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球通史》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全球通史》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这本书问世30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不断再版,不仅为英语国家读者所喜欢,而且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在全世界拥有最多读者的通史类作品。
全球通史读后感1
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形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我们看到现在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我们在对比1500年以前的历史特别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对这一理论的理解是否有点夸大了呢?
《全球通史》对中国的介绍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我们所称的“五千年文明”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外国人的压力下我们屈从地去挖掘我们的祖先的坟墓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年代久远,难道“历史悠久”便能加足我们以后在国际交往中说话的底气?难道美国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长短来作为它外交政策的依据?我们对本身历史的研究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要求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历史。时间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过去。民族、国家乃至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美国只有两三百年历史,但还不是生机勃勃,照样生活得很好?
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伏尔泰的话作为题记开始讲述1500年以后的中国:“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是最好的。”我们承认,我们不是最好的,但又有谁能说证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是最好的呢?
全球通史读后感2
《全球通史》真是一本好书!阅读它,品味它,思考它,可以提高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使思维更全面,更缜密,更人性,更向善。
书中提到,人类目前最紧迫的问题就是使知识与智慧平衡。
知识,即技术和科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智慧,即如何运用知识,而使人类和社会不断进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类掌握知识更容易,更快捷,因为知识能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所以很受欢迎,且很快便被采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类获得智慧却较之偏难,因为它在于人类对自身进行的评估要准确,对自身的反省要深刻,对自身的调整要彻底。这通常会让人感到受威逼和不舒服,因此也就易遭抵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知识与智慧的平衡,反映着技术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平衡。只有当这两种变革同时进行,交相呼应,人类和社会才可向前发展。
全球通史读后感3
本书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虽然他以《全球通史》享誉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还有大量其他作品为学术界称道。其实他的作品还远不止这一部,他的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 这部书包含了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嬗变,有帝国的更迭、宗教的扩散;有对欧亚大陆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运的宏观思考,也有对著名历史事件的详细介绍;有对人性善恶本质的哲学分析,对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的辨证评价,也有对世界愈加两极分化的人道关怀对人类历史上诸多灾难的渊源――社会变革总是滞后于技术改革――的忧虑与警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本书之所以可以享誉世界,还在于它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全球史观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其实在西方,早在启蒙时代就有人试图以全球视野来阐释历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正如作者本人所说,我们自己这一代人是西方主导的历史观中成长的,我们也生活在一个西方主导的世界里。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是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这后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世界地图上欧洲殖民帝国的消失就证明了这一点。地图上许多地方的名字和颜色都发生了剧烈变动,从而显示出20世纪中叶涌现出来的这个新世界。
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西方导向的历史观是落后于时代潮流并有误导性的。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随着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世界却已经完成了其从旧到新的转变。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20世纪60年代的后殖民世界使一种新的全球历史成为必需,作为读者,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看到这部《世界通史》时受到了一种震撼,这是一部真正打破了国家界限的作品,它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审视整个世界从古至今的每一幅过往的画面。是呀,人类总是要向前看的,不能总在打破一种桎梏而进入另一种桎梏,而是要超越这些桎梏,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之上。感谢作者,也许一部书的价值不在于他在学术上取得如何大的成就而是在于他也许会影响某个读者的生活态度,进而可能影响读者的一生。
向已故的一位历史学巨匠,本书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致敬!
