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感悟:张祖庆《和时间赛跑》有感
教师感悟:张祖庆《和时间赛跑》有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以生为本:朴素的课堂真理
课堂教学的读书,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读书活动。这种有目的有组织的阅读,要体现以生为本,这样才能凸显其价值。张老师带领学生经历了读书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时时处处以学生的需要和实际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学会读书。
2文本解读:视野的多重融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式呈现文本,是更重要的解读内容。从这节课看,张老师对林清玄散文的解读,非常细致,非常精彩。有人说,诗歌是一个时代情感的标志,散文是一个时代智慧的标志。林清玄的这篇散文,承载着一种人生智慧:既然我们都要被时间带走,就要抓紧时间,和时间赛跑,更积极的去做一些事情,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思考是智慧的。作者娓娓道来,把这种智慧表达得很生动。读这样的散文就是聆听智者解读人生。因此,解读文本的时候,我们要更多的关注语言。注意作者是怎么表现这种人生智慧的。课文第四段是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张老师在解读的时候不仅注意到写了什么,还注意到这一段怎么写出来的。第四段围绕着“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一层一层不断推进,先是讲时间把昨天带走,再是讲把爸爸的童年带走了,最后是讲把外祖母的生命带走了。时间,由近而远,悄无声息地带走了一切。特别精妙的是,张老师对于“再也”“永远”“了”等反复出现,最能表现父亲情感词语的品味。是那样的意味隽永。
“读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则大进”。张老师在了解孩子们已经预习的基础上,强调再次预习,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好好回味。并在想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孩子们静思默想,进入师生合作探究文本的航班。一起航行。
孩子们提问后怎么办?张老师的策略是:和孩子们一起整理问题确立主线,引导探究。这也是张老师这节课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质疑是手段,对话是目的。在这节课上,学生所有问题的答案,不是由老师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读书解决。为什么要让学生提问?提问,从根本上说,不是从孩子的口里掏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促进孩子去读书,去思考,去发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读书的体验,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这对孩子读书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最难得的是张老师随着教学的进程,让提问的孩子在相应段落学习中自己回答所提的问题。这种“问题回家”的策略,非常扎实有效!
3读写结合:有效的教学策略
当前,我们的阅读课给孩子们动手的机会不多。可谓“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在课堂上张老师让孩子们动笔两次。理解和运用结合得非常紧密。第一次练笔安排在第7段教学之后,让孩子仿照课文第6、7两段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对于时间的认识,这是感性的读写结合,既是对“所有时间里的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的个性化理解,又是对课文第6、7自然段的写法迁移,一举两得;第二次练笔,在拓展林清玄写作人生之后,让孩子们和作者对话,升华对于时间,对于生命的认识,这是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感悟与升华。两次写的训练都很有效。
【本文作者:杜兰芝(微信公众号:红谷一小语文名师工作室)】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