里人的生活状况;C归途中所做的标记。)
(用指代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使语言更简洁。)
(4)由此看来,同学们自己在写作时可以受到什么启发?
二、拓展延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提问:“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乃”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效果?推想一下,渔人对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现桃源人对外面改朝换代的时事感到吃惊。渔人向桃源人介绍了自秦以来的历史。桃源人因世间社会动乱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叹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3、提问:作者借这篇文章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种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作者的这种理想?
(A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B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C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中,因而想象出了他心中的理想的社会,这既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又反映出人民大众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社地,这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4、请归纳出源自本文的成语。你能用这些成语造句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与世隔绝无人问津
三、指导背诵。
指名读背诵的方法,后指导背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缘溪行→逢桃花林→林尽水源→山有小口→舍船从口入→豁然开朗→见渔人→自云先世→问今是何世→停数日,辞去→既出→及郡下→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南阳→未果→无问津者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篇8
1.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能对作者描写的理想社会进行正确的评价。
(2)掌握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词语。
(3)能补出文中省略的内容,并对文章进行准确的翻译。
2.学法指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弄清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政治主张,有助于理解作者创作此文的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译全文,难点请教老师并积累重要的词语(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正确评价“桃源式”理想社会的积极性与局限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认识本文流传下来的成语,并会使用。
二、预习导引:
1.作者简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原籍江州浔阳柴桑(今九江市附近)人,东晋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士族,少年颇有壮志,博学善文。他29岁开始做官,任江州祭酒,不久,解职回家。35岁时,在江陵做桓玄幕僚,辅佐桓玄。后因玄反迹暴露,乃离去。40岁做镇军刘裕参军,第二年因叔父推荐,为彭泽令。终因政治难图,又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便辞官离去,在官仅80余日。作《归去来辞》以明其志。此后,他一直过着隐居的田园生活,自食其力,再没有出仕。63岁时,他为自己写了《统歌诗》、《臼祭文》,不久就逝世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隐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著有《陶渊明集》。
2.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大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在此之前作者就不满黑暗现实,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而毅然辞官归隐。即使这样,但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激起了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又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题目解说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4.知识链接
嗜酒的陶渊明
陶渊明一生喜爱喝酒,他常常设酒款待客人。他如果先醉了,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有一次,他家里的酒酿熟了,他急着要喝,不等酒凉,就用头上的葛巾把酒渣过滤然后再喝酒,酒渣过滤完后,就马上把葛巾戴在头上。
三、教学过程:
(一)字音词义:
1.字音认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俨然(yǎn)豁然(huò)阡陌(qiānmò)邑(yì)
2.字形辨识
3.词语补注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二)内容解读
《桃花源记》即《桃花源诗》前边的记。记是一种记述事物的文体。这篇“记”后面是一首五言古诗,“记”相当于这首诗的序,故《桃花源记》又叫《桃花源诗并序》。
作为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奇葩,陶渊明这篇300多字的短文传诵千古而不衰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和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理想社会,勾勒出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风光秀丽的蓝图,反映了古代劳动群众追求美好的理想生活的强烈愿望。在桃花源,哗哗的小桥流水让人们彻彻底底地摆脱了肉体和灵魂的羁绊,使人的心灵完全凌驾于社会的、历史的硝烟之上,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桃花源人从秦朝的时候就来到这里躲避战乱,已经五六百年了。在这五六百年的时间里,世间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战争,人民不知道遭受过多少次灾难,而桃花源里的人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自然更不知道世人所遭受的痛苦了。桃花源里和平、宁静的幸福生活与当时赋税极为繁重的社会和动荡不安的现实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正是农民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在作者笔下,桃花源风俗淳朴,全无人世间的尔虞我诈。他们彼此之间平等相爱,就是来自世间的渔人,也被他们当作自己人一样“设酒杀鸡作食”,十分殷勤周到地招待他。这个美好的社会,正是作者对当时长期战乱、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恶劣现实的对立性的反映。作者出于对现实的失望,运用想象描绘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同时也代表了广大农民朴素的愿望,发出了人民的心声。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陶渊明不可能寻找到改变黑暗现实的道路。所以他想象当中的桃花源,还只不过是建筑在虚无缥缈中的“空中楼阁”,带有明显的乌托邦性质。但是对于一个出身于士大夫阶层的诗人来说,这已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
结构图示:
(三)特色赏析