全球通史读后感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传世著作《全球通史》,自从出版近半个世纪以来给全球史学界带来巨大的震撼,它从系统的全球史观出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纵览今日之世界,人们的时空观念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全球村”逐渐成为现实,整个世界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联系在一起了。在西方从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希罗多德起,编纂世界史的努力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从历史学家的这一世代赓继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可以获知,世界史是在不断消除各民族闭关自守状态中迈步的,不管在他的最初间段步履是何等蹒跚,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脚步不断的加快,全球史应运而生。这一学术文化过程生动地证明了,人类向着更广阔.更灿烂的一统世界前进的步伐是永远也不会停息的。
从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具有世界眼光,技术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正如史学家狄奥尼修斯所说:“希罗多德把历史提高到更高和更值得尊重的阶段,他决定写关于不是一个国家,不是一个民族的事情,但是他在自己的叙述中把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欧罗巴和亚细亚的多结合到一起。”这种目光远大.胸襟开阔.通贯古今等特点,对西方以后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动之中,人们从罗马征服世界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类历史的统一性,反映这种人类历史统一性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波里比阿的《通史》传播了“世界主义”的思想。中世纪西方的史学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中,神学思想的笼罩,中世纪史家的理论,打破了以前以世界作为背景的和以地理上的文明中心为中心的世界史的格局,开始构筑贯彻人类始终的世界史,构筑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包罗在上帝目的的规划之中的世界通史。
但丁(1265—1321年)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架设了一座通往近代人的世界文化的桥梁。在但丁眼中,世界历史是一个整体,它由各个国家和民族所组成;世界历史是人类智力潜力不断开掘发展和人类文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世界历史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文化繁荣昌盛和人们过着自由的幸福生活的永久和平的社会。“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人文主义史家,重新提出古希腊时期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口号,致力于记载和探索人类本身的活动,从而揭开了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序幕。鲍杜安的《世界史的结构》,让.波丹的《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凯勒尔的《古代.中世纪和新时期世界通史》,福雷斯蒂的《世界编年史》……这些著作都表现了文艺复新时期西方史学逐步摆脱上帝神学思想的干扰,而以哲学的烛光来直视人类本身,即从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情况来说明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启蒙时期”蓬勃展开的理性主义史学标志着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确立。伏尔泰(1694—1778年)在批判博绪埃的《世界通史》的过程中,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等世界史的理论,亲自编撰深入具体的世界史著作,对同时代和以后世界史理论研究和编撰产生深远影响。学术界一致认为伏尔泰的《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是近代意义上的第一部真正的世界史著作。该书抛弃了在《圣经》基础上构建的.以文明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史体系,建立起以人类文明为中心的新的世界史体系;开创性的运用比较方法,从全球的宏观角度来纵横考察人类文明史;扩大了历史研究的范围,综合研究作为整体的人类历史的各个方面,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伏尔泰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国际史学界提出的研究“总体史”或“全球史”的口号,实际上是启蒙时代编史传统的复兴。近代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的《地中海于腓力浦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 《十五至十八世纪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以及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在国际史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新的世界史体系著作都是对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世界史模式的一种回响。
十九世纪上半叶,西欧的急速进步冲昏了西方人的头脑,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大肆宣扬西欧诸民族地域人种的优越,把西欧一隅的进步视为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种典型的西欧中心论。在当代,运用全球观点来撰写世界史已成为当代西方多数历史学家的一项重要课题。自1945年以来,世界已经进入全球一体化的阶段,英国当代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最先提出运用全球观点来研究和撰写世界通史。他撰写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合乎生活的全球历史观!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正是从严峻的社会现实和虚假的社会现象之间的深刻矛盾及其所造成的灾难中。开始从历史中寻求原因,由此树立其思考和改变现实的历史研究信念:研究不是为了把历史当作一种文化装饰品,而是把它用作了解和改变社会的一种工具。从他的《全球通史》中可以看到当前的全球社会充满着无数矛盾,各种问题严重困扰着全球所有的社会,无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世界史研究愈显重要了。当代社会这种变革的根源是历史上长久存在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所产生的时间滞差,它造成了几千年以来世界历史上众多的苦难和暴行以及当前人类的困境;在世界历史上任何地方所取得的任何创造性成就都是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而互相了解这些财富有助于推动各个社会的进步;人类因面临共同的问题和前景而需要开展有效的全球合作。要认识社会变革的根源,取得各社会互相了解,开展全球合作,必须建立一种全球历史观!
