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使血常规检测变得更为快捷和方便,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因而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且重复性也更好。大量的研究表明,血常规的检测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标本采集后的放置时间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的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接受血常规检测的41例静脉血液标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仪器与试剂 仪器:瑞典CA620血细胞分析仪 (按照仪器维护保养要求进行维护,定期使用校准品 进行校准,检测前已经做好各项质控,空白计数符合标准);试管: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2ml),添加剂: EDTA-K2。
1.3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集41例的 静脉血标本约2ml,将其充分混匀,并在室温下(18℃~ 25℃)放置,分别于采集后1min、5min、10min及30min 进行血常规检测。
1.4统计学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方法数据通过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 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对检测结果进行以时间为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41例静脉血标本(EDTA-K2抗凝)在采集后 的1min、5min、10min及30min测得的血常规结果进行统计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血液标本在30min内WBC、RBC、PLT、Hb和 HCT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是MPV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41例静脉血标本在不同时间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x±s)
血常规各项指标 | 1min | 5min | 10min | 30min | p |
WBC(×109/L) | 6.85±1.60 | 6.88±1.66 | 6.83±1.63 | 6.82±1.66 | 0.999 |
RBC(×1012/L) | 5.03±0.45 | 5.00±0.45 | 4.98±0.44 | 4.86±0.62 | 0.468 |
PLT(×109/L) | 186.9±41.1 | 188.9±41.5 | 191.7±41.9 | 195.0±43.1 | 0.832 |
Hb(g/L) | 150.8±13.0 | 150.0±12.9 | 149.6±12.9 | 147.9±13.4 | 0.78 |
HCT(%) | 46.5±3.9 | 46.1±3.9 | 46.0±3.9 | 45.5±4.2 | 10.748 |
MPV(fL) | 7.8±0.7 | 8.0±0.7 | 8.2±0.9 | 8.4±0.7 | 0.007 |
注:WBC为白细胞;RBC为红细胞;Hb为血红蛋白;HCT为红细胞压积;PLT为血小板; MPV为平均血小板体积 DOI:10.3969/j.issn.1672-9463.2016.06.030 87·
3、讨论
血常规测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采集的抗凝剂、温度、时间、方法学等本研究主要从时间方面进行研究。本研究发现,在室温条件下,采集的血液标本在30min内WBC、RBC、PLT、Hb和HCT的检测结果并无影响,但是MPV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结果在10min后明显升高,这和大多数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认为标本采集10min后检测结果才较为稳定
采集血常规标本的试管中虽然使用了抗凝剂,但是离开机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体的血液依然会发生部分凝聚。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继续延长,凝聚的血小板又会自动解凝。因此,标本的放置时间会对血小板检测结果造成更为明显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当血液标本采集后,MPV随时间的延长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血小板结构和生理机制有关。血小板是体积较小,膜薄易碎,易黏附、聚集和破坏的细胞,血液离体后由于渗透压的影响及塑料抗凝管管壁诱导血小板结构发生变化等原因,随着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肿胀或产生构型变化,使MPV增大。
综上所述,为了减少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应注意采集标本后要充分与抗凝剂混匀,也要注意采集后放置时间不宜过短,应 至少放置10min后再对标本进行检测,以减少由此引起的误差,使检测结果更准确可靠。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上一篇:血常规分析仪简易操作规程
下一篇:血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