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感悟的文章:那些溺水而死的中国文人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水是人类的好朋友,更是诗人们时时吟诵的对象。或清澈平和,或急猛起伏,或绿缈晶莹,或涓细回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仙笔下的水,气势磅礴,浩浩汤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后主笔下的水,被赋与了万千情意,绵绵不绝。“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丞相笔下的水汹涌激荡,气吞万千。“水光潋滟晴方好”苏学士笔下的水,波光闪动,光彩熠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千百年来,诗人们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为水歌唱为水纵情,为水伤感为水哀叹,甚至为水献身,化为水的精灵,只有在水的怀抱,灵魂才得以安息,精神得以长存。
潇洒浪漫的李白周游世界,自然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关于“水”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碧水东流至此回”,“桃花潭水深千尺”,无不是耳熟能详的佳词妙句。居然在一次醉酒后为捧水中之月,一跃入湖,糊里糊涂酒中仙成了水中仙,也正符合他一生的追求与气质。
而同时代的杜甫简直让人不忍了,名满天下的大诗人,穷困潦倒饥寒交迫,在去郴州投奔舅舅的途中,因洪水被困耒阳,杜粉耒阳聂县令送来牛肉张飞酒,不料暴食撑坏了人,跌入耒河,人随水而去,真让人唏嘘不已。
还有探亲渡海溺死于琼州海峡的天才诗人王勃,不过二十八岁,否则不知要写出多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奇句来。“初唐四杰”的另一位卢照邻因不堪重病所累也跳水身亡,实是文坛巨大损失。年仅二十三岁的革命作曲家聂耳在日本滕泽市游泳时不幸溺亡,也算天妒英才。他们的死虽然都与水有关,也惋惜可叹,但也还算不上轰轰烈烈或是悲壮了。真正让人热血沸腾正气冲天的是下面几位名人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诗祖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郢都,国破家亡悲愤投汩罗江而死。他纵身一跳,跳出了家国情怀,跳出了一个诗人的担当
与良心,更跳出了一个端午佳节,恐怕是最有价值的一跳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79年,崖山兵败的陆秀夫背幼帝投海而亡,这一跳跳出了一个臣子的忠心,也是一个汉族人的气节与尊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05年,《猛回头》作者陈天华,抗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为警醒国人蹈海自杀。陈天华的死让世人明白一个道理,好死不如赖活并不是正确的,这个世上,还有比生命更有意义的东西,比如爱国与信仰。
至于1966年老舍,在“”中不堪红卫兵侮辱,在太平湖跳湖自杀,是对时事的无力谴责。1927年,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自沉,甚至思考良久,还吸了一支烟,再从容赴死的,这恐怕是最冷静从容的自沉了,更让人咋舌的是口袋中有封遗书,他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当时王国维刚好五十岁。
当然还有因情投江而死的,最著名的便是娥皇女英跳湘江了,姐妹俩投江殉夫。“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留下斑斑湘妃竹。
无论是失足溺水的李白们,还是因家国情怀投江的屈原们,抑或因时事倍受屈辱而无力抗争的老舍们,甚至因情蹈水的娥皇们,由于他们的名声与气节,给后人们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也给溺亡这个并不好的死亡名声增添了些许清高与正常。人生如流云生命如流水,为水献身的名人们用生命诠解了这句话。
我一直不明白,这些名人们尤其是文化名人为什么喜欢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大概觉得水是圣洁的,只有用圣洁的水才能洗涤他们的身体,荡去人世的积垢与丑恶,他们的灵魂才能得到安息,精神才能得到升华。姑妄先前利与名,化身碧浪照空星。
【本文作者: 蒋国峰】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