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教学机智》教学反思
重温《教学机智》之“教学反思”
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数年前曾读过,这两天再次捧读,依然有不厌之感。好书可能就是这样,常读常新,每一次阅读的感受都不一样,或者说,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抵及心灵的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者的一些小标题就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育学的使命在鞭策着我们并使我们充满活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育学使我们的心向着孩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育学所关心的是孩子的自身及其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儿童需要安全和保护,才能去冒险;
儿童需要支持才能获得独立;
孩子需要我们的方向指引,才能找到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向;
张力和矛盾属于教育学的体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爱,关心,希望,责任感是教育学的条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育学理解是一种敏感的聆听呵观察……
在谈到“反思和行动的关系”时,作者认为,反思就是思考。但是在教育学的领域,反思含有对行动方案进行深思熟虑、选择和作出抉择的意味。而现实状况是,现代学校往往像商业一样来运作,“生产表现”、“产出数量”、“计划的成功增长比率”、“教师的效率”、“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这样的衡量方法,导致教师的工作条件的异化和对象的物化,他们对何儿童生活在一起的教育学性质的全面反思能力和倾向正在削弱。由于老师越来越被要求技术化地对待他们的教学工作,他们就越来越丧失了对学校和课程应该为之服务的学生的教育经历这个问题的意义、目的和重要性的反思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于反思的形式,我们通常都会理解为行动后的行为,其实,在马克斯•范梅南看来,还有行动前和行动中的反思。比如,如何做行动前的反思,作者认为,一方面,有一种需要处理教育情境的期望性反思;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更加系统的以任务为中心的课程计划方面的反思。超前计划课程或超前决定在教育情境中如何采取行动是优秀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标准。不做超前计划的老师搞不好教学。通过计划和预先把事情想好,我们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做好的教育的准备,随时为孩子服务。不做计划是不切实际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这种计划性的教学使我们与孩子的生活变得太固定、刻板、不变通、太具有规定的时候,会发生奇怪的后果。从某个方面来看,不灵活的计划可能会冻结本来充满了活力和生机的知识体系。这样的计划往往会将课程局限成一种框架,否则它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主题。(第138页)在计划的严密性里隐含了一种危险。那种试图将未来的情境完全固定的计划剥夺了我的自由,这种自由对于在情境中随时发生的教育时机保持清醒是十分必要的。当计划变得太死板的时候,成人与孩子的互动就有丧失我们人类日常互动所特有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的危险。计划的行动于是变成了剧本化的行动。即使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计划很少一字不改地严格执行,但有些老师还是竭尽全力坚持计划,好像它们是铁定不动的原则。(139页)
在谈到“行动中的反思”时,作者认为,教育中常常会出现的不是问题,而是情境和困境,我们必须尽最大可能去处理,而可能性和困难则必须加以实现和度过,最终,困境和情境构成了“有意义的问题”,或者说是“有意义的疑问”。比如,当儿童变得“难以对付”或儿童感到“困难”,这种困难很少能够“解决”和“根除”。我们必须要问的是这种困难对这个孩子意味着什么,而且对于作为教师的我又有何教育学意义。有意义的问题是不能一次就永远“解决”或根除的。很少有教育学的问题能够当场或一夜之间就能消除。相反,我们必须学会与这些情境相协调以及互相之间如何相处。(144页)教育学的问题(疑问、困境、困难)永远也不会消失。它们始终是教育对话的主题。它们需要我们这些希望从洞察中获益的人以一种更加适当的个人方式去接近它们。换句话说,“困难”是某个我们必须去阐述、研究并始终保持关注的东西。
范梅南的许多论述,我之所以感兴趣,原因在于,一则我对“反思”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二则,作为教师,我为自己的眼高手低而自惭形秽,很多案例似乎就发生在自己身上,许多话说出了我想说而无法说出的思考。也许这正是我等平庸之辈与大师的区别。尤其是关于教育情境和困境的论述,更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教育中的问题,其实是不可能消失的,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如何去与之相处,关注并逐步接近它们的解决方法。一旦把这些被我们视为“问题”的东西当作情境或困境,并由此生发出一些“有意义的思考”,或许正是向真正解决的方向上又逼近了许多。
读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我联想到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二者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前者著作中大量的案例本身就给我们提供了如何“机智”教学的策略和案例。如果我们都能像书中描述的那样去做,相信我们的教育工作会变得更加有智慧了。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 梁增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来源公众号: 梁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