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腹泻时中医针灸可帮您
腹泻亦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本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泄泻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虚弱等,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两者互相影,互为因果。
中医将腹泻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
急性泄泻,因饮食不节,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或暑湿热邪,客于肠胃,脾受湿困,邪滞交阻,气机不利,肠胃运化及传导功能失常,以致清浊不分,水谷夹杂而下,发生泄泻。
慢性泄泻,由脾胃素虚,久病气虚或外邪迁延日久,脾胃受纳、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清浊不分而下;或情志不调,肝失疏泄,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成泄泻;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下泄。
腹泻虽不是什么大病,但次数过多,体内大量的电解质及水分就会随粪便流失,很快出现周身乏力等症状,也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除了中西药物治疗方法外,针灸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也可以迅速止泻,减缓全身症状。自80年代中期以来,已开始中应用针灸治疗本病并取得较好效果,虽然报道还不多,但值得注意。常用的方法有艾敷穴注法、针灸法等。
一、基本疗法
急性泄泻
1、寒湿
主证:泄泻清稀,腹痛肠鸣,喜温畏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多沉迟。
2、湿热
主证:腹痛即泻,泻下黄糜热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兼身热,口渴等症,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3、饮食所伤
主证:泻下粪便臭如败卵,腹痛肠鸣,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气不欲食,舌苔垢浊,脉象滑数或弦。
治法:取足阳明经穴为主。寒湿证针灸并用(或膈姜灸)以温中利湿;湿热证针刺用泻法,以清热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利湿;饮食所伤,针刺用泻法,以调中消导。
处方:天枢 足三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证配穴:寒湿:加中脘、关元;湿热;曲池、阴陵泉;饮食所伤:内关、梁门。
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整大肠的传导功能;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可通调胃腑气机;针灸中脘、关元可温中散寒祛湿浊以止泻;曲池清阳明之热,阳陵泉利小便以除湿,二穴合用以清肠胃之热治湿热之泄泻;饮食所伤针内关通调三焦气机,梁门以消食导滞,二穴共收调中消导之效。
慢性泄泻
1、脾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主证:大便溏薄,甚则完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炎苔白。脉弱无力。
2、肾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主证:每天黎明之前即泻,肠鸣腹痛,泻后则安、腹部凉,时有腹胀,下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取任脉、及脾胃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及灸法,以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处方:中脘 天枢 关元 足三里 地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证配穴:脾虚:脾俞、太白;肾虚:肾俞、太溪。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方义:中脘腑会,又为胃之募穴,健有调肠止泻;天枢大肠募穴,调肠以止泻;关元温肾,足三里健胃,地机健脾,三穴共收温中散寒止泻之效;脾阳虚加灸脾俞、太白以健脾温阳,肾虚加肾俞、太溪以温肾止泻。
二、其他治疗
1、穴位注射法
选天枢、上巨虚。用黄连素注射液,或用维生素B1、B12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2、耳针法
选大肠、胃、脾、肝、肾、交感。每次以3-4穴,毫针刺,中等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针灸治疗急慢性泄泻效果较好,但对严重失水或由恶性病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变所引起的腹泻,则应采用综合性治疗。
预防调护
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等。 泄泻病人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宜吃甜、冷、肥腻的食物。某些食物进食后会引起泄泻者,应忌食。 慢性泄泻病人,应加强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如体操、太极拳、气功等。
患上腹泻时中医针灸可帮您
上一篇:探究针灸的“气”是否真的存在
下一篇:针灸的角度方向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