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美文:基础教育下的人性劫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关于教育的美文:基础教育下的人性劫难
几天前,我的一个朋友(如下叙述中的“我”)给我讲了他的一个刻骨铭心的真实经历。
几年前的一个盛夏,气温偏高,且高温天数陡增。一个星期五的傍晚,我按步就班去学校跟晚自习,爬到四搂就大汗淋漓,泪眼迷离。刚走到教室门,一股热浪凭门向我袭来,桑拿般的气流熏的人望而却步,平时吆三喝四才能安静下来的教室,今天却只有不同频率的丝丝的摇扇声和徐徐的饮水声,女同学丢下羞涩脱掉了厚厚的校服,跳皮的男生卷起裤子,还把很单薄的背心后背扬起。有人说,眉毛上的汗水和眼晴里的泪水,你总得选一样。今天两样都选了,而且难以辨清泪水和汗水。教室就像个诺大的蒸笼,八十几个学生各自寻找花样来自救,看书学习对他们来说似乎早已成了奢望。正如掉入大海的人,此刻想到的是救生圈或者一根稻草,绝不是麦当劳和玫瑰花。面对如此情景,我的大脑里马上兑换出一幅个个延口残喘的难民营的景像。我也仿佛听到不远处传来人性脆裂的声音。作为一个教师,看到同学们痛苦难捱的景象,内心突然涌出一阵莫名的痛楚,虽然我非常理解和同情他们的处境,于心不忍又无可奈何。因为我人微言轻,无法决定让他们走出教室来减轻他们的痛苦,尽管教室后面有几个彪形大汉骂骂咧咧地把课桌掀翻在地。这时的学生仿佛是火药桶,若有一丁点的火星就会燃起冲天的火光和惊天动地的爆炸。我佯装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恰好几个年轻的老师来到我跟前商议怎么处理这马上就要面临失控的局面,趁机来到走到教室门前。这时突然有几个教室的学生象潮水一样涌出教室,四散逃离。我即可宣布学生离开教室回家。老师们如释重负,但是大家异口同声地决定去楼梯口维持秩序,避免踩踏事故发生。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夜晚,也是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夜晚。每个老师都因为怀疑明天学生们能否如数来校上课而一夜未眠。至今老师们仍旧心有余悸,甚至由于莫名的内心恐惧而没有人愿意去弄清那天晚上学生们提前离校究竟是得到了谁的许可。而且内心始终有一种沉重的负罪感,道德应当首先是一种实践,善良不能仅存于心。见人有难,无所作为,良心何安?
这里有几个令人困惑的地方,既然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当环境的恶劣形势已经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存在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漠视人的生命?当学习效率已经几乎没有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不积极作为止损?当教育以人的人性乃至生命为代价,这样的教育究竟在是在助人还是在毁人?当学校以具体的行为漠视人的生命,那么传递给学生的教育信息能够是热爱自己生命,尊重别人生命吗?真相是,学校的一次不尊重生命的身教远大于五百堂热爱生命的言传教育。当学生的人性遭到普遍的漠视,基础教育下人性的劫难就会纷至沓来,接踵而至。
2013年1月11日17时27分左右,14岁的初一学生强强(化名)背着书包从11楼跳下身亡。书包里有他抄写的成绩单。强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实验中学的学生。警方推断,强强轻生是期末考试排名从全年级的290多名落到了600多名后,不堪忍受压力所致。(1月22日,《光明日报》)
就在2011年开学前一天,上海浦东一名女中学生将手机和书包等物品留在张杨路桃林公寓2号楼的楼顶,随后自杀身亡。“死了就不用写作业了。”这是2011年9月20日江西九江市庐山区赛阳镇中心小学3名学生相约跳楼自杀的幸存者说出的心声。
2012年9月4日,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君君(化名)早上上学前爬楼梯抵达顶楼平台跳楼身亡。事发前数天,君君还和妈妈说人生没有意思,不想去上学。
2016年5月17日,离高考只有20来天了,可是即将走进考场的英山某重点高中高三学生小方(化名)却从7楼纵身跳下,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伤痛。据知情者透露,小方今年19岁,去年从武汉某重点高中毕业考上一本,但他不满意,便回到老家英山复读试图再考更好的大学。前不久的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下滑,不是很理想,于是他一时想不开便做出傻事,17日中午12点多,他走上自家所住楼房的7楼,纵身跳下……(2016年5月20日《楚天都市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6年5月18日,武穴某高中高一男生小武(化名)也从从学校教学楼的顶楼跳下身亡。据当天出警的武穴警方向楚天都市报记者介绍,小武当天中午午休时玩手机,被班主任老师发现,把手机收去保管了。班主任离开十几分钟后,小武从一楼教室走上五楼顶楼跳下。小武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于当天下午3点多被宣布不治身亡。(2016年5月20日《楚天都市报》)……
2016年11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披露,北大一年级新生,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40.4%的人认为活着没有意义。“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尽头。”是学生们吐露出的心里话。长期从事一线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北大徐凯文老师把这种无法归类,甚至难以治愈的“类抑郁症”归结为“空心病”。
看着这些举不胜举的花季生命消逝的悲凉叙事,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而又内心充满了捶足顿胸的惋惜。这些涉世不久,稚气未尽的正值人生美好年华的青少年们为什么如此厌倦这个他们还知之不多的世界?尽管学生自杀原因众说纷纭,但其折射出家长学校社会教育观确实存在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反思。是什么造成了这些让家长、社会心碎的悲剧,是什么让刚开始萌芽的鲜活生命戛然而止?悲剧后面必定有一种恶因存在。那就是当下的学校教育的“唯分数论”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两股变味的教育价值观念的不谋而合异化了教育。古希腊哲学家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而我们恰恰是使用了奴役的手段摧残人的人性。教育本身首先应当唤醒人对生命的敬畏,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即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即发掘人的潜能,教育即发挥人的力量,教育即发展人的个性。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幸福人生奠基。由此,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也应当首先敬畏人的生命,进而达到敬畏教育的真理。敬畏教育的真理,就是敬畏教育的逻辑和教育的理性。而不是为了实现学校昙花一现的荣耀及辉煌和教育的政绩,把学生当作学校,教师实现欲望的工具,从而不择手段,违背科学规律延长教学时间,利用题海战术剥夺学生的休息时间。如果这样,无疑是蔑视了学生的人性,摧残了学生的生命。教育的终极鹄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和未来的幸福指数,本应当是一个神圣而且高尚的事业,是不应该带血的,然而,频发的受教育者放弃生命的残酷现实足以证明,我们的基础教育已经严重世俗化,急功近利化了,以至于走向了教育本质的反面。教育本身是一种奉献之举,是“甘作人梯培俊杰;乐为红烛照来人。”是带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把学生当作实现学校,教师的利益,名誉的工具,显然是一种觊觎之心,非分之想。毋庸讳言,正是这种心怀鬼胎,弥漫簪妄的卑劣把本为圣洁崇高的教育逐步引向偏离教育真谛的轨道。这种教育的大行其道必然使学生的身心遭到摧残,更使教育本身蒙羞。哲学家康德很早就尖锐批判了这种反人性的教育,他认为“人是目的”,人永远不能是手段。人的尊严、人的幸福、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终极性的价值目标。当然我们并不彻底反对教育的社会功利,但它自始至终只能是一种教育“副产品”,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真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