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争先锋演讲稿(2)
战略上,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政同责。党政同责是抓工作、抓发展的举国战略,这是我们的体制优势和政治优势。脱贫攻坚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是一项经济工作,必须党委、政府同担责、齐上手,重大问题同研究、同推进。脱贫攻坚必须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不仅要把方向、谋全局、抓大事,更要深入一线抓落实,“往前冲、跟我上”,要成为我们队伍的统一口令。
二是坚持联动发力。赢得全胜关键在于联合作战。扶贫工作涉及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我们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市、区县、乡镇、村四级纵向联动,责任要联动、工作要联动、措施要联动。部门与部门之间要横向联动、互补互促、正向给力,要努力形成市级牵头抓总、服务协调,区县分工负责、扛大梁,乡镇阵地作战的工作格局。
三是坚持重点突破。拿下全胜首要在于局部取胜。抓住照金地区、铜罕沿线、金锁西片、洛河西岸等脱贫攻坚重点区域,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集中力量突破。要盯紧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点问题,人财物向基层一线倾斜、向重点贫困区域集中。要以钉钉子精神,一个区域一个区域解决,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消灭,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贫困在减少,年年有变化。
四是坚持点面结合。夺得全胜核心在于系统作战。要抓“面”,更要抓“点”,既推进镇、村整体脱贫,又抓好贫困个体脱贫,要关心“平均数”,更要关心“个人差”,防止“重村轻户”“重平均轻短板”“重人均收入、轻生活质量”,防止村组“单打独斗”,防止搞“数字游戏”。面上的贫困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不足造成的,要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弥补社会事业欠账,壮大特色产业引擎。点上的贫困问题,要因地因人而异,找准穷根,扶到根上,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战术上,要突出三个关键:
一是底子要清。底子不清就会盲目蛮干、浪费资源,还会造成不公平。要深入开展走村访户,全面摸清贫困现状,决不能停留在听汇报、看材料上,一定要到贫困的前沿阵地,蹲在战壕一线指挥,研究解决问题。要搞清谁最穷,精准找到脱贫对象,抓住最贫困的村,扶持最困难的户,办好最急需的事。要精准建档立卡,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动态管理、规范管理。要搞清为什么穷,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
二是办法要实。就是要实打实、出实招,落实好“五个一批”的工作措施,坚持生产与生活并重、住房建设与产业开发并举,多条战线作战。一抓住房扶贫。当前我市农村还有一批人住在危险地带、危旧房中,有些地方还存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群众的住房问题解决不好,我们心里都不安。这方面,不能搞“一刀切”,要尊重群众意愿,能整体搬迁的就搬迁,不宜搬迁的,就地改造、就地建房,不能因搬迁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在异地搬迁中,要优先将地质灾害、地方病区村户纳入搬迁范围。二抓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果吃果。产业形成有一个过程,原有的产业要提升规模效益,不能盲目另起炉灶。要坚持项目扶贫,放大照金效应,加大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景区建设相结合。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充分用好“互联网+”资源,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完善网上销售供需对接机制,让农产品易销售、卖上好价钱。三抓基础设施扶贫。要着力加强生产道路建设,统筹规划,加快实施。四抓社会保障扶贫。医疗卫生、子女上学等社会保障措施要全面跟进。要格外关注残疾人、农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关注贫困家庭孩子就业问题,给予特殊政策关照,不能让贫困学生刚毕业就失业,杜绝贫困代际相传。还可以在农村贫困家庭选一些认真负责的人,当护林员、保洁员,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这样就能实现就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五抓脑袋扶贫。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扶贫先扶智,要强化造血功能,拔穷根。科技人员要送技术到村到户到人,要让贫困群众有一技之长。扶贫更要扶志,激发群众艰苦创业,尤其是要让农村里的懒汉有事干、忙起来,不等不靠,把日子过好,既富口袋更富脑袋。
三是政策要用足。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铺开,我们要在承接落实政策的同时,拿出针对性的配套办法,把弹药备足,武器用好,政策项目到乡镇、到村组。特别是要用好扶贫资金,有效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对口援助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捆绑统筹使用,但决不能“撒胡椒面”,搞区县、乡镇平衡。要把全市压缩的“三公经费”和公车拍卖资金全部用于脱贫攻坚。
关于城市扶贫工作,要按照赵正永书记强调的有房住、有工作、有医保救助的要求,确保城市贫困居民安居乐业,特别是要做好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以及相关设施的配套。
脱贫攻坚争先锋演讲稿篇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扶贫开发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发展和延伸了党的共同富裕理论,开创了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新思路新境界。作为一种全新的治贫方式,在实践推进中,迫切需要我们转换思维理念,创新方式方法,运用科学思维和手段谋划推动工作,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
一是精准思维。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把握精准内涵,树立精准理念,加快精准脱贫,需要“坚持五个导向、力促五个转变”:坚持重心下沉的帮扶导向,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认真落实“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要求,一户一户帮,一人一人扶,先脱户、再脱村,有序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坚持数据支撑的决策导向,由“经验管理”向“精准管理”转变,拓展运用大数据平台的信息采集、筛选甄别、决策分析和动态监测功能,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掌握致贫原因,精准制定脱贫计划,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精准监测脱贫进展,不断提高精准管理水平;坚持需求引领的投入导向,由“撒胡椒面”向“量身定制”转变,紧扣贫困乡村和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对照脱贫退出指标体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更具针对性地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产业发育不足等短板弱项,实现政策效应、资金效应、帮扶效应最大化;坚持强化内生的动力导向,由“物的要素”向“人的要素”转变,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突出加强乡村教育和农民培训,从思想观念、技能素质和就业创业机会等方面入手,整体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全面激发创业热情,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坚持时序倒逼的绩效导向,由“实施过程”向“目标成果”转变,在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的脱贫时序,以目标成果倒逼任务落实,倒排工期,细化节点,精准发力,积极稳妥完成脱贫目标任务,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是整体思维。