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数学思维?学前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把幼儿的兴趣引导到对数概念的认识和运算上,有意识地发展幼儿思维,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数学思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数学思维
幼儿教师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
教师应明确幼儿的数学活动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让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时期正是人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幼儿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教师通过一定手段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等。同时,幼儿时期的数学教育与小学数学有本质的区别,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转变重视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视创新、实践的教学倾向,而应该在幼儿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重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从小形成具有发散性和创造性的逻辑思维。
例如,明明数积木,教师给了明明三块积木,说道:"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些积木,好不好?来1-2-3",明明很认真的跟着老师一起数"1-2-3","那我们一共有几块积木呢?"明明茫然地看着老师,摇了摇头。老师随之说"我们刚才不是数过了吗?现在你自己来数一数"!"1-2-3","一共有几块积木"?"不知道"这一教学案例就说明教师对幼儿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数数,而是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数学教学观念必须更新。
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阶段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不断是幼儿语言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对幼儿进行知识的引导,而数学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幼儿所处的阶段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就要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来创新教学方式,在游戏中进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感知量的多少、方位、时间和空间等。
如果教师只是采用说教式来让学生练习数学题,一方面幼儿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另一方面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将游戏与教学相联系,游戏中蕴含数学逻辑,数学逻辑促成游戏的进行,从而实现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看谁最快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测量桌子的长短,看桌子有几个铅笔长,文具盒有几个橡皮宽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游戏确蕴藏着深奥的数学逻辑,幼儿在游戏中使用不同的工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也是数学的奥妙所在。
2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充满好奇、兴趣、探求欲,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尝试,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也是儿童的显著特点,同时,数学也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因此,教师就需要根据幼儿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幼儿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通过模拟再现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幼儿重新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来实现潜移默化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更加真实、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形成幼儿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对幼儿进行了基础的大小、多少、形状、颜色等认知的培养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生活购物活动,"大家一起去购物"中,教师扮演收银员,两个幼儿扮演爸爸妈妈,一个幼儿扮演宝宝丁丁,全家一起去超市购物,丁丁去超市拿了很多东西,有香蕉、橘子、橡皮、铅笔、牛奶、饼干等等,然后去结账,其他幼儿一起观察,最后,教师向幼儿提问,丁丁都买了什么?哪些是圆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你最喜欢那个颜色?哪些是水果?哪些是文具?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通过购买的东西让幼儿对事物进行感知,并通过自身的认知能力对事物进行分类,这就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善于观察,在幼儿一日活动常规中寻找教育契机
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全面、普遍的,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时刻感受到数学的存在,体验到数学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让幼儿由内而外地感受到数学之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幼儿喝水、吃饭、如厕时经常会出现拥挤推拉,这时可以让幼儿主动提出解决办法,有的幼儿就说可以分组,将所有小朋友分成几组,然后按照次序依次进行;在幼儿户外活动时经常会抢先要做,这时可以要求他们排队、报数,按照次序依次活动;在幼儿入园离园时,家长要出示接送卡,这时可以安排一些幼儿值日,帮教师把收到的接送卡依次放在指定位置,并报出接送卡总数,统计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来等。类似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中,说明幼儿生活中确实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教育时机和内容,只要教师心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有对数学学科的了解,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抓住教育的时机,支持并创造条件让幼儿大胆猜想探索,幼儿就可以学会解决问题,获得主动发展。
3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
1.抓住“数学敏感期”,循序渐进,发展数学思维。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有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让孩子觉得容易的学习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从“量”的实际体验,,到“数”的抽象认识,逐渐培养孩子的数学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逻辑概念。
2.以“趣”导航,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兴趣是幼儿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激励幼儿有效学习的内驱力,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推助器,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幼儿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合理的游戏设计情景,让幼儿在玩中学,如:在教幼儿学习分类时,与其让幼儿坐在位置上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几何卡分类,不如带幼儿一起扫“落叶”在教室撒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背面有算式的“落叶”,然后将幼儿分组,要求各组动脑将“落叶”合理拾成几堆放在一起。这样就很容易引发幼儿的兴趣,他们在游戏中发现可以将同颜色的树叶堆在一起;可以将同一形状的树叶堆在一起;也可以将算式的答案相同的树叶堆在一起,在此游戏中,所有的幼儿都自主参与,不同水平的幼幼儿均能得到练习,提高,使得他们的个性、创造性也得到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营造赏识氛围,激发幼儿自信。自信心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能力,而赏识氛围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它是建立自信心的“孵化器”因此我们首先要建立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因为这种环境能让幼儿有安全感,从而使他们产生思维与创造。其次要建立一种激励、鼓励、感化和召唤的环境。这种环境能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有利于他们产生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机会。
4.在操作体验中发挥幼儿主动性,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操作活动是联系幼儿周围环境和心理结构的一个较好的纽带,幼儿只有通过自身的各种操作实践活动这一纽带才能独立、自主、自发地获得有关数学感性经验。那么我们就要采取探索式的操作方法,幼儿在认识三角体的基础上进行“图形拼搭”操作,幼儿并不能预知组合出什么图形,而正是“未知”吸引了幼儿,促使其主动作用于单一图形的材料。在反复的操作中,发现一个又一个的图形组合,通过主动探索,将未知变已知发展了幼儿思维;同时在拼搭的过程中,发挥了想象,释放了创造力。
4对儿童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从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土壤,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上学习数学。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让学生做生活化的练习,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我又亲自带领学生实际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学生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喜欢看的动画片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起来。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想象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利用谜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乐于猜谜语,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用猜谜语的形式组织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时,首先我让学生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话刚说完,学生立刻猜出是“手”。
然后追问:“其实,我们的手上蕴含着很多数学问题呢,你能找到吗?”学生回答“每只手有五个手指,有四个间隔。”我再问:“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很快答出“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这样,谜语导入新课,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间隔”,然后,借助实物图,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间隔,增强学生对“间隔”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高涨。
相关文章:
2.如何培养数学思维
5.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数学思维
上一篇:如何培养中职生的数学思维
下一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