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和执行者,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每一个环节,抓住一切契机,对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塑造优良的品格和个性。 那么老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小学语文课堂只是语文学习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一小部分,通过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有效途径。第二课堂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有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学生把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相互合作意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第二课堂也为性格孤僻的小学生提供了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使这些孩子意识到交流带来的快乐、增加勇气、增强自信、完善人格。语文教师要定期开展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读书活动、兴趣小组、社会调研、征文竞赛、知识竞赛等等。这些活动充分挖掘了小学生的潜在才能、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全心理素质和完善人格。同时,第二课堂也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注重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重视教学环节不仅能让老师的课堂教学顺利开展,而且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4]。因此,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每个环节,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环节里。例如,在讲授《触摸春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一次“扮演盲人”的亲身体验活动,让学生蒙上眼睛在教室中读书、走路、写字。设身处地感受盲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便。当活动结束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会,进而为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这个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做铺垫。再比如,在讲授《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时,可以预先设置导入环节,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由此产生共鸣:我们应该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怀有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这样就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整体把握。再比如,在讲授《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时,在理解和感悟环节,教师可让小学生找到文章中老人爱海鸥的语句,然后细细品读,深入讨论和交流,使学生真正感受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
通过读写训练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读写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教师可通过读写训练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写作最能体现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及时引导。比如,教师在讲授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六”课程时,有些小学生在作文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写作中阐述了对父母的抱怨,此时教师可以在评语中使用一些“悄悄话”,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启迪学生,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再比如,班里有个学生,父母离异,所以性格表现很内向。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一件难忘的事》。这个学生写到:有一次他发高烧,但是没告诉家长,而是同学陪他去看病,如果不是同学陪着我,我很想跳楼。我赶忙在评语中写到: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找老师,老师愿意和你成为朋友。人生总是有坎坷的,微微一笑,生活很灿烂。日后,我经常找他交流谈心,也经常在他的写作中写一段鼓励的评语。久而久之,该学生的性格变得开朗了。
2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提高自身修养,注重人格的表率作用。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利用人格的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去消除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以逐步增强学生对人、对社会、对自然强烈的责任感和建设未来的使命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更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营造和谐氛围,优化心理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这一精辟见解不仅强调了师生交往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怎样才能善于与学生交往。
第三以朋友的身份走进课堂。试想:一位摆着架子,整天板着脸不与学生沟通的教师,怎能让孩子们没有心理负担地与你接触?又怎会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呢?小学生心理状态还不成熟,遇事容易受挫折,便会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就更需要教师做他们的知心人,耐心倾听他们倾诉,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那样,他们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敢于面对挑战,适应社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发言必将积极许多,因为他们没有太多顾虑。他们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是完全不拘束的,胆子特别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了心理负担,思考的环境也轻松了,自然,效果也就更好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四以长辈的身份开导学生。教师的身份应是多重的,教师的责任也是多方面的,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让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然而学习上的困难等还会使他们产生忧虑。如有的孩子,父母对其学习的期望值很高,这些学生每次考查前都会忧心忡忡,怕万一“失手”,该如何是好?教师此时就应以长辈的姿态出现,告诉学生成绩并不代表全部,它只是我们平时学习的一次并不全面的检查,况且,语文这门功课不是一个分数或等第所能测量出来的,只要你认真学习,学得能力,学到本领,不要太在乎这一两次成绩,如果我是你的父母,我会理解你的,相信你的父母也会的。细心开导,孩子们逐渐会对此忧虑慢慢减轻。然而,解开了束缚后,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佳。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激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人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怎能接授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养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媒体激趣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是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试想,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会更佳。又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如画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投影片、小石潭的方位、概、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果用电视录象或电脑媒体,色、形、声结合,更有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对比激趣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故乡》一课为例,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描写,可采用对比启发,分析时,教师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兵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理解加深了。
4营造语文课堂良好氛围
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 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 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 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 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的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 的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 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 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 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 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 跃,学习效果好。
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 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 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 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 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 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 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 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 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 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 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 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 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 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 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 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 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 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 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譬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雪》时,笔者让学生找 出喜欢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 流,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 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这 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情景,尤其是 ‘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 般的小手’,很好玩。”当笔者一问什么是“呵”时, 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一时课堂笑声一片,活 力迸发。又如《两小儿辩日》,几乎都是学生在疏通 文意在争辩。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 的教育观,由传授知识向学生终生发展延伸。世界 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 不会学习的人。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昕的教学 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 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
相关文章: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小学语文排序题方法技巧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