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等方方面面,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需要全局着眼、整体谋划、系统推进。根据目前脱贫攻坚运行情况,应注意把握好三个问题:首先,工作摆布要突出全局性,防止“两张皮”现象。切实强化一号工程意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围绕脱贫抓发展、加快发展促脱贫,推动精准扶贫与各项建设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形成“大扶贫”格局。其次,方案落实要强化整体性,防止“打折执行”现象。“1+17”精准扶贫方案涵盖产业培育、基础改善、公共服务、基层党建和帮扶力量整合等各个领域,贯穿“精准性”要求,体现“组合拳”特色,只有不折不扣执行到位,才能凸显扶贫政策的综合效应。要把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注意加强项目资金的衔接配套、帮扶力量的有效整合、职能部门的协同作战,全面抓好落地见效,从整体上改善贫困乡村的落后面貌。再次,帮扶措施要体现系统性,防止“顾此失彼”现象。针对贫困村户制定的帮扶措施,既要精准有效,也要彼此耦合,统筹考量贫困群众致贫的多重因素,找准症结,综合施治,从帮产业促增收、帮基础促改善、帮服务促提升、帮培训促技能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是协调思维。协调发展理念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推进精准脱贫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之一。要坚持区域协调补差距,以城乡一体化为发展方向,以新型城镇化为重要载体,切实加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力度,运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运用城市资源建设农村,运用现代文明培育农民,在推进“四化同步”中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要突出领域协调补短板,着眼“两不愁三保障”和“两个确保”的底线目标,协调推进贫困乡村的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改善等各领域建设,统筹抓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工作,特别要针对当前贫困群众普遍存在的“两低四难”问题,盯住短板,集中攻破,尽快补齐弱项,让广大群众共享精准扶贫成果。要加强内外协调补不足,对内重资源整合,以专项方案和脱贫规划为引领,项目资金必须整合,帮扶资源必须汇拢,部门履责必须协同;对外重力量凝聚,加快区域开放开发,扩大东西对口帮扶,拓宽社会扶贫领域,鼓励引导域内外各种资源、各种力量参与到精准扶贫主战场上来,有效解决脱贫攻坚投入不足、力量薄弱的问题。
四是多元思维。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是精准脱贫的关键所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尤其是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农民增收制约因素较多,有效解决增收难题,需要树立多元思维,多措并举,多策发力,多渠道增收。要持续扩大经营性收入,把产业培育作为促进增收最稳固最有效的途径,以“五个百万”增收工程为抓手,发挥资源优势,对接市场需求,形成区域脱贫有特色优势产业支撑、村户脱贫有多元富民产业支撑的“一线多点”产业扶贫格局。要稳定提高工资性收入,加快劳务市场体系建设,整合使用培训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开展定人订单定向培训,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不断扩大技能型、智能型和长期型劳动力转移就业比例。要充分挖掘财产性收入潜力,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培育和引进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建立农村产权、资源资本化和农民财产权有效实现形式,扩大贫困户多种形式参与度,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沉睡”资源,激活财产增值空间。要稳定增加转移性收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退耕还林等补贴及时足额地兑现到农民手中。
五是持续思维。消除贫困是一场接力赛,帮助现有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让农村社会彻底告别贫困,迈入全面小康,需要切实保障脱贫攻坚的可持续性。要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贫穷既是财富函数,更是能力函数,消除贫困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夯实增收基础,找到贫困人口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可靠渠道。要把持续增加收入和持续增强素质作为精准脱贫的两个关键点来抓,以高收入摆脱贫困,以高素质抵御返贫,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脱贫。要建立可持续扶贫的资源保障机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推进精准扶贫,扩大扶贫供给总量,优化扶贫投入结构,提高扶贫攻坚效率,积极稳妥地推进脱贫工作,尤其要重视加强已脱贫乡村扶贫资源的后续跟进,做到扶持政策不变、驻村工作队不撤、帮扶力度不减,切实巩固脱贫成果。要建立防止返贫的监测机制,依托大数据平台和“853”精准管理等手段,精准分析致贫原因,精准监测返贫人口,有针对性制定落实帮扶举措,切实把贫困发生率和返贫率控制在最低程度。要把已脱贫退出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纳入监测范围,定期开展回头抽验,动态监测脱贫成效,切实提高精准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六是联动思维。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是全社会的责任,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整合资源、凝聚力量,统筹用好行业部门、驻村帮扶、社会扶贫和农民主体等各种力量,形成各方联动、合力攻坚的推进态势。切实强化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督促各级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加强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在实施扶贫项目、落实脱贫任务中紧密衔接、协调推进。加强驻村工作队员教育管理,把驻村干部的帮扶优势与贫困群众的脱贫需求有效对接起来,切实发挥好精准扶贫的管道作用。积极发动各类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和社会爱心人士踊跃参与、真情帮扶,不断壮大扶贫力量。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3.脱贫攻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