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桥的随笔:古桥,还有小溪(2)
很多时候对岸沙丘上的芦苇丛又是水后的另一个好去处。
这里的芦苇五六米高度,大的比网球拍还要粗哩。却不像嘉兴水边长出的芦苇,纤细婀娜。同一种植物,有着两样长势,这似乎就决定了它们的用途,嘉兴的这种细小而活泼的神态更多地成了文人墨客取于文章和绘画的题材,而瑶山的这种粗大憨实的体态除了用于农事也成了我们小孩子的玩具。做根“金箍棒”扎条“双节棍”。不过这里最耐人乐趣的要数在芦苇丛里搭小屋了。粗的当柱子,做横梁,摘下叶子盖房顶,捡些扁平的石头铺地砖,东一间,西一间,斩出一条小道连通连,打起“泥仗”来当地道躲。又靠着水,游累了就到小屋里休息一会儿,吃点自家带来的枇杷啊桃子什么的。不过这中间去抓个鱼倒也是我们常做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方平,这个时候他总是背着他爸爸上工地用的大锤,在浅滩的水域里追逐。这不稀奇,这是流行于我们瑶山的一种捕鱼法。要知道在追逐时,鱼受惊会躲到石头下面,然后挥舞手中的大锤砸石头,这样石块下的小鱼就压死或者震晕。当然我们这些没带锤子的人,会直接徒手从石块的两边摸进,将鱼夹在指间,捏出来。不过这种方式还是有一定风险的。鱼儿会在你移动石头的瞬间从前端或者后面溜开。当然石块下也可能藏着一只螃蟹,抑或盘着一条水蛇,好在大多数的水蛇是无毒且胆小的。螃蟹会把我们的手指钳得通红,而水蛇的突然出现,把我们吓得来不及收脚就一屁股瘫坐在水里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于是另一个伙伴长顺他的抓鱼秘法是装“鱼帘”。
兴许好多人不曾见过,我们瑶山的后来者见到的也都是四根条子将纱布或者窗纱围成一个框。先时不曾有“窗纱”尼龙绳这样的工业产品,都是用竹子制成的细条,瑶山话中说成“篾丝”。然后编成形似做“寿司”的竹帘,区别只在篾丝更粗细,外形更大些,像窗帘,不过我们本地人不识帘字,却把它念成“梁”,相必是讹音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长顺一到夏天暑假,喜欢打赤膊,留一条短裤,然后终日泡在小溪里,“经营”他的“鱼帘”。他会选择在水流适中的浅滩水域,然后用石块垒处两条相对的小堤,呈喇叭状,“鱼帘”装在下游,留出一定的落差,水流顺着小堤全部汇到“喇叭”内,最后冲到“鱼帘”里。鱼喜欢跟着水流走,只顾游,却不知道下游的陷井。水从“鱼帘”的篾条缝里出去了,鱼被晾在了“鱼帘”上,任凭鱼翻身跳跃,也逃不出“鱼帘”。父辈们说,鱼就是这样被骗气死的,所以死不瞑目。你可曾见过死了闭眼的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到了次日清晨掀开盖在“鱼帘”上的芦苇叶,满眼的石斑鱼,竹叶鱼,昂刺鱼,吸壁鱼,椎鱼,鳗鱼,钻沙子鱼,沙鳅······在你眼前乱跳,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欢喜和欣羡哦!
然后我们会在芦苇屋里生起火,架起芦苇杆烤鱼吃。年长有经验的是主厨,我们这些小屁孩就负责捡干柴火。细心的姑娘会带点调料灌点辣酱。于是芦苇丛里会零星升起青烟,带着鱼香,携着辣酱的挑逗随着远来的风吹散开去,惹馋了田间的叔伯。
到后来,小溪的主人换了。好多我都叫不上名字,或许能认识他们的大人,然后吃力地做点联系,那个是三麻雀的孙子?这是王平的儿子?那她呢?是小英的女儿?不过暑假回家,我还是会到桥下的石埠上呆上很长一段时间的,不仅是因为习习的凉风,也可以把脚泡在流动的溪水里,躺在桥墩的大基石上看书,现在习惯在睡前躺在床上看会儿书,怕是那时落下的病根吧。看到文章绝美处大声念几句,让诗意爬满古桥的每一个缝隙,最后就枕着潺潺的水声慢慢进入梦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再后来就看不到有人在小溪里游泳了,也难见到惹人馋涎的鱼了,浅滩看不到我们的身影,被野草挤在沙尘下,清理河道的火把芦苇丛烧焦了,也烧坏了我的回忆,变得破碎模糊。而我只在桥这边往那头的石埠上望望,书夹在腋下,我躺过的大石头裹上了上次洪水后留下的垃圾。
再后来······
“宝宝,你小心点!”
我顺着声音看去,儿子和他妈在不远处的沙丘上。一个在很专注地拨弄手机,一个一直在认真地去把几块石头垒成一堆,我却猜不出他想建造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回家吧,妈打电话来了!”
孩子妈朝我这边喊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望着她给孩子整理衣裤,山头的余晖把两个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我缩回脚,踩过石上随着水流摇曳的青苔,滑滑的。就像飘动着我的思愁,滚落滑滑的泪。
本文作者:郑建鹏(微信公众号:南湖文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古桥的随笔:古桥,还有小溪(2)
上一篇:关于思念的随笔:中秋过后爸爸节
下一篇:碍于爱情的随笔:爱情回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