自1945年以来,第三世界作为内部存在很大差别的国家类型在国际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斯塔夫里阿诺斯把第三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把它作为全球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加以考察,以求更全面的认识第三世界整体史和全球史。当前我们所关注的应该是怎么样的世界史正如殖民地革命.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冷战”引起的世界变化一样,当今世界的诸如生态失横.资源枯竭.全球的核毁灭威胁,使更进一步思考整个人类命运的全球史成为必需。这种全球史的探讨是对人类进化越来越由自己决定的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与前景的思考和分析。
《全球通史》展现了世界史的新视野。它改变了世界史研究和撰写的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取向,确立了运用全球观念.包含全球内容的世界史新取向;确立了把世界史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整体性或全球性研究方法。它改变了历史研究泥古不化的状况,体现了世界史的当代性和全球性。当代社会之中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引起全球各个领域.各个社会的深刻变革,所以要求历史学家在世界史中研究这种变革,因为至今世界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连续不断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历史,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制度.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方面变革的历史。《全球通史》以今察古,以古鉴今,目的是要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之间存在的严重的时间滞差及其将要造的灾难,从而为实现人类美好的前景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通史》是一部“醒世箴言”是一部当今世界的“资治通鉴”。
全球通史读后感5
二战后直到今天,在世界历史研究上产生了两个伟大的历史学家,一个是我们熟知的英国史学大师汤因比,他的历史巨著《历史研究》开创了世界历史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再一个就是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阿若斯,《全球通史》就是这位史学大师的代表作。
对于世界历史的研究,以往的历史学家几乎都是奉行欧洲中心论,所谓的世界史就是欧洲史。这种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史直到伏尔泰那部著名的《风俗论》面世才开始得到纠正。之后出现了多部以全球视角撰写的世界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历史研究》和《全球通史》。 此三部都是以全球视角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的历史著作。《风俗论》采取对比法探讨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历史。此书全名叫《论世界各国的民族精神,礼仪和风俗习惯》,从此书的全名上即可看出这是一部包含很多国家在内的世界史著作。伏尔泰在此书中通过罗列对比认为,欧洲文明只是诸多文明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阿拉伯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等等。他第一次系统地将这些文明同欧洲文明并立考察,得出世界历史其实是人类精神史这一新的历史观点。汤因比进一步批判欧洲中心论,认为西方文明只不过是21种文明中的一个。汤因比在其《历史研究》中还首创了历史研究模式,我们现在称其为汤因比历史模式,即历史研究的三大模式:希腊-罗马模式,中国模式,犹太模式。这种历史模式遂成为当代西方历史研究的流行作法,斯塔夫阿若斯的《全球通史》也受到此模式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希腊-罗马模式,中国模式,此外还有印度模式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全球通史》除受到汤因比历史模式影响外,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世界历史划分为1500年前和后两个阶段。之所以如此划分,斯氏认为1500年前的世界各国是各自封闭的,1500年后世界各国才真正开始相互影响,彼此磨合,历史真正走向了世界范围。为此,斯氏的《全球通史》也分成两个部分,上卷为1500年前的全球通史,下卷为1500年后的全球通史。在斯氏看来,1500年后的历史才是真正的世界历史。为何这么认为?“回答是,1500年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全球通史》下卷1500年后的世界,第三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何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果单从打破各个民族的固步自封彼此隔绝的状态这个意义上讲并不足以说明问题。罗马帝国,蒙古帝国都是跨地区性的超级大国,同时都打破了许多彼此隔绝的民族,但两个帝国对后世的影响随着其退出历史舞台而渐微。尤其是蒙古帝国本身就是一个落后的种族,更是没有给后世留下什么有意义的遗产。随着两个帝国的崩溃,世界又回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然而,1500年后的再次打破,其影响却是深远的直到如今。那么1500年后世界性的封闭状态被谁再次打破了?那就是西欧。
从1500年开始西欧开始推行扩张主义,北美大陆被西欧强行占领,亚洲、南美、非洲开始遭到西欧的经济、军事、殖民侵略。同时,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等一系列变革都发生在西欧,并向世界范围推进,直到今天。这就是《全球通史》下卷的主要内容。斯氏在叙述这段世界历史时几乎是一气呵成,使人有一口气不读完不罢休之感。他以西欧这一系列历史事件为主线,着重描写了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同时通过对中国、印度、日本等国的描述侧面阐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西欧雄心勃勃地大肆扩张,大力变革的时候,这些国家在干什么,不用问依然是固步自封,我行我素,自我欣赏,根本就不在乎外部世界正在变化。如果在上卷中,斯氏还在用赞美的口吻描述中国、印度等古代文明时,那么下卷对这些文明的描述就多少带有无奈甚至是讥讽的口气。比如在介绍中国的一节中,斯氏说道:“从十四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欧洲人开始侵入中国为止,这个时代是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拨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假如在普通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在这样的一个年代,稳定成了可诅咒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在一个发生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的时代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全球通史》下74页)
中国文明正如斯氏上面的论述那样事实在十九世纪末就已经结束了。印度、穆斯林等文明事实上也同样地结束了,世界历史舞台上只有朝气蓬勃的西方文明一花独放,并且绚丽四射。因此,整个《全球通史》下卷其实就是一部欧洲史,当美国兴起之后,再加上美国史,实际上也等于欧洲史,其它各国只是个陪衬。看文字数量,看全书布局,看章节标题,无论怎么看,“1500年以后的世界”就是欧洲人主导的世界史。斯氏也把重点放在下卷上,上卷40万字,下卷70万字,可见斯氏显而易见的“倾向性”。这就是斯氏的全球史观,仍然是欧洲中心论。
欧洲中心论,为何有这种倾向?看看当今世界谁主沉浮?难道不是欧洲、美国在唱主角吗?不可否认当今的世界舞台上就是欧美在唱主角。这是1500年后欧洲进行的一系列革命的结果。日本后来居上,通过向欧洲学习革新洗面也成了欧美同一战壕的战友。而中国,印度,还有穆斯林国家却将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一切革命,所以至今经济落后,政治落后,人民生活落后,精神生活也错乱不堪。斯氏如有欧洲优势论不也顺其自然?
