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故事:永远的香囊气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关于端午节的故事:永远的香囊气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又到一年粽飘香,艾蒲青葱榴花红……”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粽叶的气息,艾草的气息,香囊的气息……
小时候过端午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
快到端午了,母亲便开始不停地念叨起来:“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吃了端午粽,床上困勿得,田里了勿得”。前一句的意思是叮嘱我不要随便脱衣服,防止感冒。后一句的意思是端午过后,天气热了,蚊虫多了,睡觉睡不好了,田里农活忙了,农民要受苦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因此,端午节前几天,乡下人家就开始在自家周围铲草皮。铲好后,晒上两三天,然后把它堆在一起,说是要在端午那天做“煤烟”的。所谓“煤烟”,就是在草皮堆中间挖个洞,放一个稻草,把它点着,上面再盖上草皮。这样草皮就慢慢地烧起来,但没有火苗,只有像煤一样地燃着,有很多烟出来,这大概就是“煤烟”的来历吧!每到端午那天,差不多家家门前的晒场上,都点起了“煤烟”,一时间村子里烟雾缭绕。母亲说:“端午做了‘煤烟’,以后蚊子少了,蛇虫八脚也少了。”的确如此,端午一过,天越来越热,蚊子也多起来了。每天晚上母亲早早在晒场上做好 “煤烟”,放两条长凳在“煤烟”旁边,让我躺在长凳上等她做晚饭吃。可是等到饭菜端出来时,我却早已睡去了,母亲怎么弄也弄不醒我。
炒雄黄豆,也是端午节里母亲必做的一件事。母亲把今年的新蚕豆从壳里打出来,炒熟拌上一些雄黄,把我的口袋装得满满的。我边吃边走东家串西家的,豆子在我口袋里“哗哗”地跳着舞。口袋黄了,小手黄了,嘴巴更黄了。母亲还在我的眉心点上雄黄,说是可以辟邪,能保佑我平平安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端午节的晚上,母亲就教我做香囊。母亲找了一些花花绿绿的零碎布头,把它剪成六个三角形,四个小,两个大。先把两小一大三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缝好,再把这两个梯形合起来再缝好,留下一个缺口,放进事先买的百部等中药,再封口。最后在梯形的上底中点用红毛线缝个扣,在下底中点缝上几根二三厘米长的红毛线,算是流苏。这样一个香囊就做成了。我们做了好多个,把它挂在床檐上(以前的老式床,前面有床檐)。还有的挂在两边的蚊帐钩上,花花绿绿地挂了一大片。母亲说,这样蚊子就不会来咬你了。每天晚上,我躺在这张床上,母亲给我打着蒲扇,不停地给我扇风,偶尔有只蚊子钻进来,母亲就忙不迭地用蒲扇去拍,直到拍死为止。我伴着蒲扇“哗哗”的扇风声,听着母亲娓娓的故事声,闻着香囊香香的气息味安然入睡。在那只挂满香囊的床上,我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啊,我是母亲羽翼下的那只雏鸡,有母亲的保护,我怎么可能受到一丁点的伤害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母亲早已离我而去,然而,每当空气里飘满粽叶的气息,艾草的气息,香囊的气息时,母亲又回来了,因为我闻到了母亲的气息。母亲的气息和香囊的气息一样永远活在我的记忆深处!
本文作者:吴彩珍(微信公众号:南湖文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