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放血的作用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针灸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是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那你了解针灸放血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相关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针灸的作用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针灸的作用如下:
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扶正祛邪,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二、针灸的分类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1、毫针刺法,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2、拔罐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3、梅花针疗法,梅花针疗法,也称皮肤针疗法,即由五根或七根针结成丛针,弹刺皮肤经络穴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艾灸,艾灸疗法有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等。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三种。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艾条,点燃,使其通过针体传入穴位内。
三、放血疗法的历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医的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现在的一次性点刺针更适合临床应用和百姓大众的自我治疗方式。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
四、针灸放血也有局限
童童前几天感冒发烧了,妈妈刘女士听说在手指上“放点血”就能退烧,还特意到网上搜寻了一番,看到一家论坛上有位妈妈成功介绍了自己为女儿“针刺放血”退热的“经验”,说5分钟的时间内,女儿体温从39.8℃降到了37.6℃,效果非常神奇。刘女士也想效仿此法,可是却过不了心理关,针剌放血退热真有如此神奇功效吗,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和刮痧一样,针刺放血是一种古老的中医传统疗法,根据不同病情,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特定腧穴或部位的浅表血管,通过放出适量的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古称“刺络法”。实践证明,放血疗法对高热、神昏、中暑及各种疼痛均有一定疗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但是,当小孩发烧的时候,家长是否可以也采用“针刺放血”的方法来退热呢?这时,家长首先要判断轻重,倘若是感冒引起的,或是轻微中暑、扁桃体发炎等引起的发热,可以用针刺放血法治疗,然而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概而言之就是“消毒、少量、注意禁忌症”。
医院里用的三棱针、小眉刀都经过了严格的消毒,家里没有这些工具的话,可以用缝衣针、注射器针头、瓷片、剃须刀等代替,但是“针具”一定要注意消毒,须将“针具”放入沸水中至少煮沸10分钟,操作者的双手和患者的放血部位也要用酒精消毒后才能操作。
“少量”的意思就是放血的量要把握好,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每日或隔日1次,若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另外,对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血管瘤的患者及晕血者、贫血、低血压、孕期、过饥或过饱、醉酒、过度疲劳、体质虚弱者等,都不宜使用本疗法。
当然,此疗法对一些实热证引起的发烧虽然有效,但也不是万能,且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操作不当,扎口过大,或消毒不到位,还很容易引起感染,也并不是每个经“放血”治疗后的患者都能达到退热的目的。因此,专家建议,孩子发烧如果温度不是很高的话(38.5℃以下),可先采用物理方法降温,如酒精擦浴、毛巾湿敷、多喝水等,或配合中医推拿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大椎、曲池特定穴位也能很好的帮助降温。如遇急症,还是应及早就医,在没有医学常识的一般家庭,家长最好不要盲目采取“放血”法为孩子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