历史的发展是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有其主流。斯氏在《全球历史》上卷“世界历史的结构”一节中说世界历史不是国别史的总和,“因此,研究重点应放在那些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运动上。”所谓“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运动”就是世界历史的主流事件。历来有史学家将世界历史划分成不同的阶段。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史学家波丹将世界历史概况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宗教阶段,第二阶段是城邦国家,殖民扩张,法律制度,第三阶段是战争和科技。之后法国又一个史学家孔多塞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十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原始部落时期;第二个时期是畜牧文明,直到农业文明;第三个时期是农业文明直到文字的出现;第四个时期是希腊时代;第五个时期是罗马时代,第六个时期是黑暗时代,第七个时期是文艺复兴至印刷术的出现;第八个时期是科学和哲学发展;第九个时期是笛卡儿至法兰西共和国;第十个时期是未来的时期是完美的理性之国。这两个历史学家都生活在十八世纪前,还没有看到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等西方变革,故历史的分期只止于他们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并且很显然,以上分期全是基于欧洲的历史。据此,放眼全球,我们可以把世界历史大致分成1原始时期,2畜牧时期,3农业文明时期,4古典文明时期,之后5是工业文明,科学革命,政治革命时期。6是当代的世界。每个时期历史都有其主流,也就是历史的主线,谁掌握了主流,沿着主线发展谁就是历史的主人。我们中国在前四个时期(也即1500前的世界历史中)可以说是一直掌握主流,领先于世。印度、中东等地区也曾在古典文化时期辉煌过。但是当进入第五个时期,便从历史主角地位上退了下去,让给了西欧。
西欧之所以登上历史舞台唱主角,就是因为西欧在历史从农业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这个关键时刻掌握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世界的发展从蛮荒状态经历畜牧文明、农业文明各阶段必然要走向工业文明阶段。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西欧(包括其衍生体美国)顺其历史发展趋势,一直昌盛至今。而中国、印度、中东等国家却没能及时跟上形势,至今仍然落伍。欧洲文明代表了人类的进步趋势。工业革命、科学革命,进而政治革命难道不是任何国家发达的必由之路吗?前面提到伏尔泰说过世界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精神史。随着这些革命而产生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这些观念难道不是人类应该共同享有的普世价值吗?这些价值观念正是人类发展几千年从各种历史教训和经验中获得到的精神财富。有观于此,斯氏的全球史尽管着眼于全球,但主线还是以欧美为主,这一点不能不被理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世界历史编撰上欧洲中心论被正式打破,史学家们的观念开始转变目光放眼全球可以说是从一战之后才真正开始的。一战打碎了欧洲人梦想,接踵而至的二战再次将欧洲从里到外击个粉碎,经济崩溃,精神颓丧,以往的欧洲优势论受到沉重的打击。这个时候许多历史学才不得不重新思考,新的不再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史著从此开始大量出版。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撰的。二战后世界格局为之一变,苏联突起强行争霸世界,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东西方对抗,美苏争霸,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大战,穆斯林世界与西方世界的冲突等等使得欧洲地位下降,美国受到挑战,世界处于多极对抗之中。斯史的《全球通史》就诞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可以看得出来世界的形势的变化使得历史学家们不得不重新编写世界史。但世界史的编著仍有欧洲(现在可以说是欧美)优势论的遗痕,这部《全球通史》就是这样,从整个历史的脉络上看,这种遗痕在斯氏的这部史著中表现的很明显。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欧美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强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的硕果仍然在支撑着整个西方文明。任何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要想富强必须走欧美之路大力发展工业,科学,改革政治,这是唯一的出路,别无二路。这就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国等国家不按此路发展,欧美永远居于优势,世界史的编写也不可能完全彻底根除欧美中心论。
相关文章:
5.高中生的学习技巧
读《全球通史》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上一篇:读《全球通史》有感范文5篇
下一篇:神雕侠侣读后感范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