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五篇:疟论(五)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五篇:疟论(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SW36——《刺疟篇第三十六》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SW36─C0101→C0510‖→‖SW35—Q1003‖迁移说明:
1、 原篇《刺疟》无问无答,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
2、 《太素》置于卷第二十五置于《十二疟》,肖延平按:“此篇自‘足太阳疟’至末,见《素问》卷十第三十六《刺疟篇》。篇首‘疟而不渴’至‘为五十九刺。’《素问.刺疟篇》,编次在后。又自篇首至末,见《甲乙经》卷七第五,又见《巢氏物语》卷十一《疟病诸候》,惟编次小异。”
3、 对于《刺疟篇》C0304→C0401句,《新校正》云:“详从前‘疟脉满大’至此,全元起本在第四卷中,王氏移续于此也。”王冰处置,甚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甲乙》置于卷七第五《阴阳相移发三疟》,接于《疟论》SW35—D0101→Q1504之后,从皇甫谧之疟论分类;
5、 所论为丰富的十二疟病态及刺法,接入《刺疟篇》帝问“攻之奈何?早晏何如?”之后,帝问伯答相合,与《疟论》主题相符,义理相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0101熇熇暍暍:
1、《内经注评》注:“形容热势很盛。”
2、马莳注:“仲景以暑症为暍,而此云暍暍者,其热似暑证之热也。”
3、熇,he4,热;暍,ye1,《说文》:“暍,伤暑也。”极热状。熇熇暍暍,热如伤暑状。
C0101郄中:
1、《内经校释》注:“即委中穴,在膝弯中央横纹处。”
2、《素问悬解》注:“郄中即太阳之委中,在腘外廉,微动应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0102【亻亦】:yi4,无力。
C0102惕惕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内经校释》注:“惕惕然,恐惧的样子。”
2、《玉篇》:“惕,惧也。”即畏惧。
C0103洒淅洒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内经校释》注:“恶寒战慄的样子。”
2、黄元御注:“洒淅,寒栗之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洒淅洒淅,哆哆嗦嗦寒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0104大息:《内经校释》注:“即太息,指深长的呼吸。古无太字,大即太。”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0104多寒热:《内经校释》校:“《甲乙》卷七第五作‘多寒少热’。”并译作:“多发寒热而汗出。”
C0105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百度百科》云:“秦多用牖,窗少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0106癃:据《宣明五气篇》SW23—C0102“膀胱不利,为癃”可知:“癃”,即膀胱不利;“小便不利”,言尿道不畅;故“小便不利”与“癃”,不可混为一谈。
C0106意恐惧:
1、《内经校释》注:“张志聪注:‘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经云:肝气虚则恐,盖肝脏之神魂不足,故意恐惧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素问悬解》注:“肾主恐,木陷于水,则意常恐惧,是其肝气不足(《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实则怒也)。”
2、因“肝藏魂”、“肝气虚则恐”,故译作“惊魂不定”。
C0106悒悒:悒,yi4,不畅状;《内经校释》译:“腹中悒悒不畅。”
C0201寒热甚:《素问悬解》卷八《刺疟》作“寒甚则热。”其义顺,译从其意。
C0205宛转:马莳注:“宛转而难于转身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0205眴眴然:
1、 马莳注:“目眴眴然,水亏则火盛,故目不明也。”
2、 眴,xuan4,通眩。眴眴然,即视力模糊。
C0206且:将(副词)。如《淮南子》:“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0206支满、腹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素问悬解》卷八《刺疟》注:“食则中脘壅塞,甲木莫降则左胁支满,辛金莫降则右胁支满。腹大者,胃气胀满也。”
2、支满、腹大,即两胁支满、腹部膨大。
C0206横脉:
1、 黄元御注:“刺足阳明,解溪也,足太阴横脉,商丘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王冰注:“横脉,谓足内踝前斜过大脉,则太阴之经脉也。”
3、 横者,络也,横脉者,络脉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0301跗:fu1,通肤,足背皮肤。
C0303刺背俞:《素问悬解》卷八《刺疟》注:“宜刺足太阳之背俞,以泄其阳。”
C0303伍胠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内经注评》注:“伍应作五。即魄门、神堂、魂门、意舍、志定。”
2、张景岳注:“胠者,胁也,五脏俞傍之穴,以其傍开近胁,故曰五胠俞。”
3、《内经校释》注:“伍胠俞,诸说不一。杨上善指为‘两胁下胠中之输有疗疮者。’王冰、马莳均指为譩譆。吴昆指为魄户、神堂、譩譆、高关、魂门五穴,张介宾、张志聪均指为魂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五穴,不知孰是,今并存之。”
4、胠,qu1。黄元御注:“用中针,取其傍五胠之俞各一,谓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五穴。《水热穴论》:‘五胠俞,旁五,以泄五脏之热’,即谓此也。胠,胁也,其俞旁通胁肋,故曰旁五胠俞,即旁胠五俞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0303 刺指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王冰注:“刺指井,谓刺至阴。至阴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如韮叶,足太阳井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素问悬解》卷八《刺疟》注:“刺足太阳之指井(至阴),以泄之寒水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0304疟脉,满大……适行,至于血也:
1、《内经校释》注:“《新校正》云:‘详此条从疟脉满大至此注终,文注共五十五字,当从删削,经文与次前经文重复,王氏随而注之,别无义例,不若士安(即皇甫谧)之精审不复出也。’《甲乙》卷七第五无此条。元刻本,道藏本无‘至’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看似重简,实为解论,王冰甚是,不可删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0401先发如食顷:《内经校释》译:“一般在病还没有发作之前约一顿饭的时间进行治疗。”
C0404舌下两脉:
1、《素问悬解》卷八《刺疟》注:“舌下两脉者,任脉之廉泉也。”
2、后文C0405“舌下两脉者,廉泉也。”即为本解。
C0507刺三阳经背俞之血:《素问悬解》卷八《刺疟》注:“刺三阳经背俞之血,谓足太阳之胆俞、胃俞、膀胱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也。(六腑之俞,是手足三阳经之气通于背而出于足太阳之经者,故曰三阳经背俞之血也。)”
C0508胻:即【骨行】,heng2, 小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0508鑱针:鑱,chan2,九针第一针名,详见《九针论》。
C0508绝骨:
1、《内经校释》译:“绝骨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据《针灸大成》云:“又名悬钟。足少阴胆经。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凹陷处。
3、《素问悬解》注:“针足少阳之绝骨,出血立已。绝骨本名悬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0509至阴:
1、《内经校释》注:“刺后原有‘至阴’二字,《甲乙》卷七第五、《太素》卷二十五十二疟均无此二字,以此于义为顺,据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仍从原作,未敢妄删。据《人体经络使用图册》可知:“至阴”,乃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足小趾末节外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0510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
1、《素问悬解》卷八《刺疟》注:“湿疟汗不出,郁热内蒸,当按热病五十九俞,用五十九刺之法,使之汗泄而热退。详见《水热穴论》。”
2、本句与《四时气》LS19—Q0102“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痏”重简,参见《四时气》LS19-Q0102之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