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有没有副作用
黄芪在中国已经具有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了,受到了很多中国人的喜爱,那么你会知道黄芪有没有副作用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黄芪有没有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黄芪有副作用
中药黄芪又名北芪,可生用或蜜制用。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现代中药学认为它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的作用。李时珍所着的《本草纲目》认为“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通作黄芪……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黄芪在民间有较高知名度,常有人用它来煲汤进补,从中医临床看,黄芪是一味好药,作用强大且独特,一般临床使用数十克后患者的脉象马上就会有反应,精神和体力会有改善,正确合理地使用则收效明显。但必须注意的是,它的副作用同样强大。
黄芪性温而药力向上升(补气升阳),相同剂量时补气的力量又比党参大,临床上药力和药势不易监控,配伍上难以充分协调,使得它在内科使用上有较大的局限性。而春季气候温暖,湿热之气盛,使用黄芪容易导致以热助热,尤其不利于黄芪药力的充分展开。更重要的是,使用黄芪在中医临床上容易补火(性温补气)助邪(疾病或一些致病因素),一旦缺乏准确全面的辨证水平和控制其副作用的技术,那补药入口就可能会变成毒药,危害很大。
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迅速出现“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转病势。正因为黄芪有上述缺点,所以,被尊为中医医圣的张仲景在其经典着作《伤寒杂病论》中,非常广泛地使用人参(主要指党参)进行补气,而使用黄芪则只有数条,可见医圣深刻体会到黄芪药好难用,不宜滥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临床上,一般人经常单独使用黄芪进补或一次性大量进补,那是没病找病或加重疾病的危险行为。使用黄芪进补,一般要由少逐渐增加,边服边观察有无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或是否出现闷、痛的感觉,一旦有则应停用或配药才能用;如果乏力、多汗或气喘等症状减轻,精神和体力改善而又无上述副作用,可增加用量。更安全的方法则是先用党参,有效而无副作用后再加用或改用黄芪,使用黄芪时采用逐步加量的方法,以身体能耐受而无副作用为度。最安全的方法是配方使用。
综上所述,用黄芪煲汤进补必须谨慎,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这样做。应谨慎使用药力强大的药物(包括植物和动物)经常性进补,尤其是病人,否则,可能导致养生变伤身。
适合吃黄芪的季节
春季气温变化快,老幼体弱者更容易反复感冒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中医上称为“表不固”,此类人若常吃黄芪牛肉汤,可以筑造起一道抵抗感冒的屏障。中医有一个汤剂叫“玉屏风散”,形象地说它就像玉一样珍贵结实,好比一面屏风,把风寒挡在外面,使屏风内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不受侵害。
该汤剂由黄芪、防风、白术三味药组成,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黄芪。而食疗则可选择黄芪牛肉汤,取牛肉250克,黄芪10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红枣10颗。将牛肉洗净切块,汆水后捞起,锅里倒入适量清水,放入洗净的黄芪、防风、白术、红枣(去核)煮30分钟,再放入牛肉小火煲一个小时,拣出药材,加入适量姜葱接着煮10分钟,下盐调味即可食用。这道药膳有益气补肺,养心安神,强身健体之效。
从季节来说,黄芪是可以吃的,一年四季都可以的,当归粉可以冲水喝,每次5克左右;黄芪片每天都可以泡在茶里喝,泡上几片就行了,很好的。
黄芪药用配伍
补中益气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固表敛汗
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利水消肿
急性肾炎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
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托疮排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此外,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
猜你喜欢:
1.哪些人不能吃黄芪
4.黄芪的功效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