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需要读的书单问答
答青年语文教师十问(9)
写给胆敢读书的教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问:梁老师,作为教师,需要读哪些书,能否给开个书单?
答:
这个话题,我已经很长时间不谈了,因为我觉得没啥可说的。至于说书单,百度一下,很多名师有建议,都比我高明,可以参考。
我只想问:你敢读书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曾开玩笑地对一位年轻教师说,最好不要读书,因为读书之后,就会懂很多东西,懂很多东西后思考,思考之后就会痛苦。哲人有云: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鲁迅先生说,人最大的痛苦就在于梦醒了无路可走。万一读书了之后,学会“质疑”和“思考”,这不是自寻烦恼么?干脆啥也不懂,倒也没有痛苦。你可以埋头苦干,还可以成为“劳模”、“踏踏实实的老黄牛”,只是,不要伤害到别人就可以了。
这当然是说笑话。作为教师,读书还是有必要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是一个讲究经世致用的过度,什么事儿都要问问“是否有用”。读书,也不例外除了自娱自乐的消遣而外,在我看来,教师读书的最大“用”莫过于提高品位:做人的品位和做教育的品位。当然,你要是问我“品位值几个钱”,或者打算笑话读书人的“痴”,像孔乙己一样迂腐穷酸,或者问我:教师读书“能提高考试分数吗”?(虽然两者有关系,但我很讨厌把两者扯在一起,甚至认为有因果关系。)那么,就可以不必往下看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看做人的品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南宋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有云:“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人与人之间审美情感的区别,一是有无,二是高下。教师也是如此。有的教师爱读经典作品,对经典美极其熟悉,表明他们有很高的审美情感;反之,只读通俗作品甚至是庸俗作品,年深日久,势必造成审美情趣的低下,精神境界低下。
余秋雨在《阳关雪》一文的开头,就讲了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游。”以古鉴今,似乎还有一些道理。
朋友谢云(网名“江湖一刀”)曾开玩笑说,觉得自己现在越来越好看了,因为读书了。事实上,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长相,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要不然,怎么一下子就能从万千人中辨别出“读书人”呢。岁月让我们容颜变老,阅读却使我们青春依旧。原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先生说:“读经典是‘磨性子’,也是思想爬坡,虽然有些难和累,但每上一个高度,都能有所收获。”
阅读品位高,必将导致“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也是我“不敢主张”教师读书的原因。我见过很多读书多的人,奉行“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道听途说的不说”,特立独行,自己的头脑中装着自己的思想,爱独立思考,往往不受待见,因为你将享受“不合群”的称呼,甚至被打为“另类”。有一次参与招聘,一位应聘老师在面试时说自己如何酷爱读书,希望将来能带着孩子一起阅读。事后,其中参加招聘的一位领导说:“我这里不需要读书的,只需要听话肯干的”。这话当中,连一个“人”字也没有,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而且把“读书”与“听话肯干”看作了对立面,这样的环境,的确令人不寒而栗,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然,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
一个不读书的人,也许可以“混”到一官半职,他的同事、学生、领导,不会因他而有幸福感,相反,会导致倒退,因为他只会蛮干瞎指挥,让“群众”干得很苦很累。二十多年前一位领导,曾在酒后对我说,“你读书多有什么用,我不读书,但你还不照样受我管?”是的,不读书并不影响考试成绩,也不影响仕途政绩,不影响颐指气使,如果用经济杠杆来衡量,更是一件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事儿,因为你的投入未必就有高额的利益回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因此,我再次啰嗦地问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愿意为此而承担风险?
再看做教师的品位。
无数优秀教师的成功都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爱读书的教师,会自然形成一种气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身边就有好几位这样的老师,一举手一投足,就能看出他(她)读过书,学生非常喜欢与敬重。有几位身在官场的朋友,彼此因为爱读书而有许多共同语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一起交流的时候,他们从不说“我昨天跟某某局长一起喝酒”之类的话题,而是“最近读了什么书,颇有感触”,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品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真正酷爱读书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老师,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极其深远的,他们不世故世俗,心远地自偏,少了很多的尔虞我诈,蝇营狗苟,他们做人简单,心性纯良,从容生活,平淡是真。
读什么呢?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有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教师至少要读三种经典书:
要读文史哲经典——跳出教育看教育,摆脱匠气,增益灵气。
要读教育心理学经典——使得我们的教育行为和观念,符合一定的科学规律,而不是蛮干,少一些粗野的戾气,少一些急功近利,少一些世故庸俗。
要读一些学科教学经典——让我们的教学有品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一些所谓的推进阅读的“举措”常常令人匪夷所思:教师要靠名人来开列书单,教师读书要靠行政来考评。做教师的原本读书就该像呼吸一样自然,做学生读书的楷模,所谓身先垂范,不过是常识而已。可是,现在教别人读书的人,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读书竟然要搬出某个名人来劝导,甚至以行政推动,考核评估。岂非咄咄怪事?我一直对“建设书香校园”之类的口号反感。书香,原本就应该是学校的雅指,没有书香,还能称为学校吗?过去,民间把上学这些事儿,就直接称之为“去读书”,足以说明一切。
不读书的板子也不能完全打在教师身上。的确,有时非不为,乃不能也。目前很多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繁重负担裹夹之中,各种杂务纠缠之中,各种活动安排得密不透风的状态之中,已经精疲力竭,一天的辛苦工作后,回到家里,饭也懒得烧,自己的老人和孩子都疏于照顾,老师想读书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像大家都知道锻炼身体很重要,但种种工作负担压得老师们连喘息的时间也没有,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锻炼。所以,要想让教师们能读书,最好能给老师们一些自由的时间,让老师们的生活能够稍微优雅从容些,不要只是在疲于奔命中凄惶度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然,所有的理由都可能不是理由。正如我们常对学生讲“没有苦不苦,只有爱不爱”。书,自然还是要读的。人们常说,一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作为老师,应该有这种自省、自知意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伴随着读书而度过、而发展、而超越的。自古以来,读书的名言不胜其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汉代刘向的那句:“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
虽然现在身上还有无数个“愚”,但我坚信并且欣慰的是,因为读书,我已经少了一些愚昧。年轻时,没有好好读书,这是我常常想起的痛。愿与你共勉!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本文作者:梁增红
公众号:梁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