《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古典散文。这篇美文对后代文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精于描绘,情景优美。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用优美的文笔精心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桃源仙境。这些景物极具画面感,如开头这段景物描写:“缘溪行……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陶渊明的笔下,桃花源的景色是那样的诱人:清清的小河,芳草鲜美的绿草地,满地铺洒着鲜艳的桃花……这美不胜收的景色自然令人流连忘返。作者还善于把景物描写与人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景物平添了无穷的情趣。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寥寥数语,便将一幅恬静和谐、悠然自得的乡村美景呈现在我们面前。桃花源的美景如此令人心旷神怡,自然会吸引读者饶有兴致地读完故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故事曲折,结构精巧。全文结构摇曳多姿,引人入胜。作者多用曲笔,把故事情节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充满奇趣。尤其是作者巧设伏笔,妙用悬念,精当剪裁,使故事兴味盎然,多姿多彩。如前文“忽逢桃花林”中一个“忽”字,暗含桃花源可遇而不可求,为后文写再寻桃花源不遇作了很好的铺垫。而后文的“……遂迷,不复得路……”更增加了文章的传奇色彩。
3.语言精练,惜墨如金。
本文只用了短短不足五百字,便描绘出一个曲折而优美的故事。故事讲得既生动形象、绘声绘色、扣人心弦,又结构完整,详略得当。如“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15个字,不仅交待了“渔人”从桃花源外进入桃花源内的行踪,而且对景物的奇异也作了生动的描写。又如结尾:“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短短26个字,不仅通过“高尚士”、“欣然规往”再次突出了桃花源的迷人之处,而且还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可见作者惜墨如金的文字功力。
(四)句段品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品析:这句话描绘了一幅诱人的画卷:清清的小河,芳草鲜美的绿草地,满地铺洒着鲜艳的桃花……这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一切世俗名利之争,顷刻间化为乌有。景物描写,突出了诗人想逃避现实,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这也是诗人的乐土之一。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品析:渔人的到来,让桃花源中的人着实吃惊不小,但好客的风俗流传已久,让人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动作刻画,描绘了一幅民风纯朴图,为下文叙述隔世的原因,作好铺垫。
(五)疑难解析:
我们应怎样认识作者的理想社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样一个战乱频繁、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黑暗社会里,深感痛苦和不满。但是要想改变社会现状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只好弃官归隐,洁身自爱,安贫乐道。他向往着那种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劳动、风气淳朴、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本文正是这种理想的生动写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意志和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这种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有的,完全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可以说,《桃花源记》既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定,也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作者也明知这只是一种空想,无非借此寄托自己超然高举之思,开头结尾的写法对此都有所暗示,桃源究竟在何处,没有具体点明,人们想再访也不可得。
(六)课本习题解答
第一题:1.(武陵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才发现了桃花源。既制造了悬念,引起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也为后文写“不复得路”埋下了伏笔。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生活的向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劳动群众追求没有压迫剥削的美好生活愿望。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这种想法只能是空想,因而脱离了社会实际,不可能实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第二题:放弃,离开;房屋;寻找;不久;作为;给;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第三题:①交通: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②妻子:妻和子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③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今义:①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②指某个范围或组织以外的人。③指外国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④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第四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村里人渔人渔人村里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村里人渔人村里人渔人渔人
第五题:(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识记与积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A.俨然(yǎn)间隔(jiàn)垂髫(tiáo)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B.怡然(yí)邑人(yì)叹惋(wǎn)
C.豁然(huò)阡陌(xiān)子骥(jì)
2.下列加点字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无杂树(中间)
B.寻向所志(寻找)
C.咸来问讯(都)
D.皆叹惋(感叹)
3.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意义一样的一项是()
A.遂与外人间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4.解释加点的实词。
A.缘溪行缘:_________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B.便舍船舍:_________
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_________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D.欣然规往规:_________
5.翻译句子。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寻向所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解读感悟探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读下面短文,完成6-8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这段话中产生了两个成语,它们是:A._________B._________
7.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可用古代诗人的两句诗来形容这种情形,这两句话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试题答案】
1.C
2.D
3.D
4.A.沿着B.放弃C.值得D.计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5.A.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B.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C.寻找前次做的标记。
6.A.豁然开朗B.怡然自乐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